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42000.html
医院订阅哦!

齐白石《八虾图》轴,纸地,纵厘米,横34厘米,年在北京收购,现藏河南博物院。

深度品鉴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是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他生于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即年1月1日,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白石、濒生、阿芝、寄萍老人等大量笔名和自号。

他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学过木匠,15岁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28岁成为职业画家,34岁开始钻研篆刻,其后20年“五出五归”,游历山川名胜,印、画大进,声名鹊起。终于成为诗、书、印、画全才。曾任美术家协会主席等,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齐白石作品中所画之虾很少达到八只的,但此画例外。此件作品共画有八只虾,个个灵动活泼。画家利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把姿态各异、嬉戏于水中的八只游虾表现得活灵活现。画家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在虾头之上,趁淡墨未干之际,点浓墨少许,使其周围形成自然晕染,墨色浓淡相间;再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在构图布局上,用“S”形构图,表现出群虾互相追逐聚散、腾跃嬉戏的形态。画虾的腿部,长短伸曲变化自如,又用细笔画虾须前后回弯摆动,似有弹性。作者将不同的笔法与墨法融会贯通,将群虾畅游舒展、活泼自在的动态画得栩栩如生。画面左上方有作者题款“星塘老屋后人白石”八字,款下有阳文“木人”和阴文“吾年八十七岁”两方印记,右下角“三百石印即富翁”压角印一枚。

图一齐白石《八虾图》局部

齐白石一生勤奋作画,其中以画虾最负盛名,几乎妇孺皆知。他对虾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所画的虾个个栩栩如生,虾体有晶莹剔透之感,洋溢着无限的生命力。为了画好虾,他特意在画案上放一盆活虾,院中小池里养着虾,以观察虾的形状、水中游动的姿态。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我画的虾和平常看见的虾不一样,我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所以是活的”。

齐白石时常在画上题写趣诗,如他在一首画虾的诗中写道:“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又如《棉花图》题:“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在《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他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境界,其画别具匠心,意味无穷,发人遐思。

白石老人画虾可分为早期(摹古时期)、中期(写生期)和晚期(成熟期),他这样谈画虾的过程:“余之画虾已数变,初之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几十年方得其神。”河南博物院藏这幅作品《八虾图》是他“八十七岁”所作,可算成熟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我们研究齐白石绘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化解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使中国的传统美术受到了空前冲击,中国画开始发生了变化,在创作上,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中心的画家群体,一大批传统派画家的绘画风格渐趋独立。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刘海粟等就是这一批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发扬了革新精神,成为了当时画坛上的标志性人物。

徐悲鸿艺术观念:卑薄四王,推崇宋法,反对复古,并推行他美术之大道,在于追索自然,忠实于客观描写的写实主义绘画观,而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道出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齐白石的这一境界既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更与研磨前人成就分不开。白石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尤对徐、朱、吴三位明清著名国画家顶礼膜拜,曾作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诗中青藤,即是明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开山鼻祖徐渭—徐文长;雪个,是朱耷—八大山人;老缶,即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吴昌硕。心甘情愿地做他们的“走狗”,可见齐白石对这三个人崇拜到何种程度!齐白石汲取众长,自成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蔬花鸟虫鱼兼画人物、山水,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年,中国国画家王雪涛邀请毕加索来华参观访问,毕加索说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不敢去啊,那儿坐着一位了不起的齐白石!齐先生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一位西方的大画师这样评价齐白石,由此可见齐白石的价值。

齐白石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学书法广临碑贴,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他一生勤奋,砚耕不辍,品行高尚,尤其民族气节受人尊重。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齐白石自己认为,他在“印”与“诗”方面的功力和造诣,是不逊于画的,他曾多次说:“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大师功力之深,可见一斑。

齐白石喜欢画一些充满童真与稚气的作品并题上有趣的诗。如在《老鼠偷油》中,题款:“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一钱油,哪能供得鼠子饱。值有猫儿悄悄来,已经油尽灯枯了。”在《枇杷》中题道:“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松树松鼠》里,白石老人自署:“白石山翁七十五岁时画于故都城西太平桥外”。画面一只松鼠蹲在已枯的松顶上,目光注视下方,脚爪紧抓,团身欲纵,神情生动而自然。据说,此画在展览时,许多孩子不愿离去,想等松鼠跳下来,和它一起玩玩。在齐白石的作品中,童真美并不是简单的描写对象,而是把生动的对象和真诚的感情凝结在一起,构成自己鲜活的艺术形象。在他的笔下,荷塘里的蜻蜓,灯台边上的老鼠,棕榈树下的雏鸡,红叶枝上的鸣蝉等,都是他师法造化、深入生活所得,大都是留在他记忆中的童年生活。许多作品,就取材而言,用齐白石自己的话说,即多属“亲目所见”,“亲手所为”。他绘画讲究意在笔先,即首先在头脑中构成生动的构图与艺术形象,然后经过高超的笔墨与赋彩技巧,落实在画面上。

