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博记三佛之约
此来洛阳,不为夜游龙门,而为一次神秘之约。今已立冬,是日也,依然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在验明正身、健康扫码之后,我们随着一群统一着装的小学生鱼贯走进洛阳博物馆。有志愿者热情讲解,因其业务不熟,且便携式扩音器漏电失声,我们很快就很绝情地抛弃了她。抱歉,此意不在“河洛文明”。古代丝路链接了多个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了不同国家、种族、肤色、语言和信仰,不同文化间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漫漫黄沙见证了“驰命走铎,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盛况,悠悠驼铃则传播了佛、景、伊斯兰、犹太、摩尼等宗教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佛教自诞生后广传于中亚,约公元1世纪沿丝路入中土,随后继续东传以至朝、日。这是一次无论在宗教史、文物史还是艺术史、石窟史上都值得记忆的神仙之约——值此龙门石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之际,中国三大石窟首次在洛水之滨聚首,谓之“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一时间,各路“窟粉”趋之若鹜。应邵注《汉书》曰:“敦,大也;煌,盛也。”莫高窟于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当仁不让居大哥位,谓之“鸣沙圣迹,赫赫敦煌”。屈指一数,我的首次敦煌之行,也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记忆并不模糊,只是当年一脸懵懂。敦煌“迎宾佛”——莫高窟第窟北魏禅定佛像。早期彩塑,佛像结跏趺坐,薄衣透体,笑意恬静,意境空灵。莫高窟旺季仅开6窟,淡季可开12窟,但却随机撮堆儿,容不得你老人家挑三拣四。所以,此窟未曾涉足。莫高窟第窟。北凉,莫高窟现存最早洞窟之一。无论塑像还是壁画,其人物造型、服饰均体现了西域及古印度的审美情趣。主尊弥勒菩萨交脚坐于狮子座,左手施与愿印。其形制显为贵霜时期君主造像特征。未曾涉足此窟,现场3D打印的复制窟亦隔断拒入,故其南北两壁的本生画无从窥其细节。莫高窟第3窟——南北两壁为元代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据说这是敦煌唯一的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其以线条造型突出不同质感的技巧,在敦煌石窟艺术乃至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均为绝响。亦未染指此窟,但我曾在兰州的敦煌艺术馆为此壁画拍有视频。莫高窟第窟。初唐,西方净土变。阿弥陀佛为世界极乐净土之主。此壁画据《无量寿经》绘制,为莫高窟出现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相,亦为后世奠定了同类经变的基本形制。我只在兰州敦煌艺术馆拍过片片,未曾亲临其境感受震撼。但看过第窟,中唐,南壁有《观无量寿经变》。同上窟,初唐东方净土变。手托药钵的药师佛是最远佛国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此壁画依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绘制,药师七佛并立于莲台,华盖、手印、衣饰、莲座及灯楼、灯轮华美而各异,慑人心魄。莫高窟第窟。盛唐,观无量寿经变。阿弥陀佛端坐于华美庭院之正中的雕栏宝台讲经说法,周遭有七座莲台虚凌于莲池。我想唐人想象中的西方净土的粉本,其实来源于一座佛教寺院。莫高窟辖下还有榆林窟、西千佛洞和五个庙石窟。榆林窟第25窟。中唐,弥勒净土变。此壁画依据《弥勒下生经》绘制,表现了弥勒成佛后变“秽土”为净土世界的美景。场面宏大,构思均衡,画风细腻,色彩绚丽。当年我们只许涉足7、8、9、11四窟。莫高窟第窟。初唐,夜半逾城,乘象入胎。为佛传故事画所常见,在敦煌壁画中多左右对称布局。想当年在蹭过窟之后跟了人流又蹭此窟,孔乙己都说“窃书不算偷”,也算是吃肉添汤吧,天经地义,毫无愧色。莫高窟第窟,西魏。窟内北壁有西魏大统年间的发愿文题记,为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整窟在绘画技法上融合了西域艺术风格与中原艺术风格,在题材上更是包容了中国与印度的传统神灵。洞窟画面纷繁复杂,但却统一于“禅修”这一主题之中。在同一洞窟中,既有佛传故事,又有道教神灵,还有印度婆罗门教诸神。日月神中,西方的阿波罗、狄安娜与中国的伏羲、女娲同框;大力士中,西方药叉与中国乌获联袂;既有印度佛教飞天,又有中国道教羽人;还有中西方不同风格的风神……诸此融合,体现了中土文化强大的包容力。莫高窟第窟。北魏,鹿王本生故事画。这是敦煌唯一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画。