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心意》

*人这个假身子,是桩大害,千奇百怪,为了这个假壳子,兴风作浪,装模作样;为了这个身子,也不知犯了多少之罪业?

*其实人身若无气的运用,也是死肉一团,不能活动。人身之主者心也,心之所发,是心意的运用,成仙佛,变畜类,上天堂,下地狱,都是心意造作出来的,倘若心猿意马,千生万劫,无以休止矣。

*修行重在炼心意,炼心者,死心也。何谓心死?即是不动凡心、不贪色心、不纵血心,人心死了,道心就活络起来。

*遵三皈,守五戒,这就是正确心意的表现,一个人不重心意,是不会遵规守戒的。

*大凡认道恍惚,坐功无功效之人,都是因为心意散乱之关,心意散乱则邪门坏事,容易被诱动开戒违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顷刻间,层层的罪业由而生来。

*心意变化,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大凡分为三心,简述如下:

一、过去心:

过去之事,犹如春梦,诸事成空,是亲是冤,计较何益?世上男女,总喜欢把过去的事放在心内,往来重复,谈讲不停,岂不痴呆。

二、未来心:

未来之事,看不见,也拿不定,何苦痴心妄想?今日贫穷,想来日富贵,今日富贵,又怕将来贫穷,有了美屋,又想更多的田产,现今八十,又想百春,世事变化,星斗转移,是无法预料的;今日酒席筵同饮,来年谁在又谁亡;今日脱去鞋与袜,不知明日穿不穿;今日街上犹走马,明日棺内眠死尸。请问未来之事谁敢预料,何苦操这个冤枉心呢?

三、现在心:

现在之事,也是虚妄不实,做该做的事,求其实在安稳,空思妄想也是没有用的,世事十事九事不如意,所以,当安份认真的做该做的事,抛去烦恼。

*修行之人,随缘随份,不存过去心,不生未来心,把握当下,实在善为。

*人的心最为灵通,人之意最为活动,出入不定,莫知其乡,更不知如何收拾。

*在道上者,虽内心没有什么邪念,但也是浮浮动动,割舍不断,想这想那,顷刻之间,思上思下,想东想西,无定想定念,不知起了多少的心意?

*心意一起,不知自己的身子在哪里?心意一奔驰,观了美色随色走,听了悦音随声走,闻到香味随味走,贪了口味随味走。

*心意定则神定,神走则气走,气走则精血枯,那就必速老速病,甚至于死耳。

*玄关一窍,乃炼心意的方法,心猿锁在玄关里,意马栓在玄关中,时刻守住玄关,即时刻炼心意也。

*心妄一动,必定妄行,此时玄关一守,着力返照,则妄念自伏,杂念自消矣,久而久之,心意纯熟,哪怕是繁华热闹,可喜可贺之事,也引诱不了你;哪怕是艰苦之事,困厄潦倒,也影响不了你了。这是炼心意极至之所在,同时也可固守本元也。

*平时能守心意,或做事、或应酬、或交谈,只要心意不放荡游走,心在哪里,神就归在哪里,气归何处,精就化归于气,精气神合一,就是炼心意,也是制魂制魄之道也。

*魂为识神,是轮回的种子,贪财好色,为魔作伥,白天作白日梦,夜里睡梦颠倒,造罪造业,是故,得炼心意于纯熟,以免心意破坏人之精气神三宝,只要三宝固全,心意则万无一失矣!

*修行炼心意,就等于是炼魂魄,要万缘放下,了心了意,节节工夫,心要细而又细,静而又静,否则心意一散,药也走了,丹也坏了,火也冷了,呼吸也不均匀了。

*在真阳生前,全靠心意的团聚,大药转时,全靠心意的推运,进火出火,心意也粗放不得,有修持工夫之人,是不会烦恼,不会动火生气,也不会太欢喜,也不会太忧愁。

*因为烦恼、动火生气、忧喜过度皆会带来魔障,所以世人炼心意要注意此点,在一天二十四时中,若能炼心意,那罪孽就不会来,且魔邪也无法近身也。

*然明经悟理是收心之法,固守玄关才可炼心意,此心意非常的重要,可通天彻地,无上之宝也。

*世人往往不明,把心意误用,只用在凡情世俗之事上,枉过一生,轮回万劫,苦不堪言。

*岂知圣佛仙神能超三界,跳出五行,全在炼心意的工夫耳。所谓道念,即是尘念,成佛时,尘心即是道心;所谓凡夫即佛,就是这个理由。

*世人用心意虽聪明伶俐,但都是执着不化,最后还是无有所得,空白一片,如果能一心一意把住玄关,请问何来之罪孽?何来之邪魔侵身呢?

*世人常叹,工夫难做,又没有闲工夫,其实这只不过是哄骗自己的藉口罢了!

在一天的时辰中,请问有几个能把持住玄关?总把他在行、住、坐、卧、交际应酬、欢乐忧愁上给忘了。请问这是否多么可惜呀?

*俗云:「供着一尊罗汉,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无心者,即是无凡心、血心、色心,只有绵绵的道心,浑浑沌沌,有心亦无心。

*人之邪正善恶不定,要做了才看得出来,其实一起心、一动念,鬼神早已知之矣!

*世人为何有元神?元神在于人光光的头顶之上,念正念善,其光明亮;念邪念恶,其光昏暗。神明在空中鉴察之,所以依人之元神,明、暗作为审查善恶之依据,没有任何事情瞒得过的。

*修行人最忌有妄念,毁了诚正心意之功。

*心不妄想,就可止妄念。《心经》上说:「无颠倒梦想」,就是息妄止妄的意思。

*再者,轮回是由心意而来,心意若偏于色,命终打入轮回,受色之苦;如心意偏于财,命终打入轮回,受财之苦。所以说,心意在哪里,死后就会堕入在哪里。

*昔有一僧人,心意爱蛇,一生养蛇,死后就打入蛇胎。所以说,『心意』二字险不险乎?

*经上云:「人只自渡,佛不能渡。」在人的一身之中,有很多的众生,眼耳是众生、口鼻是众生,心意一动,就会产生无边无数之众生。

*眼不贪色,是渡了眼的众生;耳不闻悦音,是渡了耳的众生;鼻不贪香,是渡了鼻的众生;口不贪味,是渡了口的众生。先渡了自己身上的一切众生,才能渡他人的众生。

*所谓心生则法生,法生则有种种的苦厄;心灭则法灭,法灭则去种种的苦厄。

*《金刚经》上说:「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即是不着念于任何事物而生心,则道心自生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