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秋拍丨乾坤髹飾古代漆器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百里千刀一斤漆 割漆人用时间和汗水 在大山里穿梭 换来漆器的温润光泽 漆,从七千年前至今 一直是器物最生死不离的印证 “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 精品赏析?清乾隆?剔彩云龙纹捧盒 说明:此件清乾隆时期的剔彩云龙纹捧盒,整体造型庄重规整,美观大气,皇家之气难掩。外壁采用雕漆工艺,以黄漆水波纹为地,绿彩云纹作底,雕琢出层层图案,色泽鲜艳明亮。盒面回纹及莲瓣纹各一周围成的开光内雕正面立龙,五爪龙苍健凶猛,气势恢宏。 盒壁周身雕刻层卷的海水纹,在波涛汹涌的海水江崖之上,雕刻八尾腾龙,游龙倒发突目,剔刻深峻繁密,腾动穿行于云霞之间,四周环艺祥瑞,仙气升腾。内壁及圈足内髤光亮黑漆,以金彩描绘折枝花卉纹,雅致之至,与器身纹饰相辅相成。 海水龙纹是一种典型的龙纹,瓷器上多见,尤以元、明、清瓷器上的海水龙纹居多,乾隆时期的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彩绘与刻花并用,红色海水间白龙邀游,更是精彩离奇。本品汲取了前代及同时期瓷器纹饰的精华,利用剔红技术将海水龙的威猛矫健立体地表现出来,鳞片争张,云水翻腾,形神兼备,实属难得。乾隆皇帝酷爱雕漆,专设造办处承办皇家漆器制作,此品髹漆厚重,造型雍容,刀法快利,锋棱显露,堪为乾隆时期皇室御用雕漆之精品。 参阅:《和光剔彩: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年,页,图。 APOLYCHROMELACQUERED"FIGURE"BOXANDCOVER PeriodofQianlong,QingDynasty 29cm.Diam.22cm.Height. RMB:,-, ?清乾隆?剔红锦地纹几 说明:几案周正,木胎,作多层高低几样式,下承四如意形足。通体以各式锦纹装饰,几面雕城墙锦纹,几面内壁以万字锦纹为地,海棠形开光内饰龟背锦地纹,外壁饰莲瓣纹一周。器身以高低几面为主体,两端向下方折弯卷,自然形成书卷造型,并以龟背锦纹雕饰。牙子及两侧亦装饰龟背锦纹。沿上饰一周连续的方折回纹。底髹墨绿色漆。全器以方折为特点,所饰锦纹繁密交迭,远观细如锦缎密纺,近观如蔺草编织。整器刀法之精细,表现力之强,令人赞叹,为乾隆年间雕漆之精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同类型的小几,载于《和光剔采—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年,页,图,,可作赏鉴。 几面所雕纹饰亦可参见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中期·剔红团花书函饰匣”及“清中期·剔红文会图匣”之上所雕锦文,与本件作品纹饰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同时期宫廷风格作品。 究其用途,可参见清宫旧藏一套“炉、瓶、盒、香几”,或为摆放炉瓶三事之用。参见《故宫漆器图典》,紫禁城出版社,年,页,图98。 参阅:《故宫漆器图典》,紫禁城出版社,年,图96,97; 《和光剔采—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年,页,图,。 《故宫漆器图典》,紫禁城出版社,年,页,图98。 ACARVEDREDLACQUERTABLE PeriodofQianlong,QingDynasty 38.5cm.Length.14cm.Width.15.5cm.Height. RMB:,-, ?明嘉靖?张凡娃造剔犀如意纹官皮箱 款识:“丁未张凡娃造”楷书款 说明:官箱呈长方体,形制规矩,边角转折明朗。盝顶盖,盖与箱体有金属扣件相接,为防止箱门在搬运过程中自行开启,顶盖揭开之后方能使正面两扇箱门打开,设计巧妙;箱正面带对开门,并有金属活页与箱体相连;打开箱盖,有较大收纳空间,下有两层,设小抽屉并列两具在上,大抽屉(已佚)一具在下;两侧面安装金属提环,应是为携带方便所设。箱内外通体髤黑漆,以剔犀工艺装饰如意云纹,顶面中心为如意云头纹回旋组成的四瓣轮花,余部背面、两侧面、对开门处均以如意云纹组成的海棠形为饰,盖侧面及近足处均以香草纹装饰。箱背面刻款“丁未张凡娃造”六字单行楷款,字体清秀规整,苍劲中飘秀逸。并予以填金。 张凡娃者,明代中晚期雕漆大家,约活跃在明嘉靖年间。据漆器髤饰技艺传承谱系:元代为浙江张成、杨茂;明代为绛州张凡娃;民国为绛州王思恭、薛先基,赵普元等。又据《中国书艺美术大辞林·地方传统工艺分布》记载有“新绛云雕”即指张凡娃之雕漆作品,嘉庆年间的绛州名匠张凡娃结合本地特点,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雕漆工艺,使得云雕工艺得以传承发展,如本件官箱之类型,当为北方达官贵族所用之物。 明式小体积箱类家具中设计尤其巧妙的要数此类官皮箱,它形体不大,但结构复杂,是从宋代镜箱演变而来的一种体量较小制作较精美的小型庋具。古时用来盛放梳妆用具、家居实用器物等以后用来盛装贵重物品或者是文房用具。由于携带方便,常用于官员巡视出游之用,故匠师俗称“官皮箱”。官皮箱传世较多,但似本品剔犀工艺者极为少见,甚为珍贵。 