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记忆崇庆第古秀阶
梅县区松口镇大塘村,坐落着一个以一个人的名字为俗称的客家围龙屋--崇庆第,俗称“古秀阶”。 崇庆第由马来西亚槟城历史最悠久的中药行,“仁爱堂”创始人古石泉的曾孙古国耀、古国钧、古国璇、古国亮等五兄弟出资兴建。当时“仁爱堂”自古石泉年创立,到由古国耀等兄弟第四代接手经营,家族生意蒸蒸日上,已经富甲一方,于是委托伯父古秀阶回松口老家建造房屋。崇庆第由古秀阶主事,工人领材料和工钱都要找他,当地人便将这座大屋称作“古秀阶”。 即便是像我这样的当地人,也是一路询问才找到崇庆第。如果你问路人崇庆第怎么走,可能很多人会摇头,但是你说“古秀阶”怎么走,很多人就会给你指路。 崇庆第于年竣工,占地面积约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整座房屋共有10个天井、9厅、73房、2口水井。 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屋主人家族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是不可能完成的。 上世纪50年代,仁爱堂成为东南亚颇具影响的中药材供应商,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药材价格起落变化也都受到了仁爱堂定价的影响。 门额:崇庆第。门联:崇严祖德,庆祝春熙。古氏兄弟在香港经营“仁爱堂”时结识清末榜眼朱汝清(广东清远人,曾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请其为书写门额、门联,并用花岗岩雕刻。 崇庆第始建于上个世纪30、40年代,由古学瑶在参考周围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建筑的元素设计,用料考究,做工精湛,审美高雅。 用量庞大的石柱用料,据当地的老人称是专门从潮州通过河运载过来的。 大厅宽敞明亮,通风采光俱佳,体现了客家堂横屋结构建筑形制的科学和实用。 抬头可见雕梁画栋,虽然经过时间的洗礼,色彩和图案变得模糊,但依然可以从细节一窥当年的富丽堂皇。 随处可见传统客家建筑的元素,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图画,相得益彰。 化胎坡缓开阔,实用性强,地面全部由花岗岩铺就,用料扎实,造价高昂。二层走马楼的围屋石柱全部从外地购进,历经风雨,坚固耐用。 如今古家后人在海外开枝散叶,“古秀阶”人去楼空,面临与很多客家围屋相同的命运,需要不断的修缮维护,曾经显赫一方的富商豪宅,像一位老人在孤独地坚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2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初为人母,什么才是好的胎教
- 下一篇文章: 关于类风湿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