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72953.html

李白诗魂系磻溪

康怀远

盛唐时代的李白,是一个功业心极强的伟大诗人。他的政治理想是辅弼君王,生活理想是功成身退;但现实却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那就是功未成身便退,所以诗人就在功成和身退的极度煎熬中苦斗了大半生。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能在苦斗中,愈挫而愈奋,愈搏愈勇,从不放弃,从不认输,从不言败,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所谓“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这正是他功业之心饱满、家国之情盛殷、理想之念执着的自我写照。诗是灵魂的歌唱。李白曾畅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看似远离朝廷,寄托山水,其实寻仙的背后躁动着诗人不安的灵魂。他明明白白地报告世人,“书此谢知己,扁舟寻钓翁”(《还山留别金门知己》);“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赠钱征君少阳》),足见入世激情多么急切。诗中所言的这个钓翁和猎者当然非姜太公莫属。而姜太公所成就的功业,与李白辅弼君王的政治热望真可谓心心相印、灵犀相通。李白“寻钓翁”“逢水猎”,说到底就是在努力探寻一个“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进身机遇;他非常清楚,抓住这个机遇,才可能会获得知遇的成功:“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赠别从甥高五》)相传陕西宝鸡东南秦岭北麓的渭滨磻溪曾发生过姜太公(吕尚,姜子牙)垂钓与周文王招贤的故事。“居高声自远,不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磻溪就因了“君臣遇合”的美谈而声名远扬。历代心忧天下、为民请命的有识之士,因为钟情于“君臣遇合”的理想追求,所以总是把姜太公辅佐周文王作为成就功业的偶像来膜拜和吟颂。李白更不例外,他这样写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鞠歌行》),强烈的用世之心,充满字里行间。伊尹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来受任商汤王相国;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而辅佐朝政;百里奚被秦穆公以羊皮赎回,遂即受到重用。伊尹、姜太公、百里奚的机遇和行事正是李白梦寐以求的,于是他毅然选准了唐玄宗主政的盛唐政治中心的长安,执意要撞开那个“阊阖之门”,去做天子的近臣。开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到冷遇,颇遭困厄,还被五陵恶少凌辱,无果而返。天宝元年(),李白应唐玄宗之诏,“仰天大笑”第二次到长安,不料“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受权贵的排挤、谗毁,于天宝三年(),被“赐金放还”。天宝十二载(),李白幽州探险归来第三次到长安,献策无路,旋即离去。三入长安,梦成南柯,于是遂有“西涉岐邠[1]”(北宋曾巩《李太白集序》)之行。《楚辞集校集释下》对“志欣乐兮反征,就周文兮邠岐”一句作注时解释说:邠,一作豳;邠、岐,周朝最早的领土。邠,陕西邠县大部;岐,陕西岐山县境内。又据《旧唐·书地理志》和《凤翔县志》记载,关内道凤翔府,自秦置雍县,隋为扶风郡,武德元年改为岐州,天宝元年改为扶风郡,肃宗至德二年再改为凤翔郡,即今凤翔县。李白“西涉岐邠”当不会离开岐、凤、邠周边方圆一带,包括渭滨磻溪。李白离开长安时,曾告诉从弟李冽说,“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赠从弟冽》)。“他年”,绝不会相隔时间太久,当为第三次到长安很快“西涉”的天宝十三年(),李白毫无掩饰地表白,说要前往磻溪去凭吊姜太公。不难看出诗人等待“文王相访”、等待“君臣遇合”、等待重返朝廷的良苦用心。就在这一年,他“西涉岐邠”,诗人写下了为唐诗增辉、流传千古的名篇《梁甫吟》,用以表达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志向不衰的心境:“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地多有争议,但那个“来”字无可更改地说明,诗人是亲临磻溪的。诗题曰“吟”,诗末悲“吟”,很值得玩味。许慎《说文解字》云:“吟,呻也。”《释名》云:“吟,严也。其声本出于忧愁,故声严肃,使听之者凄叹也。”徐师曾《文体明辨》云:“吁嗟慨歌,悲忧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可见,《梁甫吟》确实是“吟以呻其郁”(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一)的作品。或评曰“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叹己之不遇”(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或评曰“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读其诗,想见其为人,先贤算是触摸到了诗人愤懑于仕途受挫、切望于君臣遇合、寓情于鉴古抒怀的灵魂脉动。综此,我于年代,专文稽索李白“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北往幽州之后的行踪,认为他由范阳郡返魏郡,遂西北行而至西河,又沿汾河南下入潼关,登西岳华山目睹“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其十九》)安禄山叛军攻城掠地的惨状,很快第三次到了长安。诗人“于时事有所见而欲告于君”,面呈安禄山反状,但是因为“权奸女谒用事政令无常”,“言论壅塞,下情不得以上达,而言者往往获罪于权近。国忠、贵妃、林甫、禄山窃弄权柄,祸亦胎而未形,欲谏则言无证而不信”,“小人在位,为政害民,犹如猰貐磨牙竞人肉”(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评《梁甫吟》语)。诚如诗中所言:“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梁甫吟》),李白是在报国无门、精诚无助的情况下西出长安至岐州,涉渭水,凭吊渭滨磻溪钓鱼台,“慷慨怀古,作《梁甫吟》”,系心民瘼、忧念社稷之情溢于言表。[1]而且,现在我还可以冒昧推断,李白《箜篌谣》和《寓言三首》,也有可能写于“西涉岐邠”之时。《箜篌谣》写道:“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寓言三首》其一写道:“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以上二首,诗人咏古抒怀,托古喻己,借古讽时,揆其意脉,他所抒发“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的感慨与《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的嗟叹似乎前后相承,颇有照应。说不定诗人也曾前往周公庙一游,因感周公忠信而赋诗以明心迹。周公庙是为纪念周公旦而修建的专祠,地处周原中心地带卷阿(岐山县城北),西周末年遭毁,秦汉以后重建,唐武德元年()高祖李渊下诏在古卷阿创建周公祠,历经各朝修葺、扩建,成为全国颇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名胜。试想,李白能“西涉岐邠”至磻溪,那么去卷阿拜谒元圣周公应该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对此,笔者将另文释证,恕不赘述。诚然,君臣遇合,对李白来说,最终化为泡影,但功成和身退的极度煎熬却玉成了“一代诗歌的帝王”——诗仙,这是他不幸中的大幸。(-11-21)

注:

[1]《宁夏教育学院学报》年1期、《宝鸡师院学报》年1期、《成都大学学报》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年8期陆续刊发了我的《李白梁甫吟写于渭滨磻溪考》《李白涉岐考》《李白三入长安补证》论文,都就李白《梁甫吟》的写作时地进行了探讨,三篇论文后来收入拙著《李白事诗系年考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年11月版)。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文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继续悦读

康怀远:小雪偶书(外一首)康怀远:我读周公(外一首)杨智文: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大赛名花有主昨天:岐山擀面皮大赛火热进行中年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大赛开幕国庆长假:美景、美食、文化岐山让你乐翻天康怀远:唤起的回味——看“年岐山臊子面大赛”视频有感岐山县剧团新编历史现代戏:《甘棠清风》全本王红霞:(“根在岐山”征文·51)馋在岐山的醋香里赵林祥:长篇小说《西安是个坳》(全文)北二环西段众信羊肉泡,羊羔肉、大碗23元,小碗20元,重新推出本地新风味、等你来品尝了!每天17-19点,青岛九度每瓶1元。营业时间:早7点一晚22点,订餐电话一康怀远(-),岐山益店人,一个李白研究者,一个爱好散文和现代诗歌的写作者。

岐山作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fyl/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