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平台企业智库股神巴菲特在自己89岁这年第二次见证了美股熔断,上一次还要追溯到年。但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股神也没有想到,他会在接下来的十天内见证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美股熔断。这是年的3月份,疫情下的恐慌情绪蔓延,敏锐的资本市场因此出现断崖式下跌。触底之后总会反弹,但没有人能预料到,反弹会来得这么快、这么迅猛。疫情继续在全球肆虐的同时,二级市场逐渐回温,并迎来了反常的火热,年中,“牛市”甚至一度压过“疫情”成为了全民话题中心,带动更多散户狂奔入场、机构加仓撒钱。美股、港股、A股大盘指数都走出“深V反弹”曲线,其中尤以美股为甚,至今美股三大指数仍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火热行情下,诞生不少增长神话:5月,美团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三家市值破千亿美元的公司,随后美团市值又突破两千亿美元大关;美股蔚来一年涨幅超过10倍,拼多多翻了近3倍,一跃成为市值规模仅次于阿里巴巴的中概股互联网企业;A股科创板开板一年,诞生了上市当天盘中涨幅超%的神话。市场情绪高涨,吸引了企业们加速入场“抢钱”,各个市场今年的IPO数量、募资规模较去年都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截至12月6日,纳斯达克IPO募集资金高达亿美元,港交所、上交所、纽交所、深交所IPO募集资金规模也分别达到了、、、亿美元。而在年,IPO募资规模最大的港交所也只完成了亿美元。在充满了迷茫、恐慌、危机感的年,二级市场的关键词却是“钱多”——这场狂欢中,究竟谁吃到了牛市红利?二级市场的钱又在为谁买单?全球狂欢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投资之父”的约翰·邓普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牛市总是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这样的情绪起伏与市场走向在今年被完美印证,不过暂时来看,乐观与大好行情还在持续。但即使身处牛市,也并非所有玩家都能演绎出一条上涨曲线。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依旧非常明显,回头来看,这一年在二级市场中,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增长神话,也有企业始终落寞。整体来看今年二级市场的特点,美股、港股、A股各有各的疯狂,也各有各的风格偏好。美股:越“新”越吃香美股拥有全球最大的资金盘,在今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展现出了最疯狂的一面——3月份美股十天内四次熔断,但很快触底反弹并一路走高,三大股指在12月仍连续创下历史新高,道指突破点大关。不过,即使在市场的狂欢情绪中,美股的风格依旧非常明显——偏爱新经济、新概念,对传统行业兴致缺缺。在规模较大的中概股中,年出现市值负增长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运营商、航空、保险等传统行业。除了携程、微博、爱奇艺等几家受疫情冲击较大或业绩表现不佳的企业外,在美股市场,大部分中国科技公司都实现了普涨,且涨幅惊人——最夸张的一例是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今年涨幅超过十倍。此外,市值涨幅较大的企业集中在新能源车、生物医药、云计算等新兴科技领域。美股偏爱“新”企业的另一层含义是,对年轻、刚上市的企业有着更大的兴趣。今年内上市的企业,如贝壳、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金山云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新一代互联网巨头如拼多多也颇受偏爱。反观在美股市场上资历较深的初代互联网企业,都没能带来太大的惊喜。百度、网易、搜狐今年增长幅度都在50%左右,这在今年美股的行情中并不算一个值得夸耀的好成绩。在年就进入美股市场的新浪近两年股价持续低迷,最终在今年宣布了私有化计划。稳坐中概股市值第一宝座的阿里巴巴,最近迎来了黑暗时刻。美东时间12月24日,受反垄断调查事件影响,阿里巴巴在这个平安夜股价下挫13.34%,目前股价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近一年的股市狂欢中,这位巨头最终却没能迎来收获。