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平台企业智库“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登陆纳斯达克的第一天,成绩并不亮眼,收盘时报8.54美元,微涨0.47%,盘中两度跌破发行价。四年前,王思聪曾经在聚美优品CEO陈欧收购街电,进军共享充电宝时放出豪言,“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时至今日,争抢头条的不仅仅是怪兽充电,就在怪兽刚刚开盘交易的当口,街电与搜电正式宣布合并,双方联合发布公告称,将共同组建全新的集团公司,合并后,用户规模将突破3.6亿,日订单峰值将达到万单/天。怪兽首日收盘微涨一个上市,一个合并,共享充电宝的成功与否尚未可知,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持续了四年的烧钱大战还在继续。01“拓荒”县城张小月经营着一家咖啡店,即便赔钱,她也愿意选择在自己的店铺里配上共享充电宝。怪兽充电还没有进入张小月的县城市场之前,她要把自己的苹果充电器带给客人用。“有一次,一个喝多的客人在店里打牌,看到我充完电找我要充电器,我不愿意给,后来还是给他了,但是他就不乐意了,‘啪’就扔桌子上了。”张小月说,“借出去多了就容易坏,一个苹果充电器得多元。”张小月所在的县城只有怪兽充电这一个共享充电宝主流品牌,根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截至年年底,已经建成了一个超过66万个兴趣点,覆盖个县级地区(countiesandcounty-leveldistrics)的网络。作为融资速度最快和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怪兽、小电、街电目前扩张最快。据Trustdata数据,年街电、小电、怪兽分别占据28.6%、27%、25.1%的市场份额。在下沉市场,共享充电宝运营商,还是最初的模样,有相当的共享充电宝需求待挖掘。根据第三方市场调查机构艾瑞咨询《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商业模式得到市场验证,一二线高产区域得以覆盖,用户习惯培养成功,并且基本实现盈利。但同时,下沉市场还处于早期,尚有大量用户红利可以挖掘,并且创新业务和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挑战。各大运营商都已“磨刀霍霍”,积极融资向下沉市场积极扩张。“未来其他品牌进入,已经开始做准备。”怪兽充电代理商陈舸说。三电一兽都希望实现规模优势,以便提升“随借随还”的用户体验以及对于商家合作的吸引力。财经专栏作家江翰此前撰文称,目前共享充电的格局是三电一兽,但是对于各个巨头来说都存在着需要跑马圈地的情况,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其唯一的战略法门就是“铺点,铺点,还是铺点”,共享充电宝如果想要赚钱,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赶快在市场上铺开,所以跑马圈地就是最需要做的事情了。商场、餐厅、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电影院、KTV、咖啡厅等娱乐场所都是充电宝点位之争的热门地段,这些地区人流量密集,消费者停留时间长,已经是共享充电宝的“兵家必争之地”。铺点的资金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运营过程中的利润,一个是在资本市场融资。怪兽招股书显示,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因为销售和市场支出,年为13.62亿元,年为21.21亿元。目前依旧在市场积极扩张阶段,靠本身运营产生的利润支撑未来市场推广费用显得乏力。怪兽充电财报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年怪兽充电营收为28.09亿元人民币,相较年的20.22亿元提升38.9%。但净利润则呈现下降态势:年为1.66亿元,年为万元,净利润率从8.2%下降到2.7%。年1月,怪兽充电获得高瓴资本、阿里巴巴、软银亚洲、CMC资本、凯雷投资5家共计2.34亿美元投资,完成D轮融资。而在上市之后,怪兽充电的市值已经达到21.29亿美元。按照怪兽的想法,此次公开募集资金将分为四个部分投入:将近25%用来吸引新的在地合作商户;将近20%用来扩展劳动力;将近35%用来作充电宝和充电桩投入;剩余用来探索潜在商业模式和合并收购,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收购(acquisition)方案。早在年,一位来电科技的高层人士就对媒体表示,年将出现行业收购、兼并,或会有更多资本进入。年市场传出街电和小电合并的消息,但随后被街电否认。资本也并没有像年那样进入共享充电宝市场,年除了怪兽获得两轮融资外,四大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均未获得新一轮融资。