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王老师解读诗词

1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3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作者介绍: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第一卷:五言古诗

01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02张九龄《感遇》其二03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04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05李白《春思》:春风不相识06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07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08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09杜甫《梦李白·其一》10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冠盖满京华11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12王维《送别》13王维《青溪》14王维《渭川田家》15王维《西施咏》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7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8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19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20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21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22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23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24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25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26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27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28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29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30韦应物《东郊》

31韦应物《送杨氏女》

32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33柳宗元《溪居》

第二卷:五言乐府

34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35王昌龄《塞下曲》

36李白《关山月》

37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8李白《长干行·其一》

39孟郊《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40孟郊《游子吟》

4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2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第三卷:七言古诗

43李颀《古意》

44李颀《送陈章甫》

45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46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47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48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0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51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2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3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5杜甫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56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57杜甫|寄韩谏议注

58杜甫|古柏行

59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60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61韩愈|山石

62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63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64韩愈|石鼓歌

65柳宗元|渔翁

66白居易|长恨歌

67白居易|琵琶行

68李商隐|韩碑

第四卷:七言乐府

69高适|燕歌行·并序

70李颀|古从军行

71王维|洛阳女儿行

72王维|老将行

73王维|桃源行

74李白|蜀道难

75李白|行路难·其一

76杜甫|兵车行

77杜甫|丽人行

78李白丨长相思·其一

79李白|长相思·其二

80李白|将进酒

81杜甫|哀江头

82杜甫|哀王孙

第五卷:五言律诗

83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84张九龄|望月怀远

8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6骆宾王|在狱咏蝉

87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88沈佺期|杂诗

89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90王湾|次北固山下

9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2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93李白|赠孟浩然

94李白|渡荆门送别

95李白|送友人

96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97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98杜甫|春望

99杜甫|月夜

杜甫|春宿左省

杜甫|至德二载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别房太尉墓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登岳阳楼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终南山

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过香积寺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汉江临泛

王维|终南别业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留别王维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新年作

钱起

送僧归日本

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韩翃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刘昚虚

阙题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卢纶

送李端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

蜀先主庙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csjg/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