本品最为难得之处为箱背刻款“丁未张凡娃造”,“丁未年”为明嘉靖二十六年,即公元年,对于研究漆雕的传承及发展、“新绛云雕”的风格特点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其外,翻阅海内外公私资料,未发现有一件带有“张凡娃”落款的雕漆作品,拍品应为孤例,更为稀缺难得。 整件作品构图饱满,纹饰流转自然,刀口断面朱黑纹理细密规整,精细如一,髹漆均匀厚薄适中,漆色莹亮温润,形制古朴典雅,散发出的浓浓官造之气。故本品当为藏家所宝,爱着所珍。 ACARVEDLACQUERED"RUYI"BOX PeriodofJiajing,MingDynasty 25.7×22×28.5cm. RMB:,-, ?元?剔犀如意云纹圆盘 说明:盘圆形,坦底,圈足。木胎之上髹黑漆,底为褐漆。盘心以五如意轮花为中心,外围分别为饰以五朵、十朵两层如意云头。盘外壁亦为如意云纹。此盘漆色光亮,雕刻深峻,器物表面光滑莹润,线条流畅委婉,具元代剔犀特征。其刀口断层处露出有规律的朱漆三层,正所谓“乌间朱线”的做法。 剔犀是一种漆器工艺,先于木胎上髹黑漆百余次,再髹朱漆若干次,如此反复,当漆层达到所需要的厚度时,再剔刻如意云头纹,使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中显露朱漆数道,即为《髹饰録》中所谓的“乌间朱线”的作法。而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相似,这种独特的效果灿然成纹,流转自如,回旋生动,与剔红相较,取得了比纯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譬如此器,造型端正挺括,堆漆晶莹照人,刻工圆润淳朴,雕刻精细流畅,纹饰清晰优美,如行云流水,气韵浓沉,在光线的折射下,更有幻影流动的别样感受,工致精也,当是文房陈设赏玩之精品。 相似风格剔犀如意云纹盘可见于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千文万华—李氏家族重要漆器珍藏,号拍品。美国迈克·希利藏有一件元代的剔犀如意云纹盘,与本品形制风格相类,仅漆色不同。 旧配包装及供盒 参阅:《迈克希利珍藏中国漆器精品》,(MasterpiecesOfChineseLacquer–fromtheMikeHealyCollection),年,美国,页50,图14; 香港佳士得,年11月28日,编号。 ACARVEDLACQUERED"RUYI"DISH YuanDynasty 25.2cm.Diam. RMB:,-, ?明?剔红如意云纹香几 说明:香几因承放香炉而得名,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有云:「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其几面多圆形,此外还有方形、菱花形等。此几几面作五瓣花状,较为少见,束腰内留有四鱼门洞,鼓腿彭牙,壶门牙板,四足三弯腿,蜻蜓足外翻内勾,落于梅花形矮托泥之上,托泥束腰,亦雕饰壶门牙子。通体以剔红工艺装饰,漆色光亮。几面及托泥面板均以四瓣如意轮花为中心,外围分饰五朵、十朵两层如意云头,余部均以香草纹回旋装饰。几底面均髤光亮黑漆。 由于香几多独立摆放,故以面面生姿者为上,该几通体雕漆,为几中之佼佼者。同时其造型典雅端庄、沉静温婉,而雕刻纹饰则呈现热烈奔放的迥然风貌,从而将平衡和谐的东方美学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现了那一时期宫廷艺术雍容华贵、艳丽精巧的时代风格。 此件香几形制尺寸娇小,极为少见,小器大作,却不失端庄稳健之态。髹漆厚润,漆色红艳,包浆润泽,全器雕刻不作棱角之形,边角转折圆润富有张力,雕刻精细工整,雅致匀称,纹饰造型婉转生动,饱满柔美。若置于文房陈设赏玩,格调高贵典雅,品质极佳。 旧配包装及供盒 ACARVEDREDLACQUER"RUYI"TABLE MingDynasty 11.5cm.Height.Width.12cm. RMB:,-, ?明或更早?黑漆六瓣葵花盘 说明:此盘风格、艺匠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褐漆葵花式盘极为相近(参见《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器物篇》,页,图Ⅲ-67)。 英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宋元时期的黑漆菱花形盘与本品极为相似,(参见《EastAsianLacquer—heFlorenceandHerbertIrvingCollection》,大都会博物馆,年,页42。) 香港苏富比於年秋季拍卖会,售出一件坂本五郎旧藏的“宋·黑漆六瓣葵花盘”与本品形制相同,仅漆色略有差异。 此漆盘制作工谨,宛如盛开的花朵,六瓣均匀,口沿镶铜,简约高雅,品格不凡。此种花口盘的造型取梅花之形,流行于宋朝。宋人喜爱素色之器,盘体通髹黑漆,既富光泽,且内敛幽谧,漆面断纹自然。 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1)在解释《易经》时曰:「王本说‘元亨利贞’为大亨利正,夫子以为四德,梅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古人赋梅花以四德,从花开结子的过程,领悟了阴阳转易的人生哲理。此盘的纹饰似乎在提醒人们冰雪融化、燕子南归、春暖花开、一元复始的天地;优雅的梅花形带着生命力;材质及工艺表现了生命的坚韧;光滑溜手的器面充满了万象更新的希望。