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的是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印象中,园子里有一棵大榕树,不管四季总是青翠,常有小孩在它下面嬉戏奔跑,像小时候的院子。十多年过去,它还是老样子。城堡似的外观,瓷砖贴墙,缀满绿点的地面在如今看来已是老旧过时。可以看什么,有什么好看呢?看内容!作为一所名园,十六幼的春夏秋冬可谓是访客不断。有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有长期驻扎的跟岗学习,也常有外国专家,大学院校在此做访问与研究,园长本人也是四川师范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他们的拿手好戏是“游戏”。走进十六幼,环境隐身了,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孩子的游戏。室内玩,室外玩,小班玩,大班玩,各种各样的玩。这些玩耍跟其他幼儿园的游戏有什么区别吗?尤其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的这多年来,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游戏研究游戏,大畅游,大创游,混龄游,早已不是新鲜事。十六幼的游戏又有什么特别呢?同是游戏,儿童的状态,水平有没有差异?教育者最看重的生发,深度,自由,创造,到底呈现了多少?在普通的教育环境背后,在热闹的玩耍背后,是否隐含着某种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01/

院子里一直在下!大!雨!

教室里,大小伙伴们正在吃饭,X和L两个小男生擦了嘴,收了碗,径直走到张玲老师面前说,张老师,我们吃完了,我们去耍了。“嗯,好的。”话音刚落,身后噼里啪啦一阵巨响。下!雨!了!回头一看,美工区收集好的一大箩筐瓶盖倒翻在地,五颜六色滚落得满地都是。

所有人怔住,惊得塞了饭菜的嘴巴合不拢来。你们在干啥呢?我们在下雨呢。后来,张老师对两个“肇事者”说,挺好,看起来真好玩。这句赞许,为后来全班性的下雨游戏奠定了基础。一筐筐的瓶盖雨,哗哗啦淋在张老师头上,淋在小朋友身上,欢快的笑声响彻二楼。“雨是从天上来的,怎么才能办到呢?”糖糖说,可以做一个大袋子或者大桶,用钩子钩起来。在老师帮助下,墙两头绷了绳子,把筐像晾衣服似得挂上了。站在筐子底下,用手轻轻一拉,稀沥沥,哗啦啦。淋得好爽!

“雨下完了,怎么把雨放那么高呢?”班上个子最高的带头大哥,一手叉腰,瞄准筐子,掷飞镖一样进了一颗。这方法好!投掷游戏又开启了。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csjg/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