在融资上占据优势的怪兽,之后在合并收购上并没有新的动作。就在4月1日晚间,街电和搜电正式宣布合并,双方合并后,用户规模将突破3.6亿,而据招股书,怪兽年用户规模仅为2.19亿。新一波的巨头竞争一触即发。02用户骂涨价,商家吃不饱共享充电宝连年涨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消费者们大呼“抢钱”,但不到10%的利润率则令充电宝运营商们觉得“无钱可赚”。从年年底到现在,充电宝运营商开始集体涨价,习惯了“一元一小时”的用户叫苦不迭。据报道,医院等特殊场景每小时3-4元,酒吧夜店等每小时则高达10元。除此之外,封顶价格也让人咋舌,每24小时封顶价24元到40元,总封顶价99元,都赶上一个移动充电宝的价格了。“不到20分钟5块钱。”有用户对《凤凰weekly财经》直呼这样的价格“太贵”。这次经历之后,他更注意出门有没有带充电宝,手机有没有充满电,再也没有用过共享充电宝。在陈舸看来,“第一年加盟用优惠券培养用户,没有挣到钱,趁着这次涨价机会(可以增加利润)。”陈舸说,“用户基本是年轻人,而且都是着急用的时候使,谁会计较涨了几块钱?”来电科技公司公关此前对媒体表示,整个行业仍处于市场扩张的阶段,也还是挺缺钱的。面对成本的上升和资金的需求,涨价成为一种必然。一边是针对用户的涨价,一边则是居高不下的商户成本和竞争关系。陈舸并没有和张小月谈分成模式,“(共享充电宝)电费一个月估计至少得有40到50吧,返利一个月有时候5块,有时候还不到5块。”张小月说。最近张小月接到了街电直营的“他们(街电)可能已经知道怪兽分成低的痛处,他只给我扣7个点,剩下的都是我自己的。如果他能兑现,我肯定就换街电了。”随着各家运营商资本的斩获,原本在部分下沉市场占先发优势的怪兽充电面临着需要重新处理商家分成问题的挑战,而这一问题在一二线成熟市场更早出现。就在接到街电电话的第二天,张小月便收到了陈舸的转账,三个月返利了50元钱。这让张小月重新审视街电的策略,“其实想想,街电那个还得前期投入元-元的设备,用两年就坏了,并不比怪兽的这个合适多少。”张小月说。在广东东莞开烤肉店的王恒,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家共享充电宝,只要分成还算合理,代理商经常联系,就会换掉。去年年中换了一个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充电宝之后,让王恒没有想到的是居然不分成,就再也没有搭理过这个推广人员,“直接拉黑,简直是店大欺客。”“店大欺客”是双方面的。这是因为,商家的客流决定了共享充电宝的盈利能力。客流越大,共享充电宝在商家不论是租赁、买卖还是广告流量方面,都可以做得风生水起,由此愿意投入的成本自然也就越高。此前有报道称,共享充电宝入驻一家优势地段的KTV时,仅入场费就交了上万元。至于一些知名品牌,若想实现“包圆”,价格则飙升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在陈舸看来,“80%的商家都不会注意这点返利小钱,主要是给顾客一个方便。”陈舸对《凤凰weekly财经》记者说,“就算是大型商场,入场费也要核算的,如果不合算,我也会撤出。”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三电一兽依旧以直营模式为主,直营模式中主要的成本包括15.4%的设备、46.8%商户成本和10.5%的市场推广人力成本,商户成本占到将近一半。根据艾瑞咨询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商家话语权增强,商家向上游运营商所取的入场费和收入分成也会越来越高,巨大的资金投入可能使得竞争沦为内耗严重的低效竞争。另一个问题是,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在没有“开源”的前提下,怪兽充电能给商户贡献的分成已经没有多少提升空间。以年为例,全年营收为28.09亿元,其中销售和市场支出已经达到了21.21亿元,占到了营收的75.5%。03烧钱引流易,流量变现难早在年,就有机构预测,共享充电宝的回本周期大约是3个月,这比共享单车减少了四分之三,堪称一门好生意。除此之外,共享充电宝还可以通过流量变现获取收入。但对充电宝运营商来说,目前租赁收入本身还不能称得上是一笔暴利买卖,而在实现流量变现这一点上也只是起步阶段。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在总营收中除了移动设备租赁收入以及充电宝售卖以外,其他收入占比非常小:年约占1.3%,年则下滑到0.71%,诸如广告等变现业务吸引力并不大。年5月中旬,“没有边界”的美团正式进入充电宝市场。与“三电一兽”不同的是,充电宝对美团的意义是生态圈的完善,而非单纯的盈利。在上线伊始,美团甚至只接受自家的App扫码支付,而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j/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