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产业中的文化精神

分享主题:《山海经》中看花草产业的突破发展

分享嘉宾:陆庆祥

关键词:山海经、图腾、花草

分享时间:年3月21日

特邀嘉宾介绍:

陆庆祥,浙江大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学头条特邀专家。原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组组长,《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主编。

直播摘要:《山海经》是一本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书,其内容包罗万象,是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书籍之一,据说这本书是诞生于大禹治水时期,其内容也基本反映了整个中华文明,所以从《山海经》去研读花草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在那个神话时代或者说传说时代、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呢?《山海经》中描绘了很多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让后人叹为观止,但同时也有很多解不开的谜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也很值得我们花草产业去进行深入探究其对产业发展的意义。一、草木与图腾什么是图腾?氏族社会里,图腾是祖先和神,是氏族的标志和象征。图腾是原始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对某种植物或动物的崇拜,转化成对图腾的崇拜,然后人们将其作为氏族的图腾象征符号。草木被作为植物图腾是很早就存在的现象,草木的颜色、形态与人的精神紧紧相连,不同民族之间,他们的植物图腾也不一样,有桃树、核桃树、竹子等等植物图腾,同时一个民族因地域的不同,可以同时拥有多种植物图腾。中华先民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植物有着一种特殊关系,作为氏族的标志加以崇拜。岩画是远古人民在岩石上或者山洞里刻上一些符号或者图像,远古人民在选择图像和符号刻画时都会出于某种目的,比如道德的目的,祭祀的目的或者因为神秘的巫术等等,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目的,这些岩画都是有意义的。中国的岩画和世界的岩画对植物的题材都很少,其中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是描绘人、动物或者自然现象日月星辰,植物题材只是少数存在。连云港壁画中,植物人和花(华)人,他们将植物于人相结合,将花草赋予了人格,而人也直觉的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展现出“植物就是人,人就是植物”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展现了人与植物的某种特殊关联和对植物的崇拜。花草产业如果想要发展这一类的产品,就需要我们追溯到远古时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爱花的一个民族,就比如我们民族的名称,华夏民族。“花”与“华”在金文文字时期其实是同一个字。花与华,本是同一个字,甲骨文像一棵树上花开满枝的样子,造字本义是树木开花。在很早的一个母系社会有个华胥国的伯主华胥,她就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他们氏族的图腾符号就是一朵花,有人说是荷花,因为华胥她常常坐在一朵莲花上。

有专家称,花是打开华人由来的钥匙,华人即花人,所以花是华人最早的图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爱花,古人将花喻人的原因,花就是美的化身,爱美之心人皆有,那么爱花之心的也是人皆有之。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尧舜禹三个人的名字其实也与花草有关。尧,是一种草的名字,相传,这种草当初生于尧的厨房,能自己摇动生风,防止食物变质。舜,也是一种草和花的名字,东汉许慎的《说文》中记载“楚谓之葍,秦谓之蔓,蔓地连华”,《诗经》中有句诗“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意思是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

夏禹,其实姓苡(姒),夏禹的姓,为妊娠之药草,《史记·夏本纪》中《帝王纪》云:“父稣妻修己,见流星贯昂,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意思是大禹的父亲鲧娶妻修己,修己看见流星穿过昴星,梦里交接,意有所感,又偶然间吞食了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薏苡,胸口裂开生出了大禹,这种草对女性有养生补气血的作用。

所以从我们华夏民族的“华”到尧舜禹三皇都与草木植物有关,这也显示了我们中华文化中草木文化源远流长,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根植在中华民族血液里。

