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糊糊解读伤寒杂病论二黑糊糊
《伤寒杂病论》对病位的界定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上面这段话,是对病发后身体所受影响的范围,做了一个大致的界定。 病位还包括表里、上下、三焦所属、脏腑、荣卫气血、整体与局部等方面。 就表里而言,区分表里是治疗顺序的基础: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就上下而言,也各有侧重: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说的就是上下各部的病状不同。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狐惑之为病……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三焦也属于上下的范围不同: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脏腑经络的病位不同,各家论述众多,此处略过。 荣卫气血,也是必须考查的病位: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 “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就整体与局部而言,浜戝崡鐧界櫆椋庡尰闄?涓撶娌荤枟鐧芥枒鍖婚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86.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李济活络止痛丸止痛又治疗
- 下一篇文章: 盲派巾箱秘术断命戊子日元十二月命局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