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风沙扬起,不惧遍地荆棘,秉烛前行在文明的宝库里。

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长段文杰《敦煌之梦》

特窟编号:

时代:北魏(距今左右)

洞窟形制:中心塔柱式

位置:九层楼左侧

在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上,

有一座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

虔诚的信仰、千年的营建,造就了它的浑厚与绚丽。

其中的窟就是颗耀眼的明珠

01

石窟概览

敦煌莫高窟第窟建于北魏

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兼具僧人禅修与信众观禅的功能

02

中心塔柱

当我们走进第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面目慈善的交脚弥勒佛像,弥勒佛端坐在中心塔柱的东向大龛中,仿佛在为来者解答心中对于尘世的疑惑。佛两侧原各有胁侍菩萨二身,现南侧残存一身,北侧存二身。龛内火焰纹头光、身光两侧画供养菩萨,其下分别画婆薮仙和鹿头梵志。

让我们把目光上移:龛顶画飞天,龛楣饰莲花化生童子,龙形龛梁,两侧塑束帛柱承托。洞窟四壁最上层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中段画大量千佛,千佛旁均以榜题标明佛的名号,共计有千佛一千二百三十五身。

环绕中心塔柱,我们能看到这沟通天地的塔柱上更多的景致:西向面上层为双树龛,下层为圆拱龛,塑像均为结跏趺坐的禅定佛。龛外还塑有胁侍菩萨。在上层龛两侧均有影塑菩萨,但都已被熏黑。中心柱下部即塔柱四面画有药叉像。南北两壁在前部人字披下各开一阙形龛,内塑交脚弥勒菩萨。

绕塔柱一周,回到到东壁前,你也许会注意到,我们来时的门上开有一明窗,明窗周围有重层壁画痕迹,窗上画莲花;门南、北上方各画天宫伎乐,中有千佛,下画金刚力士。可惜的是莲花已经被熏黑,而金刚力士也已模糊不清。

03

难陀出家

我们沿着逆时针的方向来到北壁的面前:前部人字披下阙形龛内塑交脚菩萨一身。龛上画坐佛一身,飞天四身。上画天宫伎乐,脊坊、椽坊两端下均有木质斗拱。龛外两侧画千佛,龛下画难陀出家因缘变一铺。难陀出家这一因缘故事如是讲:释迦牟尼异母弟名难陀,有妻孙陀利美艳无比。释迦命剃师为难陀剃发,强迫出家。难陀留恋妻子,心怀思念。一日偷跑回家被释迦发现,将他唤回,严加训诫,又领他遍游天宫,观诸天女,复游地狱,见汤镬之刑。难陀悔悟,即一心从佛,成为罗汉。

04

尸毗王本生

龛下东起画尸毗王本生故事一铺,故事讲:有鹰逐鸽,鸽逃至尸毗王处求保护,鹰向尸毗王索取说,若不还鸽,亦将饿死。尸毗王为了两全齐生,乃割肉赎鸽。鹰求肉与鸽体同重。王身肉将尽,其重犹不如鸽,遂举身坐秤盘内。图中以割肉场面居中,尸毗王神情庄严,呈悠闲坐姿。画面上方为老鹰逐鸽,右为眷属惊惧哀劝,左为臣民敬仰赞叹,左下一人持称、着胡服。

▲(尸毗王割肉赎鸽)

后部上画天宫伎乐十八身,下方四个圆券形龛内东起分别塑说法佛、禅定佛、说法佛、禅定佛各一身,龛壁画化生童子,依次分别为四身、六身、四身、六身。龛楣画忍冬。各龛之间以忍冬龛梁相联,龛壁画化生童子。

本生故事画代表作之一。位于主室北壁。北魏绘制。在单幅画内以割肉为主表现了五个情节,其安排和次序如图示:(1)鹰追逐鸽;(2)鸽飞入尸毗王怀中求救;(3)侍者持刀割肉;(4)身肉割尽,重量不足,尸毗王举身坐入秤盘;(5)尸毗王身肉复原如故,天人眷属围绕赞叹。此画将不同时间的情节协调地组织在一幅完整画面里,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居中端坐的尸毗王神情庄严沉静,同一形象表现了救护鸽子,又表现了甘愿割肉,再表现了身体复原。人物造型、衣饰绘画技法,受到西域画风的影响。(樊锦诗)

割肉喂鹰为著名的佛教题材

其他佛教遗迹也多有表现

尸毗王本生故事画西侧绘制千佛,千佛中央画说法图一铺。下画边饰一条,边饰下方画药叉二十五身。

05

白衣佛

移步至西壁前,只见西壁上画天宫伎乐十八身。中画千佛,千佛中央画白衣佛一身,画面上佛着白色通肩袈裟,作说法印,两侧各立一菩萨。此图保存完好,晕染痕迹犹在,佛像衣纹细密流畅,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最后,来到本次第窟最为核心也是最为精彩的南壁部分:南壁前部人字披下阙形龛内塑交脚菩萨一身。上画天宫伎乐九身,脊坊、椽坊两端下均有木质斗拱。

