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指南2
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328250.html 靈九玄道慈悲慈悲福生無量天尊最後一章的內容在丹道指南1,靈道感恩每位同修的關注 第三章劝道修行立志篇 修炼丹道是要立大志,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再随物而触,不再使自己成为外事,外物的奴隶。若能真正做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也就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 所谓随心所欲,乃是指自心做自己的主人,不为外事外物的奴隶。也即《庄子》所谓“逍遥于无何有之乡,执于无所待之境。”也是孔子所说之:“十又五而学……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老子所云:无为而无不为也。 未曾修炼者多是触物而动,触事而动,自己变成了事物的奴隶,却浑然不知,而且还很高兴。如钻研技艺,追逐名利,追求声色等等。实际上也就是自己的心已被那些技艺、名利、声色等所奴隶,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主人,自己之喜怒哀乐随事物环境之变化而变化,如是有了所谓七情六欲。呜呼!悲哉!人生之于斯世,既懵懵懂懂,如行尸走肉,不是迷于外事外物,就是迷于一种虚无飘渺的所谓道理,事物境相作了自己的主人。故此我们必须依赖事物境相之改变而寻找出欢乐。若常处于一事一物中,自心必生烦闷,事物境相无常,故此吾之欢乐亦无常,唯真我是永远不变的,只要真我成为自我之主宰,才可以永远无所待而快乐。只有自己作了自己的主人才能不迷于外物,不为外物所奴隶。只有如此,自我才可以既能入于世事凡俗情爱名利中,而又出于其外,进得去,更出得来,出入自在,随缘而应,应物不迷。 丹道修炼就是要做到既不迷于外物,亦不迷于某一种理论,真正要做到不着空,不着色,人法两忘而无为无不为,无可而无不可,随遇而安,随心所欲。只要这样做到了,人这一生也就是永远快乐的。因为他不为物喜,不为己悲,自己完全就是自己的主人,人成了一个真实的人,无论外物环境变化如何,自己就是这样。正如孔子所云:“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真正之君子是不要依赖外物的,只有小人需依赖外物,或求诸于神权,迷信于宗教。所以说,修炼者都要不断自强,成为一个真人,可以处在任何环境中皆不改本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丈夫当如是也。 譬如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世人多被环境左右,而心生艰苦烦恼之心,而生忧愁困苦。其实外物就是外物,自己就是自己,两不干涉,我心自怡然不动,即使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也就像我处在香甜的美梦中一般,自己本色何曾有变,故此说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因此说,只要做到了自己是自我之主人,随心所欲,也就是神仙也就是身处仙境,而不必另外找什么仙境洞天了。陶潜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当然,要达到此层次是非常难的。人毕竟为肉体之身体,肉体处在艰苦之环境中,要遭受肉体之磨难与痛苦。在修炼中肉体肢躯,是要受到很大的触动与锻炼的,则开始必然会感到难以坚持,思肉体之安逸。所以在修炼中,首先必须做到精神战胜肉体,修炼者必须要有坚强毅力与积极的奋斗进取之精神,勤修专攻毕竟是大丈夫事也。故丹经曰:“神仙还是神仙做。” 世人常误会修炼者,圣贤君子一生是寂寞无趣的,因为他们没有情感。其实这是一个绝大误会。丹道修炼至一定境界,在大静中,能与天地万物,草木植物,默默相契,感受万物有情,其中乐趣,胜似凡俗之乐百倍。故庄子直示后人:“万物与我齐一”“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可以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又是一种何等伟大高贵的至乐啊!