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诗词女神陈更几生修得到梅花,一定要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学霸女神陈更:与诗词的悠然心会,一定要说与你听 她是《中国诗词大会》三期擂主,也是北京大学智能康复机器人专业博士生,被誉为“从函数定理的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 反鸡汤、反堆砌辞藻、反矫揉造作,才女读诗词,在她这里不落俗套。她的解读,以悄无声息地直抵人心的方式,让人明白诗词是如何“莫名其妙”地打动了我们,成为我们精神血脉的一部分、一种须臾不可离的审美方式、无法忘怀的人生哲学。 以下列举几段,以飨读者: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人群散后,世界安静下来,月亮出来了。我羡慕他86岁了,还看得清月色下,柳絮儿在飘飞。 时间的掌纹,光阴的脉络,在这里清晰可触,从往来不绝的游春人,到月光下晃悠的杨花,你看得到空气是怎样安静下来的。而能赏清明月色的老人家,和划龙舟荡秋千的少年,也能和谐共处,好像一切本来就该这样。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的一支纤笔,竟开辟了一方天地,以一个淡字深入人心。但田园诗人那么多,个个都淡,他的特别,在于浅淡背后所藏的饱满的生命力与压抑的深情。好比一个挂在角落的竹斗笠,布满尘灰并不起眼,但它来自一竿听过山风、看过雷暴、浴过霞光、扎根于山石中的好竹,因此,手触其上,能感到它有细密的纹理、有不屈的生命、有仍在流淌的血液。又好似披着轻纱戴着幕篱的美人,只留给你一个缥缈的背影,看不分明那容颜是怎样的明眸皓齿国色天香,但却在猜测怀想中,比一览无余的美,多了一番特别的意趣。 岑参《碛中作》: 世界才刚刚在他眼前展开,世界是明亮的,广阔的;马蹄声整日奔腾在他耳畔,在他梦中,那声音是振奋的,激荡的。所以在他笔下汹涌的,就是澎湃的勇敢,是大无畏,热血,简单,纯粹。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杜甫为安史之乱时的中原掌镜,“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是战争悲哀冰冷的背面;岑参则为盛唐烽烟滚滚的边疆掌镜,是唐王朝的征服之途那豪迈滚烫的正面。 李商隐《题僧壁》: 古人相信满月时,大海上蚌胎里的珍珠便能与月亮一同圆满;传说松脂从树上坠落,沉埋于深不见底的土地,千年之后便化为琥珀。时间让它们变了模样,但珍珠永远带着蚌壳的光彩,琥珀燃烧时有浓浓松香,他们彼此期盼、牵绊、纠缠,渴望自己更美好的样子,又怀念最初诞生的地方。在这一切流转之中,生命的本质没有变过。 李白的诗里有飞腾的气象,杜甫则有面对现实的勇敢,而李商隐是柔软的。他不去改变什么,他只是想啊,叹啊,沉溺其中。这样的心绪化作文字,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于是唐王朝鼎盛在李白的诗里,缩影在杜甫的诗里,却在李商隐的诗里留下了凄美的背影。一支生花妙笔伴着仕途坎坷的一生,为这个朝代悠悠地,上了晚妆。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如果要将姜夔比作《红楼梦》中的一个人,我会选妙玉。一来姜夔从未做官,无案牍之劳形,像活在尘世之外;二来他一生钟爱一人,却不能在一起。何况他词里总透着疏离的清冷气质,从“冷香飞上诗句”“香冷入瑶席”,到“千树压,西湖寒碧”,常有的冷色调让他的世界看起来就是一片江国的夜雪初积,总让人觉得,他一个人待在那里,不可打扰。 (节选自《几生修得到梅花》,陈更著,东方出版社年7月出版。蒙曼作序,康震、郦波、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推荐。) 作者简介: 陈更,年生,陕西咸阳秦都区人,北京大学智能康复机器人专业在读博士生。参加两季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夺得三期擂主,获评人气选手。屡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菲尼克斯奖学金”、北京大学“忠孝振兴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等荣誉。被选为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形象代言人,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活动推广大使”。作品曾发表于《光明日报》等媒体。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明祝允明草书手卷曹植诗四首
- 下一篇文章: 德叔医古膝关节痛按这个地方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