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端阳艾叶雄*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赛龙舟、食香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就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其实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水、饮雄*酒,起着除腐、杀菌防病作用。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这也见证了中医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将艾叶、菖蒲、朱砂、雄*等端午节常用中药简要介绍如下。 艾叶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主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工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慎用。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附方: 1.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2.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3.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4.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5.治湿疹:艾叶炭、枯矾、*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石菖蒲 功能: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主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跌打损伤。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3~8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 ②《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③《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 附方 1.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2.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3.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4.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5.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钱。磨水顿服。(《江西草药》) 朱砂 功能:安神,定惊,明日,解*。 主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疮疡,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分;入丸、散或拌染他药同煎。并作丸药之挂衣。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 注意事项:不宜久服、多服。有*。请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①《吴普本草》:"畏磁石。恶咸水。" ②《药对》:"忌一切血。" ③《本草从新》:"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附方:略 雄* 功能:燥湿,祛风,杀虫,解*。 主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内服:入丸、散,1~4分。 注意事项: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有*。请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本草通玄》:"血虚大忌用之。" 附方:略 市八院乔德峰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csjg/2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草堂百年秘方百草腰痛酒腰椎间盘突出家传
- 下一篇文章: 山中这个大叶子植物,看起来挺漂亮,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