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龙屋是客家先民留给其子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枝奇葩。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在人地生疏的环境中群集而居,繁衍生息,从而建筑外部封闭、内部敞开的围寨,以抵御外来的侵扰。兴宁的客家围寨规模较大,造型独特,形式多样。主要有围龙屋、四角楼、棋盘楼、围寨。其中,围龙屋最具特色,堪称中国民居建筑一大奇观。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兴宁围龙屋至少明代就已经大规模兴建。

网络图片围龙屋结构立体图

围龙屋因绕横屋的房屋连绵围合成月弓形状,犹如蛰龙伏地而得名。屋脊就是龙脊,瓦就是龙鳞。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屋、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屋数增多。如叶塘*雀湖*屋、宁新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五层,是境内最大的围龙屋。围龙屋正中有上、中、下三厅,上、中厅间有一口天井,用木屏风隔开,平时关闭,必要时才开。上厅正中设神龛安放祖宗牌位,上、中厅的两侧各设一花厅,为接待宾客之用。上厅后面是半月形中央隆凸的花阶(亦称花头脑,背湖岭)。围层正中的一间为“龙厅间”,是族人聚议的公共场所。

围龙屋一般建山坡或山丘下,依山傍水,前低后高,屋门多朝向东或南,屋前置禾坪,为晒谷物和公共活动的场地。禾坪前是一口半月形池塘,俗称门口塘,以池纳水,兼防火、洗涤、灌溉、养鱼和调节气温。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池塘周围辟菜地,筑围墙连接禾坪两端,并左右各开斗门(副门)为总出入口。屋的两边建杂房、厕所、牲畜间。屋内或外围建饮用水井,屋背种植数亩“屋衣树”,叫“莹背”,以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网络图片围龙屋结构平面图

围龙屋布局合理,正屋与禾坪、池塘、林地构成一个整体,颇具江南园林风格。各式围屋楼寨的布局、格调大同小异,唯规模与装饰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地盘大小、以及治安状况和房主的经济能力而定。结构装饰分高、中、低三档,现有围龙屋一部分是低档的木石砖结构瓦房,装饰简朴,其他则多数为高中档水平。从平面俯视,围龙屋就象一个巨大的马蹄形,而房屋建筑与门口塘相连又恰似一个大圆圈,配上院内方形房间则寓意天圆地方。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相传,客家人因避战乱,携家大小从北方迁徙至南方,为使子孙后代毋忘祖先是汉家天子的臣民,便所建屋中央设计这种殿堂式的建筑(围龙屋中央形似皇帝坐朝的殿堂),殿堂外的围屋象征龙椅,寓意先帝坐镇金銮殿荫福子民百姓。既有吉祥之意,又可作纪念;既可防外来侵扰,又可聚族而居。

(网络图片)

  兴宁围龙屋的历史相当悠久。据普查,当地现存围龙屋中,建筑时间在年以上的有座、年以上的有89座,其中建筑历史最长的是宁新街道东风村的东升围,该屋始建于南宋元年(年),于元代元年(年)完全建成,始建时间距今已有年,是历史上最早兴建的客家围龙屋之一。此外,坭陂的时芳屋,水口的巨涟公屋,宁新的花螺墩长兴围等,建筑历史距今都在年以上。

(美丽的家园图片来源兴宁文联王达毅摄影)

  兴宁围龙屋普遍建筑面积较大。普查资料显示,兴宁现存较好的客家围龙屋中,建筑面积在0平方米以上的有座,占当地围龙屋总数的51%;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的有49座,占围龙屋总数的2%。兴宁在普查中发现,该市建筑面积最大的围龙屋是坭陂镇的进士第,建筑面积合计达到平方米,比深圳博物馆编着的《南粤客家围》中号称面积最大的深圳坪山大万世居还多出平方米。该屋不但建有堂、横屋和围龙,还有6间书院。在上世纪70年代,该屋能够同住多人,门坪可供召开万人大会。此外,福兴的*畿塘大王屋有3栋6横7围,建筑面积平方米,屋前门坪平方米,鱼塘多平方米,屋内曾设有文、武学校和私塾3间,规模同样十分壮观。

(围屋之夜图片来源兴宁文联谢育祥摄影)

兴宁围龙屋汇聚了七大建筑类型,可谓类型多样齐全,足可称为客家围龙屋“博物馆”:

1、标准的半月形横堂式围龙屋

标准传统的围龙屋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屋大门前有禾坪、半月形池塘、照壁,和正堂后的弧形“围龙”组合而成。围屋前低后高,多层次的天井,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这类围龙屋是分布最广泛最普遍的围龙屋,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龙……,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围龙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横堂式围龙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的意义,是围龙屋最初形式。

具代表性的有最古老的兴宁宁新东兴围(九厅十八井,始建于宋公元年)及其附近围龙屋群、宁新花螺墩长兴围是比较典型的半月形三围围龙屋、福兴大*屋千倾堂、宁中大刘屋等等。