内容再熟悉不过,动画片《九色鹿》即改编于此。莫高窟第窟。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此壁画依据罽宾僧人、佛陀波利之译作绘制。其精彩处在于山水以线条勾勒轮廓,施以青绿重彩,尽现三月春色。榆林窟第3窟。西夏,普贤变,文殊变。普贤、文殊为释迦牟尼之胁侍菩萨,普贤骑白象居右,象征佛法广大无边;文殊骑青狮居左,象征修持佛法勇猛精进。此题材经变画,自唐以来经久不衰,西夏晚期尤趋巅峰。我在榆林窟未能一窥此特窟,在兰州敦煌艺术馆拍有视频,每每赏之,妙不可言。莫高窟第61窟。五代,五台山化现图。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发萌于南北朝,盛于唐。该壁画长卷为莫高窟同题材中最大者。画面中出现了“大佛光之寺”,相传梁思成就是根据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此壁画而找到了佛光寺并断为唐构,诚可笑也!涉足此窟时间太促,想看个仔细还是拜托兰州敦煌艺术馆吧。上窟大门两侧内壁有五代女供养人像。五代时敦煌为河西归义军曹氏家族三代所统治。围绕节度使曹议金,图中供养人左一、四为其回鹘夫人天公主和汉族夫人广平宋氏,二、三为嫁给甘州回鹘可汗阿咄欲和于阗国王李圣天的一双女儿,不仅反映了其与周边回鹘政权的联姻,亦为研究彼时相关民族服饰之绝好素材。请留意当年超时尚的“梅花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呵呵。在北方再次陷入混战之际,公元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文成帝年间(起),命僧侣昙曜开凿五佛,以纪念北魏五代皇帝,是为“昙曜五窟”,自后延续六十余载。其一改葱岭以东石窟寺泥塑、壁画等艺术模式,直接比照印度大型石窟建筑,在东方首次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全石雕石窟群,成为中国早期佛教艺术之集大成者。云冈石窟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谓之“塞上皇冠,巍巍云冈”。惭愧,居然没有去过。第20窟为有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之一。主尊释迦传为拓跋珪造像,法相庄严,肩阔如墙,气宇轩昂,活力贲张。拓跋鲜卑彪悍、强大、粗犷、豪放、宽宏、睿智的民族精神震撼人心。云冈石窟既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端,亦残留有明显的犍陀罗、秣菟罗等西域“胡风胡韵”,可谓民族变革、文化更新、继往开来。“昙曜五窟”曾有大型建筑,随着砂岩风蚀、年久失修而塌毁。年,窟前遗址启动了考古发掘。窟顶西区北魏佛寺遗址出土的北魏陶制“传祚无穷”檐头筒瓦。窟顶东部北魏塔基遗址出土的北魏砂岩兽首门砧石。公元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同年开凿古阳洞,自后历代连续大规模经营逾四百年,今存窟龛个、造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余品。龙门石窟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谓之“中原明珠,泱泱龙门”。就在家门口,既熟悉又陌生。此前洞窟多不开放,只能走马观花,最后跟卢舍那佛合个影走人,直至今年初启动了夜游,这才找到石窟艺术最完美的打开方式。古阳洞因北魏皇室贵族“跟风”而有大量题记,《龙门二十品》有其19品。洞口《始平公造像题记》为太和二十二年()造讫,其阳刚之美可谓斩钉截铁,尤其全文皆取阳刻法,且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其结尾有落款,在彼时亦鲜见。现场位置很高,且风化略漫漶,此3D打印实清晰可辨。看经寺洞之南壁有唐浮雕弟子像……其中迦叶像胸以上部分惨遭盗割……年,这块石灰岩从海外追回……句号并不完美,让人揪心难结。东都圣善寺僧怀则幢。唐大中四年(),石灰岩质,高59厘米,直径60厘米。龙门乡寺沟村出土。首见如此形制的经幢,精美异常,好奇不止……唐菩萨像残件。唐半跏坐菩萨像。唐半跏坐菩萨像。小学生们席地而坐,在以文字、绘画延长记忆。记得早年念书时曾涉猎所谓“比较文学”,按照这个思路联想,我想只有在比较中,才有可能梳理出其传承与借鉴、融会与贯通、求同与存疑、衍变与升华的发展脉络。三大石窟,熠熠华光,在漫漫丝路上碰撞、交融,既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又有独特的地域风格,领衔打造出中华文明多元、丰富、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我想,这才是“三佛之约”的魅力与追求所在吧。(.1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j/5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篆刻第26期名家顾emsp
- 下一篇文章: 千亿资产还不起3亿欠债湖南第一民企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