06

释迦降魔成道

龛外两侧画千佛,龛下画降魔变一铺。降魔成道图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即将成道前,天魔波旬率领三个女儿及魔军至佛所,诱以女色,又以武力进行威胁,企图破坏释迦成佛的决心,释迦以法力战胜魔王最终成佛的故事。

▲(降魔成道)

释迦不动声色,不离座位,施降魔印,垂首按地,降服魔军。惨败的魔王与魔军,无奈只得向释迦下跪求饶。作者用动静对比的手法,通过魔王与魔军的惊惶失措,丑态百出,衬托出释迦的镇定自若,佛法胜利。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艺术夸张,对魔军给以奇形怪状、丑陋狞恶的刻画,形成美与丑的鲜明对比。以主体式“异时同图”结构,把曲折复杂的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上,铺排有序,多而不乱,主题鲜明。此画构思和布局与印度阿旃陀石窟第1窟降魔变壁画比较接近。画面线描秀劲圆润,凹凸法晕染细腻柔和。魔女头戴宝冠,披长巾,穿半袖衫、褙子、长裙,这种服饰是受波斯影响的西域装。(樊锦诗)

07

萨埵舍身饲虎

紧邻降魔变的西侧,绘本生故事画萨埵舍身饲虎本生。

详见舍身饲虎图说

这一故事穿越时空,以精密独特的构图传达出镇定坚毅的情感

与我们进行着心灵深处沟通。

窟建筑布局谨严,雕塑、壁画都承袭北凉风格而有所发展,是敦煌莫高窟早期艺术较为成熟的代表。塑像比例合度,袈裟贴体,坐立诸像,腿部修长,头部广额丰颌,神态庄重。四幅主题画,是北魏壁画的精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无论题材处理,人物造型,色彩线描,无不显示出以传统为主、吸收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精神。此窟壁画、塑像、建筑虽经多次烟薰火燎,历尽劫难,但艺术魅力至今犹存。工力深厚、用笔潇洒的千佛题记,也是北魏墨书在莫高窟内保存得最好的一部分。

(史苇湘)

彩塑代表作之一。位于南壁上部阙形龛。北魏塑造。系裙交脚端坐,宝冠巍峨,面相长圆,眉宇开朗,面容和悦,上身赤裸,胸前画双蛇装饰,长巾绕臂而下,头巾、裙摆、巾尾上有装饰性的密褶。整体造型雄健有力,比例匀称,动态自然,手法简练,贴墙塑造的头部,具有离墙欲出的立体感。造像局部熏黑,色彩部分剥落,右手残损。

(樊锦诗)

制作团队

排版:樊嘉琦,李世财

图片来源:《图说敦煌窟》,《中国壁画全集·北魏卷》,网络

文字:《图说敦煌窟》、敦煌研究院网站

朗读:张乐

朗读配乐:程池《大乘天》

审核:陈静茹

策划:青年敦煌之友团队

资源采集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常常提到的敦煌石窟到底指那些石窟?

敦煌石窟群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

这几处在古代都属于敦煌文化圈,石窟内容、风格等方面都非常一致,有其系统性。▼

瓜州榆林窟

二、敦煌石窟的营建,都经历了哪些时代?

营建历时一千多年的敦煌石窟,经历了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共十一个时代。清朝至民国年间,莫高窟仍有信众对石窟进行维修与补塑。世界上没有哪一处文化遗迹延续了如此长的时期,并且每个时期都有想当数量的作品保存下来。三、欣赏敦煌石窟,需要从哪几个角度出发?1建筑艺术

石窟本身也是一种建筑,石窟采用什么样的形制,与传统时代文化和时代风格有关系,因而从石窟的形制上,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对佛教的影响。比如北朝中心柱窟中的人字披顶,北朝唐代流行的覆斗顶窟等等,就是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字披顶、中国斗帐形式等等而在石窟中的反映。

▲莫高窟窟,正面为西壁,左边是南壁,右边是北壁2雕塑艺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逐渐流行,经隋、唐、宋、元乃至近代,佛教寺院、石窟的营建不断,其中大量的佛教雕塑艺术已经成为中国雕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石窟的雕塑更多为北朝至唐代的雕塑,各时期不同风格的彩塑艺术,反映了中国雕塑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具有中国风格艺术的重要历程。对于材质来说,敦煌彩塑为泥塑加彩绘制成,有别于石雕和木雕的艺术。