总的来看,美股依旧是钱最多、最为活跃的市场,但同时风格喜好也格外鲜明:比起陪伴老朋友成长,美股投资者更愿意为年轻一代企业、为未来下注。港股:二次上市噱头大过实际?对于港股市场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经过一系列改革之后,年港股市场迎来了不少新经济公司的入驻,中概股二次上市浪潮汹涌。而这一系列改革的总工程师、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已经宣布即将卸任,将在年10月底届满后功成身退。大刀阔斧改革之后,一个明显变化是——港股越来越懂“科技股”了。虽然从市值排行来看,港股市场结构中传统行业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但资金流向表明新经济企业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港股最具代表性的两家新经济企业小米、美团今年都实现了接近两倍的涨幅,美团突破万亿港元大关后,向着两万亿持续逼近,这与、年两家企业在港股遇冷的状况大相径庭。但与美股几乎一边倒地追捧新经济不同,港股市场中,一些偏传统的汽车、消费企业依旧处于聚光灯下。此外,港股市场另一个比较出人意料的现象是,一度让市场沸腾的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潮,从增长趋势看,似乎并没有掀起过多的波澜。回港二次上市企业中,涨幅最大的是京东,但放在整个市场中来看其47%的涨幅并不算突出。阿里巴巴、网易、华住、新东方、宝尊都表现平平。近两月时间里,中概股二次上市浪潮似乎归于沉寂。但根据「资本侦探」此前的梳理,在进入年一季度后,将又有一批企业具备回港二次上市的资格,其中包括拼多多、B站、蔚来等明星企业。因此,即将到来的年,或许会迎来一次更切中投资人喜好的二次上市浪潮。A股:中国纳斯达克初长成A股因为散户化程度更高,一直都更容易催生出一些暴涨暴跌的妖股。但这些妖异的走势往往都出现在一些不知名的小盘股身上,如果只看市值规模处于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与美股、港股行情相比,它们的增长幅度反而显得更加克制。并且,与港股、美股相比,由于上市制度不同等原因,A股主板几乎不见新经济的身影,最活跃的股票基本都来自制造、消费等传统行业。A股今年也是一个改革之年,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行,创业板在今年8月也开启了注册制时代。根据安永报告,通过注册制发行的IPO项目已经超过审核制,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年总量的53%和61%。在这一大背景下,硬科技成为今年A股的一个关键词。这一方面是因为政策风向的利好,另一方面是得益于注册制改革,为投入大、成长慢的硬科技企业打开了国内市场的上市之门。目前,科创板设立一年有余,市场热情丝毫不减,绝大多数科创板企业都实现了增长,破发的企业寥寥无几。其中,市值超千亿的四家企业近乎都实现了一至两倍的增长,中芯国际更是创下了19天闪电过会、募资亿美元的纪录。无论是上市制度、企业类型,还是投资者结构,科创板的特征都与传统的A股市场有着极大的差别,反而更类似于早期的纳斯达克。这一板块的出现与成熟,正吸引着更多的资金与企业回流,从根本上来讲,这是推动资本市场结构性变化的一个重要力量。汽车、消费最吸金美股、港股、A股各自不同的底层逻辑,反映为三个市场不同的风格与趋势。但同时,三个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基于今年的疫情大背景,一部分享受到疫情利好的行业在各个市场都备受追捧。所有直接受益于疫情的行业,如生物医药、远程办公、远程教育,以及与线上生活息息相关的流媒体、游戏、电商,都在今年呈现出不错的增长趋势。此外,今年在二级市场最吸金的两个行业,一是汽车,二是消费。汽车可谓今年最耀眼的板块,特斯拉已经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车企,在汽车行业内重现了曾经苹果力压诺基亚的现象。电动车概念炙手可热,中国车企在今年也大出风头。不过,不同市场对车企的态度也略有不同。美股追捧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押注“电动车”这一概念,蔚来、理想、小鹏三大来自中国的特斯拉学徒都享受到了这一波股市红利。其中蔚来堪称“起死回生”,其在年跌入谷底,一度面临生死危机,但在今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逆袭”,股价涨幅高达10倍——涨幅超过特斯拉。并且,蔚来的逆袭并不只是依靠中国投资者,在美国散户交易平台Robinhood的热门股票榜单上,蔚来一度杀进前三,这意味蔚来在美国投资者心中也是一个热门标的,这对一直以来不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