故修炼至一定境界,道教有草木植物犹不可伤之戒律。此中有无穷之乐趣是时刻从内心流淌。当然,修炼之首先要除七情六欲,独以清虚自守,此可谓情感之死。然后,方可独得清修之大乐。修炼其始,固然也是件辛苦的事情,但世间何事不辛苦呢? 人生斯世,如梦幻泡影,似电光石火,一瞬即逝。虽然如此,却又是苦痛艰辛充满一生。芸芸众生,流浪生死,为造物者所弄,呜呼哀哉!昨日仍是青春少年,今日已是鸡皮鹤发。 人生于这个世间,目的终究是什么?我常这样想,大多数人在上半辈子多是身不由己,不得自由,在学习奋斗;而积累财富后,人已过一半光阴。人在身体健康时,无财富享受,待有了财富之后,人已老朽矣,想吃不能吃,想看不能看,所以说人活着如果是为了财富是行不通的,恰似《悟真篇》所云:“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日棺内已眠尸”,“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人似乎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人生存之目的是为了幸福快乐,能够健康长寿,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谓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人类科学亦是为了这个目的。大多数人认为在这个世间,要想真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就必须有名有利,有权有势。故此莫不追逐名利权势,谁知自我生命都是那样不可把持掌握,是那样的不稳定与不实在,随时有病、衰、老、死可能,况那些身外之物。直如某些劝世道书所云,人之生命是那样飘渺不定,如影似雾,况名利富贵这些影中之影,梦中之梦,我们又怎能将那些事物为一生奋斗的目标。 生命是那么珍贵与美好,但时光是那样悄然易逝,我们能不猛醒,下手速修。花样年华,转眼即逝,年老体衰,不期而至。生死事大能不日日警惕,再再猛省。若年青神气充沛时不自劝自勉,努力勤修奋斗,待年老体衰,两眼无光,力不从心,又徒呼奈何!人在青春时,不知时光易去,不知岁月不饶人,故荒度年华。在此时,应当睁眼看看父祖辈老太龙钟,身虚气短,百病丛生,多遭人嫌之榜样,即能猛省。父祖辈今日情形也就是吾不远将来之结果,如此,自然冷汗淋沥,猛然回醒,知时光之易去,知生死之事大,自然能放下心来,去了生死大事。 当然丹道修炼是辛苦的事情,需要修炼者有不怕吃苦之精神,以及红军长征之毅力,但我们岂可因困难而畏缩却步,不去实验。在现实生活中那件事又不难呢?在各行各业中,要想取得一番伟大之成就,又何尝不要付出一生心血,又何尝不要吃得苦中之苦。尤其在现今人情关系日益冷漠,充满竞争与陷井的经济社会中,若将逐物之精神,追求名利、宝贵等之毅力转而修炼丹道,没有不成功者,道决不阻英雄,就怕修炼者意志不坚,三心二意,今日想修炼,明日思安逸,今日在学道,明日有觉得声色名利亦不错,如此这样,自然百事无成。不特丹道修炼如此,做任何学问皆如此。故此,若想专攻丹道学问,必须看准目标,坚定立场,树立大志,坚强意志,一心放下,不钻研到极致不休,不实验到彻底不放。无止无休,一枪下马,不旁务于杂学,而专修于丹道,若有如此精神,若有如此毅力,自然克证可期,道决不阻英雄也。 世间之学问最大者,莫过于不断超越自我,与无上天道相融之终极超人的丹道学问。若此身已无存,是非荣辱,富贵虚名何足道哉!人生斯世,日月交替,岁岁更换,大抵不过数十寒暑,则此身已无存矣,愿世间有志之伟丈夫、奇女子幸勿自误也。 第四章论修炼丹道之条件 胡海牙老师说:“人之所以能够有空坐下来研究,就要具有必须的经济基础作保证。科学家不能长年累月终日不食五谷而专心致志钻研原子弹,亦不能在农贸市场作某项爆炸实验,更不能没有理论指导而‘炸着玩’”,故此“财侣法地”,是极其浅显的道理。 上面是对丹道修炼自古所说的“法财侣地”之条件的精辟论述。然而“法财侣地”仅仅是对修炼者外部之条件而言。所谓法就是修炼丹道的一条正确方法,每人因生活环境、职业、性情、饮食习惯、理解能力、学识修养、人生经验不同,故此所用之法亦并非千篇一律。法是灵活的,一切丹道书中所讲之法是具有代表性而供同好们参阅的,至如真正适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还是必须靠自己在实验中体会。