此源自宋朝的漆盘不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工艺,也展现大自然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大自然混为一体,从大自然中找寻纯洁、和谐、公义和谦卑。 参阅:1.《EastAsianLacquer—heFlorenceandHerbertIrvingCollection》,大都会博物馆,年,页42; 2.《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器物篇》,国立故宫博物院,页,图Ⅲ-67; 3.香港苏富比,年10月8日,编号,成交价HKD1,, ABLACKLACQUERDISH BeforeMingDynasty 15.7cm.Diam. RMB:,-, ?清乾隆?剔红拐子龙缠枝宝相花卉纹书箱 说明:漆器生产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繁盛、明清时期的辉煌后,漆器艺术以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备受收藏者的青睐。有清一朝,雕漆工艺得到空前的发展,尤其是乾隆时期,在皇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艺术工匠们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新,巧妙地利用各种色彩、装潢材料和工艺技术,创造了富于庙堂特色的装帧装潢风格,将中国古典装帧艺术推向了璀璨的巅峰,凡皇家典章用品、陈设品、宗教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无不齐备,此种书箱便是盛装皇家典籍、书画的文房用品的收纳箱。 此件清乾隆时期的剔红拐子龙缠枝宝相花卉纹书箱,天盖地式,平底,箱体外壁除底面髹黑漆外,其余五面满工,以剔雕红漆装饰,五面画面构图大体相同,均以拐子龙纹为边,组成的长方形开光内雕缠枝宝相花卉纹,花开茂盛,花枝柔韧多姿,叶片翻卷肥厚,极为热闹。内壁髹以黑漆,并描金折枝花卉纹,箱内置物承一层,黑漆地上,亦以描金装饰莲纹、缠枝花卉纹、拐子龙纹、蝙蝠纹对称分布,亦为华丽富贵之至。箱体所附配件均为原配,并以铜鎏金工艺打造,正面设如意云头拍子,矩形委角面叶,侧面提手制作甚为精细,背面合页也做长方委角,合页及页面以鱼子纹为地,錾刻缠枝花卉纹。 此箱髹漆厚重,质地细腻,漆色红颜,造型方正规矩,边角转折明朗,稳重典雅,雕工娴熟,刀工细腻,运刀如笔,创造了清代雕漆都有的艺术风格。乾隆皇帝酷爱雕漆,专设造办处承办皇家御用雕漆,此品精美绝伦,为清宫御用之物,保留至今实属不易,诚可典藏。 香港苏富比4年春季拍卖会第号拍品,其造型、纹样皆与本箱相同,并最终以1,,人民币成交。同类品还见有香港苏富比年春季拍卖会,皇尊瑰宝清代宫廷珍艺专拍,第号拍品,成交价,港币。 ACARVEDREDLACQUER"INTERLOCKINGFLOWER"BOX PeriodofQianlong,Qing 41.5×23×21.8cm. RMB:,-, ?清乾隆?剔红嵌玉雕瓜瓞延绵纹壁瓶(一对) 说明:此对清乾隆剔红嵌玉雕瓜瓞延绵纹壁瓶,斜直颈,呈喇叭形,溜肩,扁圆形腹,圈足,造型端庄典雅,沉稳庄重。全身髹红漆,背面平整,有一孔用于悬挂。腹部正中以椭圆形白玉镶嵌,玉质温润,抛光极好,减地浮雕瓜瓞延绵纹;余部施以剔红工艺,遍作回纹为地,颈部雕饰蕉叶纹,肩颈处雕双龙捧寿纹,圈足雕如意纹一周,腹部主体纹饰亦为瓜瓞延绵纹,与所嵌饰玉块纹饰相互呼应,其上层层交叠,花瓣满落,落英缤纷,彩蝶展翅飞舞,瓜瓠圆润饱满,相间分布。因“瓜”与“蝶”,谐音“瓜瓞”,又加之藤蔓缠绕蜿蜒,故寓“瓜瓞延绵”之意,表达了古人对幸福、富有和长寿的向往,寓意极好。 剔红又称雕红漆,就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乾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乾隆时期,雕漆生产繁荣,生产作坊林立,不但做工精细,而且变化多样,范围之广,用漆之多为前所未有。这对剔红壁瓶完成于乾隆时期,造型端庄典雅,沉稳庄重,用朱肥厚,颜色纯正,图案较繁复且布局井然有序,颇具法度,雕工精湛,运刀流畅,瓶上瓜蝶之筋脉皆雕刻得清晰明朗,体现了这一时期高超的剔雕艺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口沿及嵌玉处均以铜鎏金包边,更添富贵之姿。 原配红木镂空花卉纹底座。 参阅:香港佳士得年秋季拍卖会第号 APAIROFCARVEDREDLACQUER"MELON"VASES PeriodofQianlong,Qing 19.6cm.Height.Width.10.8cm. RMB:,-, ?清康熙?剔犀戗金填彩喜上眉梢图长方盘 说明:木胎漆盘,长方倭角,堂堂正正,古朴端庄。矮圈足,盘底内髹黑漆。内外壁皆剔犀堆雕唐草纹回旋,流畅自然,拙韧而富有韵律。盘内赭漆为地,剔刻“喜上眉梢”图,洞石牡丹、野菊草木之间,一株老梅依势而出,粗干老辣,寒梅或含苞,或怒放,花枝招展;枝头一喜鹊翘立其上,喜鹊身体前倾,翘微凝视树下觅食之喜鹊,雀鸟刻画亦极为写实,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极为惹喜,画面一隅又有彩蝶闻香而来。整幅画面以黄绿红为主色调,枝干、花瓣纹理、雀鸟羽翼均以极细密阴线剔刻,并以戗金工艺装饰,加之构图颇具章法,使之不失清雅怡人,又有春意昂扬之意,可谓“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概因风递幽香出,故有禽窥素艳来。”