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箱巨头之死
家电行业许多企业之间,产品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价格、服务、售后、广告等一系列组成的品牌印象,就是左右消费者购买的关键。 在中国家电行业历史上,发生过两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第一次是年,时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在对库存冰箱进行检查时发现了76台缺陷冰箱,于是要求员工把这些问题冰箱全部砸掉,并亲自挥下了第一锤。也正是这一锤,改变了海尔的命运。而第二锤来自于新飞。年,新飞创始人刘炳银效仿张瑞敏,将多台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并喊出了「谁砸新飞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的口号。至此之后,新飞在短短几年内跻身中国冰箱行业第一梯队。然而到了年,因为巨额亏损,新飞全面停产。一年后,又以4.55亿元委身康佳。这里是IC实验室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广告博物馆合作的「胜负手」系列。第二期胜负手的故事,我来聊聊曾经的冰箱大王,新飞的故事。01雄鹰展翅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抡锤子砸冰箱这事儿无疑有点粗暴。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在三十多年前,这样的举动可以说是极具魄力的。要知道,那个年代冰箱的价值不比现在,还属于四大件之一。一个冰箱厂的产能也非常有限,砸掉一批冰箱,那是实打实的损失。并且在当年,工人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具有非常浓厚的感情。刘炳银当着全厂员工砸冰箱的时候,不少工人都掉了眼泪。但在还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也正是这个行为,让新飞的名声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们感受到这个品牌对质量的追求。新飞的第一个胜负手,并不是砸冰箱,而是迎来了让它腾飞的人——刘炳银。年,当刘炳银临危受命,出任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厂长时,面对的是一个已累计亏损70多万,职工已经3个月领不到工资的烂摊子。走马上任后,他首先带领职工开发了13种新产品,迅速将之前的欠款填平,还实现了微利。刘炳银虽然只读到了小学四年级,当上厂长时也已过不惑之年,但极具想法和拼劲。在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面对市场的浪潮,他很清楚如果没有拳头产品,满足于小富即安,自己的厂子早晚会被吞没。在一次前往南方的市场调查中,刘炳银发现冰箱这个产品非常火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厂子的未来。于是在年,刘炳银从飞利浦引进了冰箱生产线,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也更名为新乡电冰箱总厂。一开始,新乡电冰箱总厂还在为雪花牌冰箱做贴牌生产。但是不甘寂寞的刘炳银怎能容忍耗费巨资的生产线只为他人做嫁衣?不久之后,新乡电冰箱总厂就开始生产属于自己的冰箱,并命名为「新乡-飞利浦」。其实这样的命名方式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许多品牌都会加上生产线的名字作为后缀。比如大名鼎鼎的海尔最初叫做琴岛-利勃海尔。更夸张的则是阿里斯顿,当时国内从意大利默洛尼公司连续引进了九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于是一共有合肥美菱、宝鸡长岭、牡丹江北冰洋等一共八家品牌使用了阿里斯顿的后缀,还有一家长沙中意虽然没加阿里斯顿,但「中意」之名也可以说是昭然若揭了。阿里斯顿家族九兄弟还曾一度作为一种现象,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9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胎政策已开放数月,和二胎相比效果明显吗
- 下一篇文章: 罗城这个乡以后有有搞了啵是你们乡的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