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你住不惯儿媳拒绝婆婆来养老,儿苦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s://m.39.net/pf/a_5197604.html “城里你住不惯”儿媳拒绝婆婆来养老,儿苦笑: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李琳费力地扛着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右手还挂着一串钥匙,她无力地敲响家门。 老公打开门一脸茫然:“家里已经有大米了,你怎么又买了一袋?” “正好有优惠活动,比平时便宜八块钱呢。总归是要买的,不如趁着优惠现在买了。”李琳一边换鞋,一边回答。 老公:“面粉又是怎么回事?每次回老家,我妈总说没有面粉吃,回来就自己种的粮食磨,绝对纯天然。” 李琳斜眼看着老公:“你妈只是说说而已,你当真了啊?如果真想要,回家前就可以准备好,或者她还能给你送过来。哦,我忘了,你妈就是喜欢宅在家里,哪儿都不想去,尤其是我们这种地方。” 老公嘟囔:“真是小心眼,十几年前的一句话都能记恨这么久,说起来都觉得累。” “不都是你先提起的嘛……” 眼看着要吵起来,老公赶紧拎着面粉和大米走进厨房:“好了好了,中午吃什么,我来做饭。”…… 谈到婆婆的一系列行为,李琳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怨言。 年轻时总觉得有情饮水饱,但回头看,那简直是脑子进水了。 李琳和老公是高中同学,虽然大学不在同一地方,但毕业后却不期而遇。 在结婚前,为了买房,两家发生了一场小冲突。 李琳和老公在县城上班,而两人的老家却是偏远的乡镇。李琳的父母希望他们在城里购房,无论是为了职业发展还是下一代的教育,都更有优势。 最关键的是,市区刚规划的新区房价相对划算。 婆家却万般不情愿,婆婆说:“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谁还有钱买那贵死人的房子,还住在市里。” 公公则是这么说的:“有本事的话,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就算住农村也一样能大富大贵。” 李琳可不这么认为,大城市有更多发展机会,下一代的教育资源也更好。老公赞同她的看法,但没有足够的钱去负责父母的家。 婆家对购房计划持保留态度,而李琳对此情有独钟,决定默认婆家的意愿,打算在未来几年共同奋斗后再考虑购房的事宜。 李琳的父母在小镇经营着一家小超市,见过各种人情世故。他们清楚婆家虽然是农村家庭,但拥有大片耕地,再加上亲家公在工地工作,不太可能一贫如洗。 李琳的父母并没有听之任之,主动提出两个选择方案。 如果选择购房,李琳的家庭将支付一半的首付款;如果选择不购房,婆家将提供一定的彩礼,而娘家则会陪嫁相应的金额。 婆家显然算计得很清楚,考虑到彩礼和陪嫁的总额最多也就六七万元,还不如筹集十多万元,一同帮助儿子置业。 最终,口口声声宣称一贫如洗的公婆居然一下子掏出了十五万元。 对此,李琳嘲笑着对老公说:“之前还说没钱,这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砸到你们家了?” 老公尴尬地挠挠头:“我妈说都是借的,我也觉得她们真的不可能有这么多钱。” 李琳根本不相信这个说辞,对婆家产生了一些疑虑。如果不是娘家出的主意,她们可能会舍不得这笔钱,一点都不为他们着想。 李琳甚至怀疑,如果是在结婚后购房,婆家可能一分钱都不会出。 幸运的是,由于不住在一起,婚后的李琳只是偶尔回婆家一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婆媳之间倒没有太多不和谐的地方。 当李琳怀孕六个月时,由于老公一个月的出差,他担心留在家里的李琳会感到孤单,于是提议让在家闲着的婆婆过来陪伴并顺便照看她。 然而,婆婆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我坐车晕车,会非常难受,而且到了那里还得让李琳照顾我。” 老公不甘心:“那我开车去接您呢?” 婆婆却又说:“那也不行,我不放心你爸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给他做饭吃,怕他饿着了生病。” 经过一番劝说,婆婆还是不同意,让李琳气得对老公说:“你妈真是会找借口,就怕你爸挨饿,他那么大年纪了,还会不会做饭?” 老公无奈地承认自己理亏,听任李琳的责备。最终,李琳只能请来了她的闺蜜,在怀孕期间陪伴了一个月。 待到李琳坐月子时,婆婆虽然过来了,却只呆了短短一星期,医院四天,家里三天。 临近待产时,老公为了确保李琳不会因为饥饿而影响生产,让婆婆去超市买些巧克力备用。 然而,婆婆却不情愿地说:“我不知道哪一种好,而且怕买错了,我们一起去吧。” 李琳气愤地质问:“你们俩都去了,如果我在那时生了,岂不是没有家属在身边?” 老公跟着附和:“是啊,医院旁边就有超市,随便买一种就行,实在不知道的话,每种都拿一点。” 