如此之刻工,非康熙一超之能刻善画者不能为之,时代特征明显。 古人以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又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梅鹊报喜、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等。此件清康熙时期的剔犀戗金填彩喜上眉梢图长方盘,雕剔两精,画味十足,布局颇具章法,疏可走马,密不容针,剔犀黑色沉沉,赭黄色泽亮丽,相得益彰,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旧配供盒及包装。 参阅:《MUSEUMFURLACKKUNSTⅠ》,德国,6年,页83。 ACARVEDLACQUERED"BIRDANDFLOWER"DISH PeriodofKangxi,Qing 53.4×33.5cm. RMB:80,-, ?明?剔犀如意纹香筒 说明:香筒为古代贵族生活之实用品,由于是放置祀神敬组的香枝,故做工装饰均极为讲究,以表明对神明祖先的虔诚敬意。 此香筒以剔犀工艺制成,形制修长,盖、身子母口相合并融为一体。通身精雕香草纹回旋形成的如意云头纹,线条流畅自然,刀口断面显现两条红褐色漆线。明代黄成《髹饰录》中铭文记载「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其文皆疏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全器包浆均润,形制古朴典雅,漆色莹润,雕刻不做棱角之形,构图饱满,因堆漆肥厚,又显露粗犷豪放之感.如凝望之,怡神静心,气韵流畅,深具静穆之美。旧配包装及供盒。 参阅:1.博美拍卖,年6月28日,编号,成交价, 2.香港佳士得,7年5月29日,编号。 ACARVEDLACQUER"RUYI"INCENSECYLINDER MingDynasty 32.5cm.Length. RMB:50,-80, ?元?黑漆菱花式盖盒 说明:此盖盒体呈菱花形,子母口,外壁如花瓣凹凸起伏,线条圆润,造型精致秀美。盖面雕双线菱花瓣,正中圆圈下凹,千螺钿镂雕龙纹,四周凹槽内填金彩;外壁髹黑漆,起线饰仰覆莲瓣纹;其下浅足外侈。通身髹黑漆光洁细润,朴实无华,虽为一色漆,却单纯而不简陋,朴实而不粗糙,光泽柔和,清雅高贵,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盒内壁及底髤朱漆。 一色漆器,又称为“光素漆”,顾名思义,乃指通体一色的漆器,但有时一器表里异色,或表里同色,只底足之内异色,仍称为一色漆器,因其皆朴质无纹,故而又名之为“无文漆器”。一色漆器是漆器中最古老最普通的品种,古时多用于日常生活用品。魏晋南北朝以后,制作日益讲究,打磨光滑,色泽幽雅沉着,别有一番美感。其后盛行于唐代,多用于唐琴的髹漆,今世尚有实物传世。宋代的一色漆器留存最多,多为日用器物,目前所知的各个墓葬出土的品种基本相同,黑色者居多,紫色、朱色者次之。及至元代,一色漆器仍很流行,实物有无锡元墓发现的黑漆奁,上海青浦任氏墓发现的朱漆四撞奁等。本品元代的黑漆菱花式盖盒,为元代的典型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美国三藩市亚洲博物馆、日本根津美术馆均藏有相同作品做可参照。另博美拍卖年春拍亦有同类作品。 参阅:1.《EastAsianLacquer—heFlorenceandHerbertIrvingCollection》,大都会博物馆,年,页44,编号3; 2.《宋元の美—伝来の漆器を中心に》,日本根津美术馆,4年,编号40。 3.《珠联璧合之美:中国漆器琺瑯器收藏精品选》,四川美术出版社,6年,页28。 4.博美拍卖年6月28日,编号,成交价人民币,。 ABLACK-LACQUEREDBOXANDCOVER YuanDynasty 21.6cm.Diam.17cm.Height. RMB:,-, ?清?黑漆嵌百宝梅竹双清图漆砂砚 说明:中国的砚史发展到清代,进入了全盛时期,本拍品为漆砂质。漆砚的历史悠久,至迟在西汉就已经出现,江苏邗江县一西汉古墓中就曾出土有风字形漆砚。漆砂砚是以一种轻细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制成,其比重较小,入水不沉,又较漆耐磨,易于发墨,具有轻便和美观实用的特色。据文献记载,清初扬州人卢映之曾于南门外得一漆砂砚,铭刻“宋宣和内府制”,遂加仿制,后世代相传。 砚身作抄手状,样式仿自宋徽宗宣和内府所制的漆沙砚,砚面上有点点光芒,是漆中掺有金刚砂所致,质类澄坭,体轻入水不沉。舟形砚堂,平坡淌流入砚池。右侧阴刻隶书“秦砖古汉瓦,好何如兹研。坚且轻汗芨,奚囊允为宝。朱竹垞”,印“竹垞”;另一侧刻金农铭文“恒河沙,沮园漆,髹而成,砚同金石,既寿其年,且轻其质,子孙宝之传奕奕发”,印“寿”。配百宝嵌漆质砚盒,盒面嵌梅竹双清图,精巧无比。以螺钿嵌饰梅花,以染绿虬角嵌饰竹叶,梅花老辣含苞吐鄂,修竹柔韧摇曳生姿,满园春色,寓意美好。整体布局疏密有致,深沉的黑漆将螺钿嵌饰的梅竹纹衬托得明丽而清雅。置于案头,雅韵悠然,实为文人墨客心仪之佳品。 朱彝尊(-),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创始者。精于金石文史,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砚学成就与高凤翰一起并列为泰山北斗。朱彝尊所刻之砚,存世数量极少,但多为精品。 