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原创

明玥

1

闲来刷微博,看到一位博主京城甜夹脆写的——什么样的姑娘比较容易母胎SOLO或者长期单身?

第一条就是“虚假努力”:

为了脱单而努力,但是不能分清楚“接近”和“成为”,总是进行低效的自我提升,并把这种“提升”当作婚恋市场上的高额对价,进而高看自己,低看别人。

比如很多女孩子会按照某些情感专家,生活博主等各种小布尔乔亚式的提高自己的建议,更多爱好,更多仪式感,比如学油画,茶艺,钻研厨艺,到处旅行等等。

这本身没问题,但是这样做很容易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这种爱好,和经历当做一个非常“像样”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培养走马观花的爱好,经营人设的活动就像越阶级的消费,很容易让人有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感觉,但是从而把这些当做婚恋市场上真实筹码——这种自我提升的文艺活动,很难真正交换到哪怕超越半个阶级的亲睐,怡情尚可,交换远远不够。

身边有女孩子或者透支消费,朋友圈精致,仪式感十足的生活,却因为自己“过的精致”,对“不那么精致”但其实其他各方面水平和自己属于同一分数段位的男性,有种深深的看不起,也许需要反思自己优越感的来源。

接近美并不能成为美,接近高级不等于拥有高级,消费文艺不等于变得可爱。

看完,我的感觉就像是,脑门上中了两枪。

2

作为一个20多岁时过得混混沌沌的人,我太了解这种状态了,我也在很多女孩身上看到过这种状态。

甚至,她们尚还不仅是为了“脱单”做这些,她们会把这些当做所谓的“提升自我”的核心内容去做。

比如说,我常写文章说,年轻人要去大城市,特别是女孩。

然后就会有人来给我留言说:

女孩子是应该去大城市见见世面,到时候不会那么被动。

我真的是急死了,“见世面”和“不被动”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好吗。

我让你们去大城市,意思是去那里发展自我,开展人生,争取到更多可能和机会,增长实力,追求资源,更新价值观和方法论。

这些,才是“不被动”的基础。

相比之下,你见过世面有什么用?

你吃过法国大餐,去过两个迪士尼乐园,收过CHANEL包包作礼物,住过五星级酒店,上过私人飞机又怎么样呢?

这些世面,对于应付需要你“不被动”的时候,并没有毛线用啊。

去大城市,如果只为了见世面,胃口是调高了,但能力没有增长,那也只是一种虚假努力。

3

更多人的虚假努力,就是博主说的这种,培养更多小资爱好,更多仪式感,进而自我感觉非常精致。

进而看不上只穿优衣库,为了加班可以睡在办公室的人们,“没有生活的土(DIAO)鳖(SI)”。

以前的我,也以为懂许多东西,培养些闲情逸致的爱好,会显得有魅力。

所谓的“造女神”模式,一个女孩会插花,会弹钢琴,烤蛋糕,画油画,养多肉……便是一个美好的大家闺秀。

女生会羡慕你,男生会认为你很白富美,所有人都觉得你热爱生活,很高雅。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一切不是那么回事。

假设两个女生硬件条件相同,其中一个会以上所有小资爱好,另一个在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曾经做出过有影响力的业绩,我当然会认为第二个更牛逼。

跟一些从世俗角度看条件不错的男生也聊过,他们也更倾向于后一种。

理由是觉得第一种女孩有故意造人设之嫌,揭开那些表表面面的美好,里面你也不知道有什么,而且做那些事情的门槛太低了,是个女人也都能学起来啊。

而第二种,能够在自己选择的领域拼搏,敢经历市场检验,这是一种生命力丰盛的体现——即使她不是什么都懂,但是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要比学过很多东西,酷多了。

反过来说,学同样的爱好,对不同的人效果也不一样,比如樊胜美和安迪两个人都去学插花。

此事对樊胜美不加分,甚至扣分,你一个衣食住行都没解决,还没站稳脚跟的人,去搞贵妇爱好,这不明显是冲着抬高婚恋价值,赶紧变现去的吗?

安迪一个拥有事业学历和高级圈子的人,去学着做这些,却能够软化她的女强人人设:原来她有这么女人味,热爱生活的一面啊,大加分。

谁是一个独立完整且美而酷的人,不言而喻。

这个方面,男生比我们精明多了,而且是一代比一代精明,现在都能够立刻看穿人设。

初入社会的时候,明明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差不多的男女,男生普遍更重视事业成长,建立有效人脉,拼命让家里给买房子出首付。

而女生,可能骨子里认为“我是个女的,我只要能养活自己就够了”,对事业、人脉、房子都不发力。

几年之后,已然差距明显。

单身或是已婚的,都难免被动,因为实力摆在那里啊。

4

还有一种潜在的虚假努力,是“读书”。

最近有好几个工作几年的朋友,都来问我,你说我要不要出国读个书。

我问,你是打算去圆一个梦,镀点儿金,还是准备获得事业上升级,或者移民,这是你蓝图的一部分?

对方答不上来。

让我想起木大妈的一段话:

中国女人太爱学习了,各种培训班也好,课程也好,我看除了编程专业,70%都是女性,但又学不到点子上,只会死读书。

这是你的路径依赖。从小到大,能让你痛快一点的只有读书,离开了书,处处都是生活压力,所以你们思想上有困扰想读书,职业上有困难想读书,择偶不顺利想读书,甚至从爹妈手里要不来钱也想读书。

一拍大腿,就是这样,许多人尤其是女生,去读书不是真的为了要发展什么,而是逃避。

我不是说读书不好,但读书和其他事情一样,要放入到整个人生的大图景里去考虑。

你当高管需要国外的MBA学位,你做科研需要深造,你职业技能发展需要专业训练,那么该读的当然要去读。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回避战场,不想面对生活压力,或者只是贴个标签,那还是虚假努力啊。

对大多数人而言,大学(或研究生)毕业之后,读书就变成了实现个人成功的方法之一,理论是拿来指导实践的,但不是终极目标。

拼命读书的,应该是考学的时候啊,是决定你拿哪个学校的毕业证的时候啊。

这个阶段过去后,人都是出了社会就拿综合实力正面竞争,不存在谁读书多谁就一定更成功的充分条件。

我也很喜欢读书,但我知道那不是决定项。

这就跟好多人在化妆美容上,花了过多力气是一样的。

有的博主都会告诉你,怎么样才能像好莱坞女星一样,50岁还又美又成功呢?

因为她们每周都健身四天,各种保养都非常严格呢。

然后你就以为,我只要这样做,各种健身保养,我也能成为她们。

但她们之所以是她们,并不是因为她们健身保养,那只是她们工作生活大厦的基础。

她们更大的魅力来源在于从年轻开始拥有的事业、名望、作品,以及这条路上追逐时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老实说,做好基本保养,生活方式上了轨道,花点时间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妆容,后续一直延用,这就足够用了。

如果每一天都花好几个小时在这些事情上,那其实投资回报率很低。

“让自己没有短板,同时找到你擅长和喜欢的那条长板,把它修炼到突破天际。”——晴予

人间很值得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