老婆的妈妈走了一趟,外面耽搁了好几个小时才回来,这时李琳已经生完了孩子。 婆婆看着孙女,表情一点都不高兴,对着儿子说:“居然是个女孩,我准备的衣服都是男孩的。” 李琳闻言脸色一沉,却没力气和她争论。 接下来的两天里,李琳在产房里很少看到婆婆的身影,要么在旁边疼爱她的孙子,要么在整个病房里游走。 她的儿子看不下去了,提醒她多花些心思在自己的家人身上。 婆婆却回应:“这病房太小了,呆在那里转不开身,憋闷死了。” 李琳出院后回到家,婆婆负责照顾她坐月子,每一顿饭都问了她十遍:“汤里放多少盐?你吃辣椒吗?吃什么有奶?鸡汤怎么煮?” 不仅是做饭,就连给孙女换尿布都得问:“这么小,怎么给她穿衣服?还需要穿袜子吗?她是不是感觉冷?怎么老是打嗝?” 李琳听得一头雾水:“你没带过孩子吗?这些事情你问我,按理说你比我有经验。” 婆婆笑着说:“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我都给忘得一干二净。” 总之,不管做什么都不顺手,问了之后也不按照建议去做。李琳虽然心里不爽,但想到婆婆是为了帮忙,只能忍了。 婆婆最终还是抑制不住,哭诉着:“在你家,我吃不好、喝不好,晚上也睡不好,孩子一哭我就头疼,住在这里简直像是坐牢,我都快得抑郁症了。” 发泄过后,她拎包准备回老家,任凭儿子好言相劝都没用。 整个月子期间,李琳的丈夫请假在家照顾。 两口子没经验,艰难地熬过了月子,面临着三个月产假的结束,而孩子却无人照看。 李琳和丈夫决定回老家,请求婆婆来帮忙照看孩子。 婆婆毫不犹豫地拒绝:“不行,家里地里的活,你爸一个人忙不过来。” 李琳问:“难道地里的活比你孙女重要吗?你不来帮忙,孩子怎么办?” “那我就走了,家里怎么办?再说了,我也住不惯你们城里的生活,就像是个鸟笼一样,太憋得慌了,喘不过气,我可不想在里面过上老年生活。”婆婆说。 言辞之激烈,李琳抱着孩子扭头上了车,丈夫和妈妈在一旁嘀咕几句,一脸阴沉地回到车里。 李琳考虑让自己的妈妈来照顾,但丈夫觉得难以启齿。当初购房时,父母本不打算掏钱,最后得知岳母愿意负担一半,他的父母才答应。现在父母不愿意照顾孙辈,再请岳母来,他觉得难以面对。 夫妻俩商议后,李琳选择辞职在家照顾孩子,等孩子能上学了再考虑工作。 经过两三个年头,孩子渐渐长大了,李琳开始投入工作。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她每天都过得忙碌得像是参与了一场战斗,而周末和孩子放假的时候,她和丈夫则不得不轮流请假来照顾孩子。 转眼间,孩子已经步入初中阶段,这时候婆婆开始有些焦急了。她有意或无意地表达,暗示着李琳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甚至表示将来她可以过来帮忙照顾孩子。 然而,李琳根本不相信婆婆的言辞,而她的丈夫也并没有二胎的打算。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不断长大,公婆也渐渐老去。周围邻居家的三五个孩子吵吵闹闹,看起来倒是热闹非凡,让人有些向往这种生活。 然而,这些年来,儿子和儿媳除了在节假日回家外,平时很少回来。即便回来了,孙女与他们也并不亲近。因此,老太太心生了去儿媳家养老的念头。 在李琳中秋回老家的时候,婆婆自顾自地说:“我们年纪大了,也不再有力气干农活了。把地租给别人,虽然收入会减少,但对我们来说也无不好。” 李琳没出声,而她的丈夫则跟着点头。 几次之后,李琳感觉有些奇怪,却说不上具体哪里出了问题。 婆婆忍不住开口道:“我们打算把地租给别人,然后空闲的时候去城里帮你们照顾孩子。” 李琳哼笑道:“我孩子都上初中了,早上自己上学,晚上自己回家,我一整天都见不到人。你打算怎么照顾?” 婆婆搓着手说:“做做饭之类的,你们就能安心工作。” 李琳直截了当地拒绝:“城里的生活你不适应,还是别来我们家了。当初你年轻的时候就觉得城市闷闷的,现在老了更适合在农村宽敞的地方享受自由。” 婆婆听了有些气愤,想让儿子劝劝儿媳,但儿子却苦笑着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儿子和儿媳都没有同意,老太太又气又羞,只好放弃这个想法。 婆媳关系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当儿媳需要帮助时,如果你不愿意主动付出,又怎能期望有所回报呢? 当然,婆婆并没有义务照顾儿媳的孩子,但儿媳同样也没有义务负担你的养老责任。既想回避烦琐事务,又想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好事在现实中何其罕见?朋友们,你们认为这个道理对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csjg/11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产双离合哪家强备胎说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