若令活法变成死活,反而有害身心。因此,说修炼丹道又必须有一定之智慧,这是针对修炼者自身所言。 所谓有智慧毕竟仍不够,况人非生而知之,智慧必定因精深学识而来,学问仅仅广博而不精深,容易落入买文弄彩,引经据典的文字匠流。若说自己一定融会贯通,感觉与先贤有心心相契之妙,一切理法似自我胸中流出,似嫌没有也。故此说学问非但要广博而且还要精深,否则丹书仍是丹书,自己还是自己,亦不能增加修持之力。更可怖者,反被书所累。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陈撄宁先生曰:“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根本就无价值(伪托中,亦有好材料,要自己善于识别)。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虽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几个富贵人看的,并未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因此说丹道既要智慧,又需精深的学识,才能剔除繁枝,找出一条简易的法子。该清修时就清修,该双修之就双修,如此等等。张三丰祖师云:“人要把天地间穷通得丧,苦苦甜甜,浓浓淡淡的境遇,一眼看得穿,无往而不相宜,无入而不自得,此方是学圣贤大学问。”上面是说智慧与学问的事,而丹道修炼乃穷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目的在于超脱万事万物之生死规矩,我命由我不由天,故其功非朝夕可致,必须又要有极大之毅力不可,如此,修炼者才能尽全功。脚踏实地没有那么多浪漫色彩,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艰辛与痛苦,亦时刻消磨着修炼持者之肉体与精神,其感受是强烈的。肉体磨难是真实的,汗水与艰辛是肯定存在的,因此说修炼者又必须有绝大之毅力,以精神战胜肉体,自我战胜自我,遇挫愈勇,知难更进,一切困难艰辛,只当他是妖魔小丑,我自一心坚凝,如钢似铁,浩气冲天充塞身心,有如此英雄气概,丹道不难。三丰祖曰:“人要把天地间圣贤仙佛,高高大大,真真实实的功夫,一肩担得住,穷理尽性至于命,积精累气以成真,此方是空前绝后大豪杰。”斩断情欲,弃红尘而不顾,极富贵如敝屐,此非决烈大丈夫不可能如此。因此说修炼者又要坚强之毅力。 现实生活中又是那样真真实实,丰富多彩。修炼者毕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中的一切诱惑又莫不时时磨消着修炼者之毅力,稍一不注意,便沉沦于欲海之中,富贵如美酒,名利动人心,声色惑人意,情欲使人迷,如此种种,皆须要修炼者道力坚定,不为所动,方可在尘出尘,在世出世。 上面所说的毅力与道力坚定,皆是英雄豪杰之气概,若仅如此,似仍嫌不足。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缠缠绊绊,好好歹歹,嗑嗑碰碰之事,总不能免。我们必须只顾生死大事,长保胸中中和之气,任他人呼牛唤马,我自一心不动,如见惊而惧,见辱而怒,见爱而喜,莫不使吾物欲之性大逞其势也。吴彩鸾女真曰:“宠辱无稽何用争,浮云不碍月光明,任呼牛马但堪应,肯放纤尘入意诚。”修炼者追求的是天人之际的学问,所挟者大,岂能为世间蝇头小事耗我之精神,失我之元气,丧我之命宝。苏东坡先生云:“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远也。”修炼者要时刻警醒,自我所挟持者乃超越自我,与天人合一的仙道学问,吾志远也,鸿雁固不与麻雀争长短。张三丰仙师曰:“人要把天地间人民庶物,灵灵蠢蠢,好好歹歹,一肚子装得下,藏否不挂于口,喜怒不形于色,此方是兼容并包大器量。”“人要把天地间生老病死,牵牵缠缠,劳劳碌碌的事情,一脚蹬得开,淡泊以养其志,清净以安其神,此方是切已关身。” 第五章略窥丹道与气功疗法之不同 当前,随着气功科学的日益普及,也由于健身疗病之目的,传统丹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fyl/7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医院实习时,听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