二、草木为什么会被崇拜中国的岩画和世界的岩画对植物的题材都很少,其中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是描绘人、动物或者自然现象日月星辰,植物题材只是少数存在,但毕竟草木作为最早一种图腾,也是早期祖先对草本的最早崇拜。有专家也说,虽然早期图腾多以人、动物或者自然现象为主,但不管怎么样,人类的文明一开始都是逐水草而居的。人们畏惧、崇拜动物的强大力量,当游牧民族进入农业文明,人类文明开始以植物(农作物为主食,同时植物还能救治人们)。所以,这个时候崇拜植物的部落就多起来。那么在早期为什么草木植物被人们崇拜呢?第一,祖先被某一植物所救,此植物成为图腾。相传,满族始祖父在洪水中随波漂流,忽然漂来一根柳,于是他手抓柳技漂进石洞:后柳枝化为一美女,两人成婚,从此生下满族后代。故满族奉“柳”为神,取名为“佛朵妈妈”。祭祀的目的是为了“求子”固为此,时至今日女真族在嫁女时,要吃柳叶饽饽,并泡柳叶嫩茶以待宾朋。第二,某一植物象征族种而成为图腾。滇西彝族奉“葫芦”为图腾,他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每家必举祖灵葫芦放在壁龛或供板上。其中一个葫芦代表一代祖先,到第三代(曾祖)为神灵葫芦,此时就请巫师来举行送祖灵大典,把它烧毁。在他们的语言中,葫芦和祖先这两个词汇完全等同,都叫做“阿普”,即葫芦就是祖先。第三,始祖所吞某一植物的籽而成为族图腾。傈僳族以荞为植物图腾,相传,傈僳族的始祖父因食荞而受孕,所生之子便是荞氏族的祖先。还有彝族关于其祖先因喝香芝蔴棵茶妊娠而生其祖先。第四,某一植物因有繁衍之功效而成为图腾。滇桂彝族与“竹”图腾,滇桂之交的彝族,尊“竹”。当地妇女在分娩时,她的丈夫或兄弟就砍一根长约二尺的兰竹镜,待孩子落地后,就把胎衣胎血放到竹筒里,然后塞上芭蕉叶子,拿到村中,在种有竹的场地上,吊在兰竹枝上,以示要婴儿是兰竹的后裔。远古对草木与图腾的十分重视,草木与人类的联系非常深入,是深入到血液和文化命脉里面的一个文化体系。草木被人所崇拜,所以草木本身就不是一种简单的装饰品,不是一种用来审美来观赏的东西,更不仅仅是用来吃的、使用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具有精神归属的载体,被赋予了一种神性和信仰在里面。三、《山海经》的奇木异草《山海经》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四大奇书:《山海经》、《周易》、《神农本草经》、《道德经》)。《山海经》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被称为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被认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并非一时,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一)《山海经》草木记述形式《山海经》只以东南西北中记述,有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又因分山经和海经,故为《山海经》。《山海经》中共记载明确有名称的植物种。其中植物中包含89种药用植物,并介绍了其功效,具体地描述了其中40药用植物形态特征。多数植物分布在长江以南,例如云南,广西,四川,包括江浙吴越一带。《山海经》用“某山,其木多……其草多……”的形式,将所载植物分为草和木两大类。(二)《山海经》草木之形、用、神《山海经》在描述一种草木的时候,常常从草木的形色,气味,功能方面,三言两语简洁钩画草木的特征。同时,不仅注意到草木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的作用,还注意到草木与人情志之间的关联,不仅描述其对人有益的一面,也描述其对人不利的一面。对草木的认识比较全面,让其对草木具有敬畏之心。例如:“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可以血玉”,意思是山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一般的构树却是红色的纹理,枝干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还可以解除忧愁,名称是白?,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鲜红;“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意思是山中还有一种草,形状像葵菜,散发出和蘼芜一样的气味,名称是杜衡,给马插戴上它就可以使马跑得很快,而人吃了它就可以治愈脖子上的赘瘤病等等。《山海经》的描述不仅注意到草木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的作用,还注意到草木与人的情感,草木本身与人的生命产生了内在的沟通。正如“蓍草”可以作为预测人的命运的植物,主要用于卜卦。所以,植物有时会成为人与世界沟通的一种媒介或桥梁,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和草木的关系。草木不仅仅是人生活,生命场景的点缀,事实上草木已经成为了人生命的一部分。这本书海内经中的建树具有神性,相传,汤谷上的扶桑是十日沐浴之处,水中的大树的上只居住着一个太阳。下肢居住九个太阳。开明兽北面有珠树、文玉树,不死树,这些树均能生长珍珠和美玉,有不死树可以制炼不死药;建木生长在九丘中,是黄帝造作、施为的阶梯。总之,这些树木是神灵施威作法、交通天地的共具,具有神性,是现实的人无法接触的。《山海经》中的草木,让人多了一份敬畏,也让人感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令人印象深刻。四、远古草木文化给我们的启示(一)花草产业面临的问题1.从花草旅游产业看,没有深入花草做花草。过多重视技术层面、形式层面、感官层面进行策划与开发。但是对人和花草之间生命深处、直击心灵的关联,文化生命的关联,尤其是民族文化或者地域文化,或者华夏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关联做得还不够。2.没有跳出花草做花草。为了花草而花草,偏向于花草的形色味,而花草本身的文化特色、艺术演艺、文化价值则相对薄弱,本质上是文旅融合不到位。3.没有回归花草本身做花草所具有的生命精神,独特的精神。要以物观物,要从花草本身呈现的世界出发,而不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花草呈现的世界是什么,也没有过多的去深入探究,没有挖掘到花草本身对人所体现的吸引力和想象力。(二)花草产业的三大突破1.花草产业的本体突破(由对象层面向现象层面突破)。花和人共同构成一个意象的世界。不要把花草单纯看作是一个商业的对象、知识的技术的对象,应该回归花草与人之间的共在、同在。花与人成为一体,人对花草不仅仅要有认同感,还要有归属感(精神的归属以及文化生命的归属等)。比如游客不仅仅说是过来赏赏花、尝一尝、吃一吃,把那种精神的归宿和文化生命的归宿体现出来。2.花草产业的功能突破。由“目”的层面向腹的层面突破,由感官的层面向身体的层面。花草产业要摆脱单纯从观看、赏析角度出发去设计的一些滑头景观,要多侧重给游客全身心沉浸式、全息式情感投入的景观设计,如对从花草的药用、食用、情志、研学教育等方面来加强人与花草的情感交流。3.花草产业的美学突破。由知识的层面、技的层面、形式的层面向道的层面突破。如寻求文化之道、艺术之道的突破。

责编:小白

-END-

创意为先内容为王

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制造服务平台

创意策划执行

古奇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制造及专业的策划执行服务。

专注于综合文化旅游、影视、体育娱乐、演艺活动、会展、文创策划咨询、视觉设计、综艺娱乐、数字娱乐产业等的内容制造及服务。

服务板块:综合文化旅游、大型节庆活动、开闭幕式、旅游演出、灯光秀、夜游、会展、影视、视觉设计等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意策划、设计及落地执行服务。

商务合作垂询:TE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fyl/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