ABLACKLACQUERGEMS-INLAID"BAMBOO"INKSTONE QingDynasty 13.5cm.Length.10cm.Width.6.4cm.Height. RMB:,-, ?元?剔红雕茶花绶带鸟香盘 说明:此件元代的剔红雕茶花绶带鸟香盘,木胎,圆形,盘沿高,随形圈足。内外红漆素地上髹漆百道,口沿圆润,雕十字锦花为饰;盘内通体素地朱漆雕双凤盘旋飞舞于茶花之中,茶花硕大,烁烁盛放,枝叶舒卷,娇艳欲滴,全盘花叶布满,表现出较明显的元代剔红制品的风格。盘外壁以剔犀工艺装饰卷草纹,朱漆断面可见黑丝线条粗细均匀。底髹黑漆,光泽明亮。 此器为同一系列元代精雕细琢漆器作品,以“双鸟”和花卉为主题的素地雕朱漆盘,虽然以不同的禽鸟和花组合,但画意大至相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元代的剔红茶花绶带鸟圆盘,器型、尺寸、纹饰布局均相类,著录於《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9年,页13,图7。 日本德川美术馆藏数件纹饰器型相类的的剔漆作品,亦可作赏鉴,参见《唐物漆器—中国·朝鲜·琉球—德川美术馆名品集(2)》,平成九年,德川美术馆,图17-2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元末明初·剔黑孔雀牡丹八瓣盘”,与本品题材、雕工均类,见《和光剔采—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年,页22,图5。 另英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元末明初的剔红禽鸟花卉纹盘,与本品相类,可作赏鉴。 本品与馆藏品相较更为特殊,外壁剔犀与内壁剔红工艺相结合,且盘沿处以锦地纹装饰,这些都是馆藏品未有。通体髹漆浑厚,漆色沉穆纯正,雕琢层次丰富,构图富均衡的韵律感,雕刻者对茶花与绶带鸟形象的描写十分接近自然情貌,凤羽、筋脉舒卷有力,刀法宛转,入刀颇深,藏锋不露,磨工精细圆润,充分体现了元代漆雕作品的特点,且品相保存极好,甚为珍罕。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9年,页13,图7; 2.《唐物漆器—中国·朝鲜·琉球—德川美术馆名品集(2)》,平成九年,德川美术馆,图17-; 3.《和光剔采—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年,页22,图5。 4.《EastAsianLacquer—heFlorenceandHerbertIrvingCollection》,大都会博物馆,年,页68,编号19。 ACARVEDREDLACQUER"BIRDANDFLOWER"DISH YuanDynasty 34cm.Diam.3.8cm.Height. RMB:,-, ?清乾隆?剔红百宝嵌人物故事兰草图插屏 说明:插屏又称砚屏或台屏,古人将其置于砚端以障风尘,多以玉、石、漆木为之,屏心常见镶嵌大理石、彩瓷等。宋代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其实砚屏之用,当在苏东坡、黄庭坚之前,然古砚屏存世无多,难以详考。时至清代,宫廷和上层阶层的居室内,广泛地应用插屏与挂屏等家具,但其实用性已基本退化,成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主要起的是美化环境的目的,故往往不吝成本,极尽精工之能事,而其设计与制作又与不同的场所与位置紧密相联,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此件乾隆时期的剔红百宝嵌人物故事兰草图插屏,双面均工,造型规矩,端庄大方,稳重典雅。木胎,屏座、屏心联为一体,通体髹红漆剔雕纹饰,漆色红润纯正,雕工娴熟,。框缘饰佛家八宝纹,并间饰缠枝莲纹,站牙作海水云龙纹,刀工细腻,纹理清晰;绦环板龟背锦地之上起线开光,内以玉石嵌四雲蝠纹,间以三“寿”字,牙板饰水波鱼纹,屏座及框沿边以拐子龙纹及花卉纹装饰。屏心四周嵌白玉围成方形开光,内以黄漆为地,百宝嵌工艺装饰,一面饰人物故事图,以白玉嵌人物、祥云、山石,以墨玉饰树叶、草茵,孔雀石点缀其间,古松参天,枝叶繁茂,祥云迤逦,重岩叠嶂,庭院之中一老者手握毛笔端坐石案之旁,石案之上,书砚齐备,旁友小童手执茶盏,拱手奉上。另一面嵌兰草图,构图颇佳,宛如一幅意笔水墨画作,墨玉作叶,青白玉为石,白玉嵌花,花叶舒展,或抑或扬,恣意曼妙,生气盎然,妙趣横生,极富文人趣味。 此屏为典型宫廷之案头陈设,品相良好,造型大气,工艺卓绝,典雅大方,品相一流,一面面琳琅满目,一面文人气息颇足,特别是所嵌各器均保持原装,流传至今,弥足珍贵,装饰效果独特,应为清代宫廷生活中的观赏品,日常陈设于案几上,气韵饱满。此类插屏是在皇帝的御命下,臣子尽心苦琢,能工巧匠不遗余力,所创造出的集漆雕,百宝嵌于一身之佳物,深受清代帝王喜爱。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19-屏·联》,故宫出版社,,页-、页-。 2.《和光剔采—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年,页,图。 ACARVEDREDLACQUERGEMS-INLAID"FIGURE"TABLESCREEN PeriodofQianlong,QingDynasty 49.5cm.Length.27cm.Width.64cm.Height. RMB:,-1,, ?清乾隆?