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米糯最近央视纪录频道在播一部30分×6集的新作《光影传奇》,美其名曰为“中国电影胶片前世今生的故事”。这一选题听起来极具吸引,但看完第一集我就很气!30分钟里唯一的关键词就是“大火”,从早期硝酸片的易燃性,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连年战火,概括起来就是——大多数胶片都被烧毁了——OVER!至于当时电影行业如何应对“易燃片”问题,那些凤毛麟角的幸存胶片又是如何逃过战火的,统统没有说明。看完第二集我就更气了!日军投降之后的国共内战时期只字未提,直接跳转到年的百废待兴,紧接着又跳转到年的“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话里话外都在强调大领导的指示促进了电影业的繁荣。大家都是从幼儿园到社会一路听着各种宣传长大的,应该很清楚官方的宣传策略,但凡能找到赞美的点他们绝对不会放过,所以如果某个时间段出现空白,那么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所以,年到年之间发生了什么呢?长话短说好了,年5月20日,大领导亲自撰写社论,严厉批评了此前广受业界和观众好评的《武训传》,就这样,一部大家都认为很不错的电影只因一个人的不满便万劫不复,甚至连累到整个电影行业。我查到的资料显示,《武训传》事件后中国电影业几乎停滞,很长一段时间年产量都在10部以下,更有甚至,年5月至年上半年全国只出了一部30分钟的短故事片。《光影传奇》选择性地只强调“双百方针”表面上的积极意义,问题是,假如没有之前针对《武训传》的无端批判,就不会有后来整个行业的断崖式衰落,也就根本不需要什么促进。至于“双百方针”之后,《光影传奇》又三级跳了,罗列了诸如冷战、中苏关系恶化、还有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反正都是些官方老概念,最终落脚在国家对胶片库的建设上。拜托,公私合营,胶片收归国有,既然一切都是你的了,你不想办法保存难道还要那些私营“资本家”出手吗?另外,56年“双百”,57年马上“反右”,一年前响应号召公开发声批评电影创作困局的知识分子一个接着一个被点名、扣帽子、甚至十几二十年不得翻身。一部涉及中国电影史的纪录片竟然对此视若无睹,连见缝插针地说两句都办不到?第二集中唯一有点价值的内容是提到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初创期征集胶片的那段历史。一开始征集工作并不顺利,多亏了民国电影大咖张石川的养女张莲蓉(还有一位名字已经被人忘记的男士)积极奔走,振臂一呼便有人捐出拷贝,才促成了大批早期资料的集中整理与收藏。说明一下,这段最有价值的内容并非《光影传奇》摄制组的一手采访,而是他们在电影资料馆年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中截取到的。说到这就更有意思了,这一集为了表现摄制组寻找资料的艰难,花了很大篇幅跟拍导演的工作。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导演和工作人员坐着车、打着电脑在北京城到处乱转的画面,然后不出所料,正当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重要线索出现了,原来就在这部纪录片绝对不可能回避掉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如果我没分析错的话只有两种情况:第一,在有关中国电影史的资料搜集上整个剧组竟然业余到没有从中国电影资料馆查起;第二,其实他们一早就查到了,只是为了让成片效果更“好看”,所以才搞出了这么多“戏剧化”。导演听说仅一个人的口述历史就有十几万字之后,竟然还发出一声惊呼,然后不忘借助旁白强调他们在十天之内查看了近百万字的资料。拜托,人家已经把影像和文字整理得整整齐齐,你们只需要坐在那里查看即可,坐着看十天就能找到重要信息,这不要太容易好吗?最好笑的是,他们在已经发现了“张莲蓉”这个重要线索的情况下,竟然没有深挖下去,只拍了导演在电脑上百度张莲蓉名字的画面(还出现了一堆莲蓉月饼信息),然后就告诉大家查不到——OVER!我真心好奇,整个剧组就没人想搞清楚为什么中国电影史大事记上从未提到过张莲蓉和无名男子对胶片收藏的贡献呢?当年官方对49年前老一代电影人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样子?请不要以查不到资料为借口,制作这样一部纪录片不就是应该寻访那些普通观众接触不到的蛛丝马迹吗?如果所有信息都清清楚楚摆在网上,我们又何必让摄制组代劳去查呢?

有这两集打底,我基本可以猜到这部纪录片接下来的走向,无非就是盛世降临,官方投入了多少多少人力财力保护胶片、修复胶片,电影事业在国家的关照下欣欣向荣、再创辉煌…...果不其然,今晚的第三集已经不谈历史,转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