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贷款自动续费虚假宣传,互联网巨头
商界平台企业智库 近几年,用户被平台偷偷开通服务、被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近期,有用户称,自己在美团系APP消费的过程中,被美团偷偷开通金融贷款服务,“在美团买个菜就欠下一笔贷款”。 这个服务的开通不需要申请、实名认证或者绑定银行卡,因此直到她收到还款链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欠款。 当她询问美团客服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大多数人都开通了元月结账单,这是对优质客户的默认服务。”最终,美团免除了这位用户的贷款费用。 这个魔幻的经历登上热搜后,更多的网友提到了类似的问题,涉及的业务包括外卖、买菜、单车、打车等。 当一名消费者,想要避免被互联网平台“割韭菜”,难关可不少。拼多多也正在挥起镰刀。 1月12日,拼多多远程删除用户照片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 事件的起因是,微博网友“白一阳啊”称,参与拼多多邀请新人返现活动时,发现其涉嫌欺诈消费者。原本活动页面显示“邀请首次使用拼多多新用户1人,直接提现元”,但邀请后发现获得的是随机金额,而且没有到元不能提现。 之后该网友找到拼多多客服理论,并表示有邀请新人的全程录像,以及重要截图拍照证据,但不久后其手机系统提示:“检测到‘拼多多’已删除照片或视频。”在检查手机后,该用户发现,本应在手机相册里的截图,却到了回收站里。 “白一阳啊”微博截图 这让“白一阳啊”质疑,拼多多不仅利用福利活动欺骗消费者,也严重侵犯消费者的隐私。 之后,拼多多发文,承认“误删”了用户手机的图片,表示将对产品进行改进,在拍照完成并编辑后,将不会再删除拍照的原图。但对于新用户邀请福利欺诈消费者的问题,只字未提。 围绕美团、拼多多发生的“坑用户”事件,并非个例。在投诉网站上、社交媒体上,许多用户表示自己曾遭遇过类似的“陷阱”。 这些遭遇,不仅仅撕下互联网平台的面具,也为消费者敲响“警钟”——这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坑”。 网贷陷阱:谁不知不觉让你背上贷款? 1月6号,微博用户 做减法的葱姑娘称莫名其妙地多了一笔贷款,但自己并没有贷款需求,也从未申请贷款类服务。打电话咨询美团客服后,“葱姑娘”才知道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美团外卖和美团买菜偷偷开通了“先消费、后还款”的美团月付,不知不觉便欠下美团多块钱,而且已经逾期两个多月,光利息就十块钱。 在“葱姑娘”分享了自己的被坑经历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曾无意中被开通美团月付并欠下了各式各样的贷款,有十几块的外卖订单,也有1.5元的共享单车骑行费。这些消费都被优先使用美团月付额度支付,用户不经意间就背上了贷款。 去年5月29日,“美团月付”正式上线,加上之前的试运营时间,总共推出了一年半左右。 美团官方数据表示,美团月付可有效提升美团的支付订单转化率,用户在开通美团月付后,餐饮、休闲娱乐等本地生活类消费订单量平均提升超20%,交易金额平均提升超15%。 为了方便美团月付的开通,之前用户在美团APP内开通会员或绑定银行卡时进行的实名认证及上传的身份信息,都可以直接应用到美团月付,无需再次认证开通。 为了吸引消费者使用,美团月付把开通提醒和领红包进行了绑定,在美团的付款页面,选择支付方式时,“美团月付”的下方写着“推荐使用,本单立减最高88元”“免费领3元红包”等优惠信息。 点开红包时,APP会弹出“是否开通美团月付”的选择,但红包界面中并无美团月付的详细介绍,很多用户为了领红包,迅速点击确认,一键开通了这项金融服务,但并不明白美团月付是什么。 只要用户“不小心”开通美团月付,美团系APP便默认将其设置为“优先付款方式”。之后用户在美团系APP上点外卖、团美食、打车、买菜时,不知不觉中开始了贷款消费。 美团APP支付页面截图 同时,在临期还款时,美团也不会进行催款通知。美团月付固定每月1号出账、8号还款,最长有38天免息期,这期间不会有任何催款提醒。 直至贷款产生利息后,才会有短信提醒用户还钱。不过这些催款短信大多会被当成垃圾短信处理,而美团APP内没有其他页面、弹窗等提醒,只能由用户选择点击进入美团月付页面主动还款。 另外,即便用户的月付账单出现逾期,也不会限制其消费,这导致用户对贷款消费没有感知,利息越滚越高。如果美团月付还款逾期,会按照0.05%的日利率来收取逾期利息,年利率高达18%。 随着网贷平台整治不断深入,各种P2P高利贷被金融监管机构严厉打击,从市场清退。于是,打着合规、低利息旗号的互联网金融借贷产品争相上场,利用更隐蔽的套路变相增加借款费用。 美团支付的网贷陷阱风波之前,类似现象早已发生。 年,同程旅游旗下的网贷产品被指通过出售“借款提速包”,变相收取“砍头息”。用户反映在同程旅游APP的“提钱游”借款0元的同时,还需购买一个价格为元的“借款提速包”,借款0元被扣除元,实际到账只有元。 之后,同程金服召开发布会,回应称“借款提速包”已因客户投诉而全面下线。提速包消失后,又出现元的钻石会员费,在黑猫投诉,同程金服有多条的投诉量,大多诉求都是退回会员费。 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应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力度,帮助其养成审慎的习惯;平台在设置所谓增值服务时需以醒目的方式提醒借款人,不得将捆绑商品或服务作为默示同意的选项给借款人下套。”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 欺骗消费者的争议事件,不仅发生在网贷领域,从在线教育、直播电商,到会员电商,都乱象丛生。 过去一年,在线教育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也成为了消费者需要谨慎避险的新“坑”。 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搜索,可以看到关于在线教育成千上万的投诉信息,其中部分与各类教育机构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有关。 以赛优教育为例,其最早从导游培训切入教育培训市场,并以在线直播的形式开展业务。一位消费者曾在年7月发帖投诉,赛优教育工作人员散播虚假信息,以非旅游专业以后不得报考导游证为由诱导消费者报名。 在投诉网站上,许多消费者都声称,收到赛优教育“轰炸式”的短信和电话推广,而对方捏造了一些考试报名要求,以欺骗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付费和培训。 来源/赛优教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5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12月感恩持续迎新签到送祖玛mi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