御制剔彩“三清茶诗”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碗形制周正端庄,玲珑隽美,呈压手杯样式。撇口,弧壁下敛,底承圈足,底心剔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碗内髹黑漆,底髹朱漆;外壁在黑漆回纹地上,剔红雕刻纹饰,口边和足上部雕对应如意云头纹一周。腹身外壁雕乾隆御制咏三清茶五言诗,诗云:「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芬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鱼蟹,鼎烟迭生灭。越瓯泼仙乳,璮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后落“乾隆丙寅小春御题”(丙寅为年)年款,另有篆书“乾”、“隆”圆、方二朱文钤印各一枚。 原诗见《乾隆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六,题为《三清茶》。三清茶是由梅花、佛手和松实三味组成,以干净雪水烹之。相传康熙皇帝经常饮用三清茶,乾隆时期沿袭这一习惯,更有闲情逸致,为此赋诗,并将诗句镌刻成烧制到茶碗上。用带有三清茶诗句的碗来品尝三清茶,可见乾隆皇帝之风雅。重华宫茶宴,乾隆帝常将三清茶碗赏赐与宴大臣,以示恩典,受赏者如获至宝。本品造型优美,髹漆润泽,漆质优良,雕刻精细,纹理清晰,漆色纯正柔和,体现了我国雕漆艺术发展至乾隆时期之鼎盛,实为精彩。德国明斯特漆器博物馆藏有一件同类作品可作参照。 旧配包装及供盒。 参阅:1.香港苏富比年4月8日,编号1,清乾隆·御制剔红雕漆“三清茶诗”碗(一对),成交价RMB2,,; 2.《怀抱古今》,民政总署、澳门艺术博物馆,2年12月出版,图74、79、81。 3.《MUSEUMFURLACKKUNSTⅠ》,德国,6年,页。 APOLYCHROMELACQUER"INSCRIBED"BOWL PeriodofQianlong,QingDynasty Diam.11.4cm.5.8cm.Height. RMB:,-, ?清康熙?黑漆嵌螺钿葵口御制博古图盘一组(四件) 款识:“木石居”篆书方款 说明:盘形精巧,六方葵口,口沿包铜,平底隐圈足,足内浅坦。通体髹黑漆,外壁及底光素,墨漆细腻莹润。内壁嵌螺钿工艺装饰,以细密锦花为地,盘内底心各嵌宝瓶、香炉、花觚、牺尊等文房博古纹样。博古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中国北宋大观中,徽宗命王黼等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人因将图绘瓷、铜、玉、石等各种古器物的画,叫做“博古”。 此套香盘纹饰嵌饰精细,形制特殊,制作规整,所饰内容意蕴清雅,彰显文人意趣,繁密的锦文与简雅的博古纹样,相映成辉,斑斓螺钿色彩与深邃的黑漆色泽,相得益彰,具有浓浓的清早期宫廷风格,且成套保存更为难得。底心嵌螺钿落款“木石居”篆书方款。此款为康熙时期常见的堂名款,瓷器上亦见此款识,多为康熙二十九年至五十一年所制,可见此件器物的年代亦与之相同。 纽约佳士得年12月2日,售出一件带有“玉堂清玩”款的嵌螺钿博古图小盘,与本拍品风格相类,可作赏鉴。 参阅:纽约佳士得,年12月2日,编号68。 ASETOFINLAIDBLACKLACQUER"FIGURE"DISHES PeriodofKangxi,QingDynasty Width.13.8cm. RMB:,-, ?清雍正?黑漆嵌螺钿山水人物图多层套盒 款识:雍正六年戊申三月吉日作之 说明:此种造型的作品多用竹木或金属制成,类似本品嵌螺钿者不为多见。盒分四层三屉,子母口层层相套,两侧设通孔,以供穿系。内壁髹朱漆,外壁黑漆为地,以极薄五彩螺钿及金箔嵌饰,主体纹饰山水人物图,其间山石平远,岸坡泜渚,波光潋滟,楼台掩映,草木参差,远山隐伏,一派可游可居意境,体现着文人士大夫对隐逸自然的向往。整幅画面构图层次分明,布局繁而不乱,黑漆色泽典雅庄重,间配以螺钿装饰,色彩变化多样,绚丽斑斓,于简雅器型之间呈现富贵之态。器身两侧及顶面均满铺细密锦纹为饰,底面螺钿嵌双行楷款“雍正六年戊申三月吉日作之。” 系端穿挂粉彩童子把件,造型憨态可掬,极为惹喜。小童头束童子髻,身着珊瑚红釉对襟外衣,并以描金装饰,下着松石绿釉长裤,双手裹足而坐。釉色温润,色彩搭配合宜。 德国明斯特漆器艺术博物馆藏有数件此类作品,可作参照。 参阅:《MUSEUMFURLACKKUNSTⅠ》,德国,6年,页,,。 ANINLAIDBLACKLACQUER"LANDSCAPE"LAYERSBOXESANDCOVERS PeriodofYongzheng,QingDynasty 盒11.3cm.Length.8.5cm.Width.瓷人4cm.Height. RMB:60,-90, ?清雍正?黑漆嵌螺钿云龙纹盖盒 说明:盒六瓣花菱形,委角,子母口,周身髹黑漆,贴衬锦缎里。盖面以细密螺钿镶嵌正面五爪苍龙,瞠目低掌,龙须飞扬,龙爪粗壮有力,形象矫健威武,龙身鳞片缜密规整,周身祥云滚滚,气势咄咄逼人,彰显皇气派。地面嵌折枝花卉纹一株,周壁镶嵌蝙蝠、祥云,寓意祥瑞。 清代宫廷文玩盒、匣多是专门设计,龙纹作为典型宫廷纹饰,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嵌螺钿漆器产生较早,在明代黄成《髹饰录》中载:「螺钿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廓理皴皆以划文。」以色彩变化多样为贵,以镶嵌致密为佳。