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 午 安 康 端午节里面的中药知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有很多习俗,例如包粽子、悬挂艾叶菖蒲、佩香囊、赛龙舟、编制五彩绳等。那么,作为药学生的你,想知道端午节习俗里面的中药材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菖蒲 菖蒲(学名:Acoruscalamus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菖蒲有香气,可以提取芳香油,根茎可制香味料。菖蒲虽香,却全株有毒,尤其根茎毒性较大,大量口服会产生强烈的幻视。菖蒲味辛、苦,性温,入人体主要在心脏、胃部发挥作用。具有醒神益智,化痰开胃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禁止用于阴虚发热或引起口干类疾病。 艾草 艾草(学名:ArtemisiaargyiH.Lév.Vaniot):艾草有许多别名,如: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具有浓烈香气。 艾绒 全草均可入药,有去湿气、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将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可制成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苦草 苦草,别名带脚小草、小节草、扁草、韭菜草、面条草、水苗、带子扎、水鳖苦草等。药材来源为水鳖科植物苦草的全草,味苦、性温、归脾、肝经。苦草可清热解毒,治疗肺热咯血的功效,可治跌打伤、扭伤,可治扁桃体炎、咽炎、喉炎。苦草虽然是美味佳肴,是天然的野生营养蔬菜,而且有很大的药物价值,但大家注意不宜单独过量食用,吃多了会伤脾胃。 雄黄 雄黄,α-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等。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紧密状块,或者粉末,条痕呈浅桔红色。雄黄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雌黄(As2S3)、辉锑矿、辰砂共生;产于温泉沉积物和硫质火山喷气孔内沉积物的雄黄,则常与雌黄共生。功能主治胸闷气短,大便稀溏,舌苔厚重,情绪不稳,祛除表里、经络、脏腑间留滞的风邪,杀虫,解毒。可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咽部红肿疼痛,痔瘘等症状。 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是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去壳种仁。按谷壳颜色、米的颜色可分为红、白两种,也有分为有毛和无毛的。糯米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粘性大,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两种:籼糯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粳糯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红糯米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人体主要在肺部,脾脏发挥作用,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端午节,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强身健体的美好愿望,传承与弘扬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习俗里涉及到的中药材还有很多呢,很多中药材都具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快来把你知道的中药材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文字沈诗迪 图片王若馨 排版高杨 校对于佳卉 编辑赵志娟 审核蔡蕊 药学院党委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csjg/7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澳洲传奇25战全胜马后ldquo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