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行知中学学年期末考试高一
上海市行知中学学年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分钟满分:分 一、积累运用(15分) 1.按要求填空。(6分)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3)黄庭坚作诗讲究“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比如其《登快阁》一诗中“落木千山天远大”一句就是化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亦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4分) 1)某校举行了一场小型义卖活动,当地报刊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发表了一篇新闻稿。以下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义卖活动如期举行》B.《今天增是因吹斯汀》 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D.《情满天下爱溢乾坤》 (2)小明顺利通过了春考,被自己心仪的大学录取,以下诗句最适合他此时心情的一项是()(2分) A.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B.若教仙桂在平地,更有何人肯苦心。 C.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D.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3.根据《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判断正误。(5分) (1)多数中国人至今依然有着“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表现。() (2)中国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原因是:文字不是人们生活的必要媒介,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有语言等传情达意的方式;人的生活是定型的,不需要文字帮助记忆。() (4)中国乡土社会,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一个人的“圈子”是固定的。() (5)杜甫自称“京兆杜甫”,史书又说他是襄阳杜氏,说明相较血源而言,籍贯与地缘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9题。(14分) 谈谈中国的传统文化 张岱年 ①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是独立发展的,形成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典型。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在中国本土却没有起到变革的作用。十六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至十七世纪中叶起,逐渐形成西方近代文明,中国则落后了。到十九世纪,中国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人民发愤图强,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站起来了”。救亡图存问题的解决,在历史上将会日益显示出非常伟大的意义,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②中国在近代的落后,表明近代中国文化存在一些严重缺点:中国没有孕育自己的近代实验科学,又没有产生近代民主制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与“民主”,确实揭示了文化改造的主要任务。尽管中国没有产生自己的实验科学,但是,中国古代的科学知识也还是相当丰富的。 ③在文化问题上,要避免两种不正确的倾向,即既要反对全盘西化论,也要反对中国文化优越论。早在二三十年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胡适之先生,主张中华文化优越论的是梁漱溟先生。我提的口号是“文化创造主义”,即“综合创新论”。多年来我一直就是这个观点,中体西用我反对,西体中用我也反对,应当运用唯物辩证法,把中西文化各自的贡献综合起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 ④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是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培养民族自尊自信,需要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在不是讲得太多,而是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扬。所谓批判继承,当然是要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要把优秀的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⑤一些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缺乏了解,光羡慕西方文化。其实,中国古代有许多深刻思想,但是因为中国古书的文字简要,有时就很难理解,不像西方著作长篇大论讲得那么详细。中、西哲人各有短长,中国古代思想家虽论证欠缺,但也直截了当,意蕴丰富,废话不多。 ⑥中国文化主要还是儒家的。有学者认为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家思想,因为孔子、孟子很少讲本体论,第一个讲本体论的是老子。我认为《易传》还是儒家思想,这是很明显的用老庄思想解《易》是可以的,但用象数、纳甲之类说《易》,那就近于迷信了。我们应抓住中国文化的主流,并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 ⑦简言之,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是“以和为贵”。 ⑧“以人为本”还体现了人格价值思想。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有人对此不了解,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在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自律”。事实上孔孟讲的就是人的“自律”。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⑨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春秋时期的史伯说“和实生物”,“以他平他谓之和”,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和”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但是,如果只强调斗争,最后将同归于尽。西方也不是不讲“和”,但更强调“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而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如果再继续相互残杀,那么人类就没希望了。“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⑩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世界的意义,概括说起来就是能够有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与自然,道德与生命三种关系。 ?作为一个中国人,确实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弘扬我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中国文化的新形态,是我们当代人的庄严任务。 4.《易》是五经之一,请写出其他四经《》《》《》《》(2分) 5.第①段中“站起来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阅读第⑨段,概括“和”的含义:(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全文看,作者主张对待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最优秀的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 B.中国文化存在的严重缺点是没有自己的实验科学和自己的民主制度。 C.从全文看,文章重点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客观分析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呼吁运用唯物辩证法,把中西文化各自的贡献综合起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 D.中国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糟粕与精华并存,又有主流支流之别。所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弘扬的是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 9.请用简要的文字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字左右。(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像月光与玫瑰同时出现 宁白 ①最近读柳鸣九先生的《种自我的园子》,其中有记述朱光潜先生一文,这让我想起我的大学美学老师。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入杭州大学夜大学,学习中文。同学中,大多是在田埂、草原、森林中历经了艰难的回城知青,胸无文墨,心思补学,个个粗粝而饥渴。对我来说,美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五十多岁的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舒缓简约,每次上课,人都很齐。 ③那天,老师正讲着朱光潜先生的美的移情理论,循循诱导人的心境和意识在审美中的作用,突然,灯灭了,教室里一片漆黑。同学中出现了惊讶和纷乱,但老师只是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就还是继续着她的讲解。这时,我看见月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进来,照在靠窗的一排学生身上,黑暗中的教室有了亮光。穿着裙子的老师在课桌间走动,颀长的身影朦胧、飘逸。教室里忽然有了非同寻常的安静,老师所讲的“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往复回流”这样陌生而新鲜的内容,让我们似乎受了一次洗礼。以至下课前灯亮了,大家仍然没回过神来。 ④每个同学都记住了这堂课,记住了在黑暗中听讲时自己的心理感受。我还牢牢记住了朱光潜这个名字。 ⑤不久后的又一堂美学课,老师由她的先生背着进了课堂。我发现,老师的小腿绑着石膏。她微笑着向我们致歉,身靠讲台,依然站着。这堂课讲了美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还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论述。我记住的话是,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生疏而富有哲思的话题,又觉得美妙而温馨,似乎在一片荒芜的田野暗处,看到了一盏暖暖的灯。 ⑥我去买了朱光潜先生的书看,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5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沉淀自己此文无价
- 下一篇文章: 龙华经真版全文伟大圣人临世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