齐白石,以一个农民的赤诚之心,为中国文人画注入新的生命动力,创造出了近现代文人画的另一个高潮。

比较研究

吴昌硕与齐白石是近现代美术史上两个重量级的人物,有“南吴北齐”之称,又有诗、书、画、印四绝之誉。

吴昌硕(~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年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是我国近代在诗、书、画、印各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比吴昌硕小二十岁,二人既是同时人,又是两辈人。齐白石最佩服的是吴昌硕先生,前述齐白石“走狗”诗即为其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吴昌硕《紫藤图轴》(图二),设色,金笺,纵.4厘米,横47.3厘米。此图为花卉四条屏之末条,绘藤叶凌空倚势,宛若龙翔凤舞。藤条盘绕回曲,缠石数重。作者娴熟地运用狂草般的笔法,飞动迅疾,一气呵成,追求书法中气贯神通的审美意趣。并有题诗:“繁英垂紫玉,条系好春光。岁岁花长好,飘(飘)满画堂。”并有款“乙巳(年)八月八日,安吉吴俊卿拟十三峰草堂”和“吴俊之印”。

图二吴昌硕《紫藤图轴》局部

《菊石图》(图三)是吴昌硕晚年的大写意精品之作。画中篱栅后耸立一方巨石,石后,数朵硕大如斗的紫红菊花探头怒放;石前,黄菊丛丛,婀娜多姿,竞相争妍。画面将两种秋菊设为动感极强的“S”形构图,不但以紫与黄两种对比色调赋予表现主体——两丛秋菊,且使用面积对比之法,以下部大面积的黄菊烘托着上部小面积的紫红菊花,收到了非常醒目的视觉效果,而以介于二者之间的赭色勾勒石体,又以墨色作枝叶,使画面中两种对比色既出现强烈对比效果,又能和谐地融为一体,真乃大师神来之作。画中题诗云:“年年头白东篱叟,种得菊花大如斗,酌以玉瓶桑落酒。丁巳岁十有一月,苦寒炙研成之,七十四叟吴昌硕。”

图三吴昌硕《菊石图》

现藏山西省博物院的齐白石《紫藤图》(图四),纸本设色,纵98厘米,横40厘米。该画从左下角起笔,左右上下几乎占满画面,紫藤萝枝杈盘绕,其间鲜艳的紫藤花儿串串垂下,以篆书笔法画藤,盘龙虬绕;以中、侧笔锋画粗藤,中锋画细藤。在表现藤条上似乱非乱、疏而不散、密而不结,最后画叶,用彩墨渲染;右上部空间里,用细笔锋,点画出一只可爱、生动、活泼的小蜜蜂,它扇动着透明的小翅膀,观者似乎能听到它嗡嗡的叫声。整个画面充满生气和活力。画作笔墨清新,色彩鲜明,造型简练质朴。写意花卉和精细描绘的草虫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画面,显得协调统一。右上角“寄萍堂上老人”及钤“木人”白文印一方。左侧题款:“锡卿国先生清属戊辰秋九月齐璜制”,钤“白石翁”印。戊辰即年,时年65岁,该作品是齐白石中期之作。

图四齐白石《紫藤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的齐白石《荷花蜻蜓图》(图五),纸本设色,纵39厘米,横35厘米。画左上绘两片荷叶,振翅低飞的蜻蜓生动活泼,粗放笔法画成的荷叶与工细笔法画成的草虫形成对比,并题有“九十岁白石”。

图五齐白石《荷花蜻蜓图》

吴昌硕和齐白石都重创新,但也不反对模仿,他们对青藤、雪个、清湘、石田、白阳诸大家极为推崇,悉心临摹,吸收精华。在绘画方面,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菊花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他画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吴昌硕的这种画风对于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而齐白石善用单色,作品以写意为主,题材从人物、山水到花鸟、鱼虫、走兽几乎无所不画,笔墨奔放奇纵,雄健浑厚,挥写自如,富有变化,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工笔细密的写生虫鱼巧妙结合,对比之下,使拙者愈拙,巧者更巧。他的画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强烈,画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独树一格。他用色泼辣、浓艳、强烈、响亮,但绝不是浮腻甜俗、花哨轻浮、恶俗不堪,而是百色生辉、清雅静致,他是古今画家中用色最大胆、方法最多,变化最多的。而阔笔大写意花卉与工笔细密草虫鸟相巧妙结合,是齐白石花鸟画中最具个人风格特色,在画史上,也是独树一格的。陈半丁说:“吴缶老善用拙,齐白石学缶老能巧不能拙。”潘天寿亦说:“近时白石老先生,他的布局设色等等,也大体从昌硕先生来,而加以变化。从表面上看,是与昌硕先生不同,其底子,实从昌硕先生分支而出,明眼人,自然可以一望而知。”二人讲这话的潜台词是齐不及吴。但齐白石的友人胡佩衡却说:“就单从绘画的艺术性来比,无论在题材的广泛、构图的新颖、着色的富丽等方面,白石老人都远在吴昌硕以上,只有在笔墨的浑沦和含蓄上,并驾齐驱,各有不同而已。若从思想性和艺术性全面来看,白石老人更是大大超过吴昌硕。”张大千亦说:“吴昌硕与齐白石两家的画,若一定要比较问谁的更好,则我回答是齐的更好。”