此件盒身所嵌五彩螺钿,又称“软螺钿”,是宋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品种,不同于厚钿片嵌成的“硬螺钿”,薄如纸片,依照画面裁截成形,工艺精湛。 ANINLAIDBLACKLACQUER"DRAGON"BOXANDCOVER PeriodofYongzheng,QingDynasty 15.7cm.Diam.5.6cm.Height. RMB:,-, ?清乾隆?剔彩携琴访友图捧盒 说明:此件清乾隆时期的剔彩携琴访友图捧盒,器型饱满大方,庄重典雅,呈十六瓣菊式,子母口,上下扣合严谨,随形圈足。足内及底髹黑漆,盒身通体以剔彩工艺装饰,唇边及圈足足墙为朱、黑、黄三色漆弦纹相间。盖面随形开光内于天、地、水锦纹之上,髹红黑漆浮雕携琴访友之景,祥云缭绕,远山连绵,苍松劲柏,江水涟漪,此景之间,二老者对弈,一人躬身观之,棋案之旁,一人挥手迎接江内泊来之人,河岸茂树下,一高士和颜望向身旁之负琴小童,执杖而来,构图层次分明,刻工精细,画面生动。盒壁以朱漆回纹锦地上满雕寿桃、荔枝、石榴三果纹,枝干蜿蜒苍劲,叶片翻卷多姿,果实均以黑漆剔刻,并以不同锦地填饰。三果纹又称三多纹,为传统吉祥纹饰,典故源于《庄子?外篇?天地》:尧观于华封,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民间后以佛手柑与福字谐音而寓意“福”,以桃子多寿而谐意“寿”,以石榴多子而谐意“多男子”,称为“福寿三多”或“华封三祝”,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颂祷。 剔彩工艺可以堪称雕漆艺术品中最为繁复,制作成本最高的一个类别。根据明代黄成编撰的《髹饰录》记载,剔彩是分层髹饰不同颜色的漆层,最后再以分层取色的方法刻以花纹图案,从而达到各种色彩间有的一种特殊工艺。剔彩对雕漆工匠的设计、手法、心智等等都有极高的要求,一件精美的剔彩作品,往往需要经过做胎、髹漆、雕刻、打磨等很多任务序,历时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方可完成。此件捧盒体工艺繁复,做工讲究,章法规矩,雕工极为细腻,且尺寸颇大,髹漆润厚,雍容华贵中又充满文人趣味,宫廷气息浓郁,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APOLYCHROMELACQUER"FIGURE"TABLESCREEN PeriodofQianlong,QingDynasty 47.3cm.Diam. RMB:,-, ?明?剔彩人物故事图香几 说明:剔漆技艺是中国漆艺的经典品种。始于唐,经过宋代近三百年繁荣兴盛的漆器生产,时至明清,成为中国漆工艺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时代,在工艺在其基础上进而日臻完善,进而繁华似锦、盛极一时,成熟为剔红、剔黑和剔犀三个大类,其技法先在木胎、金属胎体上靝漆多道,形成厚实的漆层,再于其上雕刻纹饰图案,是将靝漆、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工艺。最终,漆赖画而显,画赖漆而存。在中国漆工艺中,剔彩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极为突出,甚至成为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而广受日本、欧美收藏家的垂青。 此件香几面呈长方,下承束腰,壶门式牙板,三弯腿,如意形足,落于长方托泥之上。边角圆润,造型沉稳雅致,包浆古润。通体髹红漆,剔雕各式锦地纹为底,其上以剔黑工艺装饰纹饰,几面长方形开光内雕人物故事图,芭蕉寿石,杨柳苍松,祥云缭绕,其间有高士对弈、赏画、髹漆,并有小童相随。几面周围衬以缠枝花卉纹,沿边、牙子及托泥雕荔枝、石榴等各式瓜果纹,束腰饰回纹,托泥一周饰菱花锦纹。整器纹饰丰富,纹样繁而不乱,髹漆肥厚,刀口深峻,打磨细致,皮光光润,黑红相间,古色古香,展现出特有的艺术装饰风格。漆器难以保存,此器保存完整,是为难得,可谓文人雅室的精美艺术品。 同类藏品可见德里克克利福德编著《CHINESECARVEDLACQUER/DerekClifford》,伦敦,年,页。 APOLYCHROMELACQUER"FIGURE"TABLE MingDynasty 60×36×18.5cm. RMB:,-, ?清乾隆?剔红嵌百宝花卉纹挂屏(一对) 说明:挂屏始于明代,因集各种名贵材质、工艺于一身,以其精妙华美着称当世,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赞:「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雍、乾两朝宫廷生活奢华,此类华美之品甚得皇室喜爱,成为明清宫廷重要的装饰物品。在宫廷中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内,几乎处处可见。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均有陈设类似作品。 此对挂屏框以剔红工艺装饰,表面髹数百层漆料,雕刻缠枝花卉纹一周,框侧面雕连续回纹。正面髹柠黄漆为底,以墨玉为主要材质,辅之以寿山石、染色沉香、岫玉等名贵材质,其中一幅作天竺一株自底部山石生出,树干挺劲,枝条柔韧,天竺子鲜红夺目,成穗垂于枝头;另一幅作藤木一株,枝干蜿蜒而上,绿叶翻卷,叶脉均以阴线刻出,极为写实。下饰以野菊、灵芝、幼竹,并描金祥云纹以为衬托。此种百宝嵌制式,又名“周制”,即采用珠宝玉石及其他各种珍贵材料作漆器镶嵌的一种工艺。