2、棋盘式围龙屋

棋盘式围龙屋除按一般围龙屋的阴阳太极天圆地方布局外,还呈棋盘式结构布局,棋盘式围龙屋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单层棋盘围龙屋有佛岭李和美屋是工艺精美保存较好的围龙屋,雕绘精美的花鸟山水栩栩如生,青砖铺地,内设假山照壁,花岗岩的柱石、门框、台阶、门当古色古香显得典雅壮观。双层棋盘式走马廊围龙屋通常是一种较大规模围龙屋,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有兴宁泥陂汤湖清武进士王侍卫屋和福公屋,两屋毗邻,总占地面积各约2.5万平方米,而且两屋都是独特变化了的棋盘式两层半有走马通廊的围龙屋,建筑面积各约有四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堪称典范。泥陂王侍卫屋三堂八横,有两个花胎,内还设有私塾学堂和操场,结构工整独特,规模宏大;福公屋也是个同类结构大围龙,原建筑工艺精美,最昌盛时曾有八九百人居住,人才辈出。其中王侍卫屋保存结构较好。

3、城堡式四角带碉楼围龙屋

兴宁还分布不少双层四角还带有雕楼的围龙屋(有的还有六角雕楼),这类围龙屋具有较高的建筑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代表性,建筑防御性能突出。城堡式围龙屋按围龙屋的内方外圆布局,外墙用“三合土”夯筑或青砖垒砌,是堂横式围龙屋和碉楼的综合体,平面布局上呈围龙屋堂屋、横屋、花胎、禾坪、月池、转斗门的主要结构,四周被二层围楼包围起来,有的围楼周围建成通廊“走马楼”。最具代表性的有兴宁刁坊棣华围(刁萃丰);兴宁新陂家庄村馨梓围、兴宁兴田凤翔围、兴宁*宏昌四角围龙屋。它们都为双层楼体结构,四角的雕楼就像堡垒,雕楼和四周还设有枪眼、炮眼,防御措施周密,屋四周围都铺设整块的花岗岩麻石料石柱,用石料铺砌的门窗、台阶,用琉璃做的花窗、栏杆、瓦沿显得浑厚大气、古色古香,内设的假山照壁文化气息浓郁,加上精美的雕刻和壁画,更显得十分典雅壮观。刁萃丰、凤翔围都是双层通廊围龙屋,刁萃丰还带有两个花头脑特点突出。通常此类围龙屋费工费料,所费石料惊人耗资巨大,兴宁民间曾流传谚语“赞不尽刁萃丰的屋”。按理说它们建筑规格和档次都高,应该入选为世遗的代表性围龙屋。

刁坊罗坝*宏昌摄影钟国彬

4、四角楼

四角楼是客家围龙屋的又一类型,其内部结构和布局设置也基本和半月形围龙屋相同,但主体呈方形而非半月形,四角带有碉楼,最典型的有兴宁罗岗善述围、像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兴宁罗岗袁氏善述围(四角楼)建筑规整,工艺精美,蕴含丰富文化,保存完整。

5、杠式围龙屋

杠式围龙屋也是客家民居中较为典型的一种类型,因其纵向排列,故称杠式围龙,杠式围楼最少有二杠,多至八杠,内有厅堂少有花胎,堂仍具有决定朝向的作用,前有禾坪池塘。工艺结构比较突出的有福兴瑞徵围和宝庆围,瑞徵围(曾福记)五杠双层棋盘式建筑,耗资巨大,用料考究精谌、石柱古色古香宏观大气,骑楼栏杆、花窗用琉璃装饰,雕刻绘画精美,正厅所有横梁、房门均雕花表真金泊,故有金屋之称。宁中三宝之一宝庆围(呈七杠)规整,前面还筑有两座三层四角雕楼,他们作为围龙屋典型代表申世遗也具有突出的特色和艺术代表性。

宁中宝庆围摄影蛮的牛

6、罕有特殊的椭圆形围龙屋

围龙屋中有一种椭圆形围龙屋很少见,建筑主体不是半月形,呈椭圆形四周围起,内同围龙结构的厅堂、横屋和花胎。这类少见而特别的椭圆形围龙屋兴宁有*陂石氏中山公祠、罗岗刘氏恒丰楼。*陂陶古村石氏中山公祠(中山公祠为“螃蟹形”)建于明正德年间,门口有几口大塘,蟹形围龙屋的建筑思维明显受中国风水地理学影响,岗背也有半月形的刘氏宗祠蟹形屋。椭圆形围龙屋是围龙屋建筑形制中很特殊的形式,具有客家围龙建筑文化特殊的研究价值,兴宁石氏中山公祠作为椭圆形围龙屋特殊类型申世遗具有代表性。

7、并蒂莲式围龙屋

兴宁有一种并蒂莲式围龙屋,由两屋并列各自成屋,中间禾坪有墙隔离又有大门相通延伸相连,主次分明像并蒂莲一样,一大一小主次分明中间通道相联的围龙屋。同用一口大塘,四周围拢共同防御,此类屋是由大屋同姓子孙迁至隔壁相邻筑成,就婉如并蒂莲各自为屋又血脉相联母子屋。也是围龙屋延伸发展的一种形式。并蒂莲式围龙屋,以永和大成村张屋为代表。

年4月12日,梅州决定正式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工作,不过至今仍未成功。

年10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更新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赣南围屋成功入选,标志着赣南围屋获得了通向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现在只剩下广东围龙屋“落单”。

年11月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考察论证,决定将广东省兴宁市命名为中国围龙屋之乡。

资料来源:1.兴宁网;2.李碧影围龙屋种类介绍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武汉哪家医院好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csjg/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