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上个月,我们写了2个孩子之间能相差十多岁,这背后往往一定有个在40+岁时生育的妈妈。来源:综艺《我的小尾巴》这几年,随着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当年生了一胎后就很想生二胎,或是想凑成一个“好”字的家庭不免动了心。

但40+岁面临再生育,摆在眼前的有:钱、精力、身体状况等种种问题,愿意冲过阻碍再拼上一胎的父母们,是怎么想的呢?

养育孩子

是一份太难得的礼物

一位知乎网友说,他和妻子都是70后,夫妻俩有浓厚的“二胎情节”。当年因为计划生育不敢超生,现在二胎开放,虽然顾虑着身体和钱,但还是狠狠动了心。

他们想生二胎的理由,就是纯粹地喜欢孩子。“二胎无论是女儿也好,是儿子也好,再体验一下把孩子从小带到大的成就感。”养育大女儿,给了他们莫大的满足。夫妻俩见证了女儿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上小学,幼儿园,初中,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一路风雨”,却也是“一路歌”。但幸福的日子似乎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女儿14岁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独立的大姑娘,他们又欣慰,又失落,怀念小时候女儿无比依恋他们的时光。在街上,看到咿呀学语的小孩,就忍不住驻足观看。子女对父母有着无条件的爱与依恋,而父母对子女,又何尝不是呢。当孩子小的时候,这种依恋是互相的。而当女儿长大了,渐渐独立,就不再那么需要父母了。而夫妻俩这份仍然满溢出来的舐犊之情,无处安放,再生一胎的想法,就总是蠢蠢欲动。

他们生二胎的另一个理由也是想弥补第一次初为人父母时,没有做好的地方。

“真想在二胎成长的过程中重新来过。”

正因为如此喜爱孩子,第一次为人父母时,做的不满意的地方也会被放大,反思,变成遗憾。

生二胎是大孩给的勇气

有人好奇,“家庭并不富裕为什么还要在40岁生二胎?”

有人回:

“要么想要一儿一女,要么就是第一胎带大以后完全没感觉到辛苦。”

40岁生二胎,有时候很可能是大孩给的勇气。

同一个问题下,一位在40岁生育了二胎的宝妈说,养育老大的过程中,她感到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老大出生之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在孩子成长的同时,感觉自己也得到了成长与成熟,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即使已经40岁,也料到了这个年龄养育二胎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麻烦,但发现自己仍然能够接受,就还是生了,因为“这就是我的选择”。

当养育一个二胎对40岁的妈妈而言,是一种“得到”大于“失去”的快乐时,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胎妈妈圈里也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

多少二胎妈妈因为这句话入了坑。

因为有了老大照书养的经历,所以才有了把老二照“猪”养的底气。

一位宝妈说,自己20多岁养育大孩时,小心翼翼,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孩子。往往超出自己的能力,用不对方法,还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40岁生二胎时,她发现,老大与老二是如此不同,“理想的孩子”根本也是不存在的,孩子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成为那个“理想的孩子”。第一次做妈妈,是在我们20岁、30岁时。那时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想学东西,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孩子的到来,让许多人的计划被打乱,第一次带娃的手忙脚乱,对精神上来说,也是一种认知上的“洗礼”。

40岁时生二胎,经济方面更为扎实,自己想做的事也完成了许多,有了更多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在育儿方面,育儿流程早已熟知,哪些是适合自己“有用”的,哪些是可以摈弃的,也都了然于心。“大娃照书养,二娃照猪养”,主要的优势是,心态上更为放松。

“给孩子一个伴”

40岁拼二胎的理由中,更多人会用上:想给孩子“多个伴”。综艺《我的小尾巴》中,周密兄妹相差约17岁。兄妹俩的日常虽然很无厘头,状况百出,但因为亲情的天然力量使然,也总能轻松化解,有惊无险。

他们的爸爸说到生二胎的初衷,就是:

“你给子女留下财富,还不如给他留下一份亲情。”

