历史·风俗篇·中元节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王凯泰诗中写到中元节盛况:道教中元节普渡,佛教盂兰盆节救难,民间七月半祭祖。一般认为,中元节即为盂兰盆节,也就是俗称的“七月半”,其实这种认知有很大误解。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盂兰盆节,是分属民间俗信,道教,佛教的说法,三者并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而是实实在在的三种节日。道教自隋唐兴盛,其遵奉“三元说”。在唐朝中期时正式将道教的中元定为七月十五这天节日名称。随后便是“三俗合一”。“七月半”祭祖习俗自古有之,原本是民间祭祖节。春祭秋尝,这个节日源于早期“七月半”农作物丰收秋尝祭祖。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正是谷物收割的时节,古时候人们对农事丰收寄托于神灵庇佑,所以在“七月半”时期举行丰收祭祀,将劳动果实供奉神灵,祭祀先祖亡灵,祈祝来年好收成。其实七月在民间并没有“鬼月”一说,或许“三俗合一”后,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演变而来。相反“七”乃复生之数,古人在七月十四祭祖,也与此有关;且七月为丰收之月,是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缅怀先人的好时节。正是三种节日意义不同,自然习俗也不同。因此在王凯泰的诗中有“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的感慨。全诗大意是“道教中元节做道场普渡鬼魂,佛教盂兰盆节自出现以来就有救苦救难的意义;但在民间看到红色精美笺纸贴门口,喝酒吃肉欢庆节日。却不知道诗中的怪是奇怪还是责备的意思。“七”在易经中是一个变化之数,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阴阳反复是自然法则,天地之间阳气消尽之后,经过七天可以重新生发,这是天地运行之道,暗合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无独有偶,西方《圣经》《创世纪》中恰有七日创世之说。因此七日为一周,如此反复。而在古罗马纪历中,沿用古巴比伦流行“七曜”记日法,把七天顺序加上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球的名称,是为“七曜日”,也就是一星期。话说回来,民间传说中人有三魂七魄,人死后一年消一魂,一日散一魄,三年魂消,七日魄散,是以有了守孝三载,祭祀七期。在《天干地支纪法》中,甲庚为煞,子午对冲,甲至庚为七,子至午亦为七,是故天干逢七为煞,地支逢七为冲。人死后七日遇天煞地冲,魂魄离骨,或记忆未消,牵挂家中,或感亲人哀思,故而有“头七返魂”一说,也就是“回魂夜”。相传头七之日,家人备好吃食,就应回避,早早入寝,以免死者看见,徒添牵挂,影响投胎转世。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七次,俗谓“烧七”。直到七七四十九日方才结束,“七七”为终,亦为始。通俗来说,假若七为负,则负负得正。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出自《易经系辞》,是故有了“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天理命数,自有一线生机的说法。其代表结束,又代表起始,新生,因其后便是“一”。道教尊奉“天,地,水”三位神灵,既“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因其诞辰分别在上元,中元,下元(上元元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之日,又称“三元大帝”。道经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是故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是地官统领五帝五岳,掌管地府,检点诸路众鬼,放归人间,由世人祈福消灾,宽免罪过。所以中元节又称“鬼节”。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有主的归家去,无主的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食吃。人们进行各种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超度。中国自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其源于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上古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膜拜。“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出自《太一生水》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盂兰盆的意思是“倒悬”。所谓众生疾苦,如倒悬枝头,为了解众生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大意是“目犍莲尊者的母亲因业报,死后堕落饿鬼道。目犍莲不忍,请教佛陀。佛陀说: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人功德圆满的日子,用盆子装满百果,供奉佛陀和僧侣,便功德无量,以此可以救他母亲脱离苦难。于是目犍莲尊者照做,果救其母。”佛教的盂兰盆节有诵经布施,解救苦难的意义。强调借由供奉佛陀,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因此七月在佛教中是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十五日,作为道教”三元盛会“之一,中元节这天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祷告,道士们日夜诵经。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民间的街道村头塔起施法台,焚香烧纸。20世纪50年代之前,七月半仍是个隆重热闹节日。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扫坟墓,焚纸锭,烧袱纸、纸扎,放河灯的古老习俗。早在七月初市面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在民间的中元节活动中,放灯是比较重要的。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作为三大祭祖节日,去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直至50年代末,中元节盛会,祭祀活动被宣扬是封建迷信,这一盛况逐渐消绝。在日本,盂兰盆节是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学校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外出工作的日本人都会利用假期返乡团聚祭祖。作者:无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csjg/1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