▲敦煌莫高窟第窟

3壁画艺术在佛教石窟中,壁画与彩塑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佛教世界。敦煌壁画中系统的反映了4—14世纪佛教绘画的发展演变历程,特别是唐代和唐代以前的绘画作品,传世本绘画几乎没有,而内地的寺院及石窟壁画遗存也十分罕见,敦煌壁画便是研究这一阶段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

▲莫高窟第窟

对于敦煌壁画按主题内容可以分为七类:

▲莫高窟窟张议潮统兵出行图四、普窟与特窟到底有什么区别?普窟,全称普通开放洞窟一般是指可供游客进行参观的洞窟,称之为普通开放洞窟。普窟并不是研究保护价值不高,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条件,才会作为开放洞窟供游客参观。特窟,全称特级保护洞窟莫高窟的特窟都是历朝历代开凿的极具研究与保护价值的洞窟,内容丰富,保存较为完整。但有些特窟的空间较小,并不适宜过多的游客一起参观。所以从保护洞窟的角度来说,特窟都是限制开放的。

为什么如此多的朋友都想看特窟?

莫高窟的特窟不一定比普窟美,但它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研究价值,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需要更好的保护和解读。

去敦煌前

一定、一定……

把特窟做足功课五、敦煌石窟到底是如何制作的?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大体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一系列的营造程序。敦煌石窟群内各处石窟的地质结构大体相同,都是开凿于酒泉系砾岩上的。

石窟营建,分为几道工序

1、按设计的意图挖凿出石窟的雏形。

2、用拌有草或者其他纤维的黏土将壁画抹平,并打磨光滑。在这道工序上,通常需要两个层次,紧贴岩壁的底层的土可以粗糙一些,为了增强紧靠岩壁泥层的附着力,往往在泥中要拌一些草或者纤维质。其次在表层敷上较细的土质,并加以磨光以便绘画。

3、在龛内制作彩塑,并在墙壁上设计绘制壁画。

石窟所在的砂岩无法进行雕刻,敦煌一带少有雕刻的石材,因此,洞窟内的佛像均以泥塑加以彩绘,而形成了彩塑。

彩塑制作工序1、首先以木条作为骨架,然后在木架上绑上草绳、布条之类以附着泥土之物。2、在缠有草绳的木架上敷泥,做成雏形。??3、对形象进行仔细雕琢,完成各个细部的造型。4、在泥塑表面加以彩绘,最后完成彩塑。??对于大型塑像怎么办?大型的塑像采用石胎泥塑的办法,在开凿石窟时在崖面上凿成雏形,然后以黏土敷于表面,加工完成,最后上彩完成。以上这些内容是你去敦煌石窟前一定要做的功课!

晋行记联合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为众多文化爱好者打造了11节深度特窟讲堂,为我们以后线下欣赏敦煌石窟做好功课,不再走马观花。

本次直播将于5月30日正式上线。(每周六更新)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向丽君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研学事业科科长。年至今就职于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曾数十次参与接待国级、省部级领导,各学术讨论会专家及嘉宾参访莫高窟。至年在兰州大学学习日语专业,年赴日留学,在日本成城大学研修东洋美术史,在日期间在日本跡见女子大学发表《中日文化差异》的演讲。参与年上海世博会甘肃馆为期两个月的领队工作,并荣获“上海世博会服务之星”称号。参与编著《讲解莫高窟》,《莫高学堂丛书》。目前主要从事研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研学事业拓展、研学导师等工作。

翟鹏

敦煌研究院金牌讲解员,在莫高窟工作七年,对洞窟内容有深入的研究,讲解风格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曾作为优秀讲解员参加过多次敦煌大展,如:年上海“生灵的歌”敦煌艺术大展,年成都“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也曾多次完成院内重要个人接待和研学团队接待。在这戈壁沙漠中,抱着对千年沉淀的热爱,用独特的见解带领五湖四海的观众欣赏千年莫高的绝妙,他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讲解员。

吴素娟

年入职敦煌研究院,现任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金牌讲解员,长期从事石窟讲解及重要嘉宾接待工作。并多次担任“莫高窟讲解员及志愿者培训”、“敦煌艺术进校园高校巡展志愿者培训”以及“小小讲解员培训”等工作。

课程表

特窟亮点

当然,你觉得不过瘾还想听更多文化课程

推荐您购买晋行记”天“卡

一卡在手,所有我看

晋行记会员使用指南(免费领取)

注:购买“天”卡可全年免费享所有课程,快来加入吧!

强大的讲师阵容

拥有”天卡“你可以获得

01丨身临其境的文化穿越

02丨学会欣赏传统之美、人文之美

03丨多元化的视角和知识拓展

04丨与名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05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06丨6张价值元的晋行记线下活动优惠券(除一日游活动不可使用优惠券,此优惠券可以与晋行记行程其他优惠同时使用)

点击下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cxz/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