《妈妈是超人2》中,胡可也谈起生二胎的理由:

“我觉得留给孩子最大的一个财富,不是金钱,也不是房产,是一份有血缘关系的亲情。”

许多人在回答“40岁为何还要拼二胎”时,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

“怕女儿将来没有兄弟姐妹孤独。”

“我想让我的孩子有个伴,让她们除了爸爸妈妈之外,有另一个家庭成员,哪天我们不在这个世界上她们还有彼此。”

其中一部分是源于自己独生子女的孤独体验。“我是独生子,从计划生育那一代长大,小时候感觉不到,长大后明显感觉一个人很孤独。……我不想让我孩子以后孤独一人。”

也有的父母正因为有兄弟姐妹,知道有人相互照应的好处,也想把这份安心也留给孩子。

“因为自己是非独生子女,深知关键时刻,只有自己的亲人才是最靠得住的。”

有句话说,若是父母还在,自己与死亡就隔了一道墙,如果父母也离世了,那么世界上就仅剩自己直面死亡了。

而身边如果有兄弟姐妹,在这一时刻携手共同面对,感同身受与互相陪伴的感觉,确实是能给人莫大的安慰的。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她35岁,和老公有一个8岁大的孩子,一直觉得一个孩子就已经足够,也不想再经历一次起夜喂奶的辛劳,所以也没有二胎的计划。但最近有件事改变了她。她有一个比自己小14岁的弟弟,从小,她和弟弟的感情并不是很好。因为年龄差距大,她长大后在外地读书结婚,也难得回家。最近她的父亲生病,母亲也因为照顾父亲而劳累倒下,双双住院,她把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而出,焦急地赶回老家,看到弟弟无助地蹲在走廊上,与她一起抱头痛哭,她才感到,这个世界上,在巨大的痛苦时有这么一个人与自己有着相同的感受,彼此拥抱,是多么庆幸的一件事。从那次父母生病后,她就开始考虑,或许可以再生一个。

也有网友在回答“如何看待高龄父母生二胎”时,感叹血缘的奇妙:

“即使他以后可能帮不上我什么忙,但想起来的时候不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为了避免成为“空巢老人”

40岁时,也是一些夫妻经济稳定,事业有成的时候,但这份“清福”也不是人人都愿意享的。孩子大了,去外地上学,40岁的夫妻也自嘲自己早早成了“空巢老人”。

有人甚至这么形容空巢生活的寂寞:

“人活着如果不忙起来感觉活着没意思。”

如果孩子生了娃,这些有钱有闲的夫妻俩含饴弄孙也算充实,但这届年轻人对高质量亲密关系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晚婚晚育。

子女离得远,也没有孙子孙女需要带,眼前“没人”,只有宠物作伴。“没孩子就只能带带猫。”但是宠物的陪伴与人与人的陪伴,始终是不同的。与其被动地度过只能靠宠物抚慰心灵的日子,不如自己制造“生机”。于是,经济稳定,又有空闲的高龄夫妇们,又对二胎动了心,决定“我的人生我做主。”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多流行躺平,如果盼望着子女成家、婚育,多多少少要盼上很多年。还真的有不少中年再拼一胎的夫妻,是觉得催子女成家婚育,不如自己再生一个,自己有了新的寄托,子女成家不成家就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有的人甚至开始“提前规划”:

“本来一直都很排斥生二胎,可仔细想想再过七八年,女儿去外地上大学,那时我和我老公才四十三、四岁,事业有成,生活安逸,那样岂不是很没意思,果断怀了二胎。”

有的是看到周围人四十岁就“空巢”果断怀了二胎的:有了二胎后,老夫老妻又有了一份共同的育儿事业,打拼的目标。人到中年,权衡了金钱、时间、身体情况之后,还愿意去拼一个孩子的,一定是在心中早有了衡量:比起钱,精力,自己更看重的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生不生,其实都只是个人选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1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