此种工艺技艺要求极高,且用料珍贵,多为宫廷皇家使用。同时清代宫廷家具的来源大体分为两个途径:清宫造办处修造和官府采买与外地官员进贡,此件挂屏根据其工艺特征应为清宫造办处修造。挂屏背面髹黑漆,中绘折枝寿桃纹及雲蝠纹,周围绘灵芝、兰草、牡丹及天竺等各式花草,描绘精细有嘉,可见功底。 此对挂屏面积硕大,表面髹漆厚重,雕刻刀法精细。纹饰构图舒朗有致,意境清旷,嵌饰技法娴熟,工艺精湛,极尽奇妙,属乾隆时期难得的宫廷装饰艺术珍品。 原配铜雕双龙捧寿纹挂扣,做工精细。 参阅:1.《钓鱼台国宾馆美术集锦》,株式会社小学馆,年7月,页,图; 2.1.《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页,图; 3.北京翰海,9年11月10日,编号,“清剔红百宝嵌婴戏图挂屏”,成交价RMB, APAIROFCARVEDREDLACQUERGEMS-INLAID"FLOWER"SCREENS PeriodofQianlong,QingDynasty 99×64cm.×2 RMB:,-, ?清乾隆?剔彩百寿图插屏 说明:此件剔彩百寿图插屏实为希珍,是难得一见的精品。长寿是中国吉祥文化中的永恒话题之一,故寿字常常成为人们祈祷延年益寿的载体,据档案记载,每年为庆祝皇帝或者皇太后的生日,清宫造办处都要制作数量庞大的寓意长寿吉祥的活计(例如各种材质的佛手、寿桃式盒、如意、万年青等等),众所周知的最有特色的当属当属康熙朝瓷器上所采用的万寿、百寿装饰。此类单纯以不同形状的“寿”字为纹样,是康熙朝瓷器上所创的独特装饰手法。著名者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康熙朝青花万寿尊,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页8,图5。全器共书写一万个“寿”字,以表万寿无疆之美意,是康熙皇帝过万寿节时御窑厂敬献的礼品。 时至乾隆一朝,祝寿类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就雕漆类作品就琳琅满目,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两件“清十八世纪?剔彩八仙庆寿捧盒”,见《和光剔采—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年,页,,图,。 另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中期?剔彩祝寿图琮式盒”、“清中期?剔彩八仙祝寿图插屏”亦属其中佳例,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9年,页90-93,图63,64。 香港蘇富比年4月8日售出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剔红雕漆云蝠「万寿」宝盒”,成交价HKD1,,,所装饰寿字,与本见插屏多有类似。 此件插屏剔彩备红、黑二色、屏心近似正方,边缘镶铜鎏金城垛纹一周,内髹漆层层剔雕纹饰,黑漆回纹锦地上,髹红漆满雕寿字纹,一行分布十四个,共一百一十二字。边缘围回纹一周。后配紫檀木框及底座,以拐子龙纹及为饰,紫檀木色泽黝黑泛紫,做工极为细致,与主体屏心相得益彰。 整器设计精美,雕工精湛,具有浓重的皇家气派,其刀法快利,精细纤巧,磨工不似明早期雕漆的圆滑,边缘锋利,漆色纯正,正是清代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所制雕漆器的显着特点。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页8,图5; 2.《和光剔采—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年,页,,图,; 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9年,页90-93,图63,64; 4.香港蘇富比年4月8日,编号,成交价HKD1,,。 APOLYCHROMELACQUER"SHOU"TABLESCREEN PeriodofQianlong,QingDynasty 60×24.5×62cm. RMB:,-, 博美(廈門)年秋季 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年1月3-1月4日拍賣時間:年1月4日(夜場)年1月5日-6日地点:廈門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四層宴會廳 (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路98号) 年1月4日19:00 《器度方圆》—古代器盒专场 《乾坤髤饰》—古代漆器专场时间顺延 《盛古吉金》—铜器专场时间顺延 《闲事与雅器》—奇木文人空间专场时间顺延 年1月5日13:00 《尚古存珍》—古董珍玩及无底价专场 年1月6日13:00 《南国拾遗》—无底价专场 Tel:-231 Fax:-232 E-mail:bmgjpm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7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母胎solo到啥时候带TA来这7家餐厅准
- 下一篇文章: 红楼梦薛蟠用了3个妙招,让林黛玉不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