在篆刻上吴、齐二人的篆刻艺术,都是推陈出新,吴的印风气魄雄伟、浑厚开阔,齐的印风恣肆苍劲、痛快淋漓,都是大写意印风的一代宗师。但吴昌硕是大写意印风的开拓者,而齐白石是大写意印风的跟随者。以此而论,吴在篆刻史上的地位要优于齐。

在书法方面,吴齐二人的篆、隶、楷、行书四体俱善,吴的书法重气势,而齐的书法重安排。齐白石对黄苗子说:“写字比画画难,一幅字的布局想不好就写不好,答应给你写的那首诗,我还要想想怎么样写。”齐对写字的布局安排尚且认真如此。而吴昌硕写字纯任自然、下笔迅疾,特别到晚年时,写石鼓文,笔墨酣畅,达到郁勃恣肆的境界。虽然二人的书法都各立了门户,但吴的功夫高于齐。

在诗歌方面,吴、齐二人均善诗,吴师唐人,齐师宋人。吴诗古奥质朴,齐诗真挚清新,各具特点。但近时有新史料披露,吴晚年文思不畅,常请人捉刀代笔。而齐白石不少诗里颇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其语言鲜活生动,晓畅通达,别具风味。很明显,齐白石诗当胜吴昌硕诗。可见,齐白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趣味猜想

猜想一:齐白石作为一代艺术大师,一生所使用的名号非常多,为何偏厚爱“白石”呢?

猜想二:我们看到齐白石老人画的虾头一般都朝左边,没有见过头朝右边的,为什么呢?

相关链接

齐白石与董其武

董其武,年出生在山西河津市固镇村,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十九岁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他坚持抗日,御寇晋绥,为国御辱。年9月,这位民国中将毅然率绥远军军政人员起义。面对董其武立下的丰功伟绩,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别人可以不授上将,但董其武不能不授上将!”毛泽东主席亲自在怀仁堂授予他一级解放勋章。

董其武虽然是一个豪放的武将,但他同样具有文人的儒情。他喜欢吟诗作词,具有很高的国学造诣,与齐白石、郭沫若等文坛巨匠多有交往。《六虾图》是齐白石赠与抗日英雄董其武将军的作品。此画作于年,画幅纵.8厘米,横34厘米,富有气势。齐白石画此作品时年88岁,正值艺术创作顶峰时期,六只“白石虾”跃然纸上,水墨淋漓,栩栩如生,焕发出永恒的艺术之美。齐白石《六虾图》,用虾的壮实鼓舞董其武的雄心,用“6”数祝愿董其武“六六大顺”。齐白石老人其实是用《六虾图》表达内心的向往,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让老百姓能够真正过上“六六大顺”的生活。董其武与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之间的“忘年交”友谊,一时传为佳话。

齐白石其人其事

1

国宝

有一年英国女王访华,请齐老作画。齐老挥洒自如,一张《牡丹醉春图》顷刻间即告完成。突然,一滴墨汁不合时宜地到了画上,观画的人群中一片惋惜声。这时的齐白石神态自若,一面劝别人不要担心,一面躬身在那墨点上轻轻勾了几笔。瞬间,一只极具神韵的小蜜蜂跃然纸上,《牡丹醉春图》顿时大放异彩,引得举座皆赞,全场爆发出一片热烈掌声。齐老风趣地对身边的翻译说:“怎么样,这小蜜蜂可算得上‘国宝’吧?”

2

画如其人

一次,齐老示范为学生们画一幅桃花。只见他大笔一挥,粗壮的树干从中拔起;抹抹点点,便是桃花满树,粲然生辉。当时的姚陆其看了后心想,老师平时常讲树干不能由低而高画,况且花多了,不符合“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但碍于师生情面,不好意思开口点破。画挂到墙上后,齐老面对画坐在团椅上,审视良久,忽然站起身,走上前去,将画一把扯下来,丢进了纸篓。此时的姚陆其既升起一股对老师的敬意,又为画的命运感到遗憾。这件事使她更加了解老师的画风、画骨与画德,更加理解老师“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马虎不得”教海的深刻含义。

注释: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中国现代名家画谱.齐白石.人民美术出版社..

[4]现代书画投资.齐白石卷.北京出版社..

[5]齐白石.白石老人自述.山东画报出版社,.

[6]吕立新,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7]陈振濂.篆刻艺术纵横谈.上海书画出版社,.

[8]彭作飚.吴昌硕、齐白石花鸟画构图对篆刻章法的运用.艺术探索,:67.

[9]沈鹏.从齐白石的诗、画、印读他的书法.中国书法,(2).

[10]刘传兵.齐白石六虾图.名作欣赏.:15.

作者:许小丽

许小丽,女,现就职于河南博物院保管部,文博馆员,致力于书、画等文物的保管和研究。

hbvolunteer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csjg/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