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闻不如一见

??早就听闻著名收藏陈凤九先生将其珍藏的余件文物捐献给苏州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吴博物馆,却一直无缘得见真容。

??年12月16日一早,我们一行20人在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理事王金南老师的带领之下驱车前往位于苏州浒墅关上塘大运河明清风光带的苏州东吴博物馆。博物馆临近开发区鸿禧路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的门口,建筑面积达多平方米,设有千镜堂、青瓷斋、集古堂、铜韵吴风及中华石雕艺术廊等“四厅一廊”总计有多件珍贵藏品,分为铜镜、青瓷、石雕、唐三彩、陶器、铜器、唐宋瓷器、紫砂、杂件等九大系列。

??穿过青瓦白墙、古色古香的院门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群高大石雕包围着的灰色现代建筑——苏州东吴博物馆临时馆。墙上镶嵌的金色馆名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吕章申先生题写的。此时,馆长陈凤九先生已经热情地出来迊接。我们随着陈馆长和王金南老师拾阶而上,进入馆中。在接待厅宾主简短介绍之后,陈馆长亲自带队参观并兼任解说。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三层平米的馆舍、四厅一廊”、九大系列的展品令我们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其丰富性、珍贵性皆难以言表,此篇短文只是对当时印象的追记而已。

二、?青瓷梦里江南

??在手拿钥匙的保安引领下,我们首先进入青瓷斋。斋名为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所题。众所周知,瓷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但瓷发明之目的却鲜有人知。瓷器无论是材质、颜色上还是在器形、功能上都是模仿玉而发明的。此为陆羽所言“类玉”、“类冰”的意义所在。而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更是反映了越窑“秘色瓷”之如玉一般晶莹而含蓄的优越性:或碧玉般晶莹、或嫩荷般透翠、或层峦叠翠般舒目;春风又绿、令人不由梦回江南。

??青瓷是中国瓷的典型。其饱含文化韵致的质地与器形;其如梦幻般神秘的釉色都是无以伦比的。东吴博物馆的青瓷以越窑为主,正是地方特色的体现。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瓷窑。越瓷自东汉至北宋持续烧制了多年,有“母亲瓷”之称。越窑青瓷胎薄、釉均,色如天青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青瓷在镰仓时期伴随禅宗传入日本后既成为禅宗美学的代表;越瓷更是成为日本贵族阶层追捧的唐物。

??东吴青瓷鹰尊一级文物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诗经中的这首鸱鸮诗乃“周公救乱”之作。

藏于东吴博物馆的这件青瓷鹰尊其实就是猫头鹰尊。猫头鹰古称鸱鸮。殷商族图腾"玄鸟"不是燕子,是鸱鴞;猫头鹰是上古时期吉祥的标志,后来也演化为沟通人间天神与天地之间的神鸟。鸱鸮崇拜文化现象的实质是古物候历法与天文历法的统一。此鹰头尊不但器型十分完整,而且釉色自然、匀润,工艺精湛。鹰体以为罐,鹰爪设计成四系,鹰头生动,圆目勾喙,腹两侧刻划双翼,鼓目有神,羽毛丰盛,双足而立,造型罕见,是一件越窑瓷器精品

??

北朝青瓷莲花尊

一级文物器;

??身采用堆贴、刻花、高浮雕等装饰手法,纹饰有宝相花、飞天、神兽、蟠螭、莲瓣纹等。通体施釉,釉色青翠晶莹,积釉处色如翡翠。颈部有飞天纹饰。此尊器型高大,气魄雄伟,造型优美,制作精致,是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腹部的浮雕莲瓣是莲花尊的重要造型特征,俯视时向外伸展的层层莲瓣宛如盛开的莲花。小乘佛教讲究涅槃——即舍弃肉身才得以涅槃。如果回溯历史,我们发现吴晋时期流行的作为死者灵魂的栖息物或寄托物的谷仓罐这时已消失无踪,莲花尊很有可能是取代谷仓罐的随葬品,它不仅可安放灵魂,而且加入了佛教因素,能超度死者亡魂,使其免于轮回之苦,进入涅槃境地。可以认为莲花尊是佛教与中国古代灵魂观念结合的产物。

三、?镜里乾坤一鉴开

??

东汉“吴王”画像铜镜

??一级文物圆形;

??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连珠纹。四枚连珠带圆座乳钉将主纹分为四区。一区为一人须冠怒竖,长髯飘起,头颈歪侧,右手持长剑置于颈下,左侧榜题“伍子胥”;一区为一人头戴冠,身着交领宽袖长袍,于帷帐之中席地而坐,右侧榜题“吴王”;一区为两女子并立,头戴冠,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衣角曳地,双手拱于胸前,两侧有一提梁壶,左侧榜题“越王”;一区为一人端坐,右侧一人持杖斜倚肩上,中间榜题“范蠡”。此正是广为流传的吴越更霸的故事。

??图中的范蠡显得谦恭而得意,仿佛美人计已经得逞;伍子胥则无法掩饰其无奈和悲愤、似乎看到了吴国覆灭的命运。古人将此生动的形象铸刻于铜镜之背,仿佛在时时提醒镜中之人勿贪恋温柔之乡;不忘初心,以史为镜!

??

高士博弈镜

??此高士博弈镜直?径18.5厘米,圆形,圆钮,莲瓣钮座,亚银白光泽,品相甚佳。镜体满布而绘林泉山水之境:瀑悬危石、云绕巉岩。左见洞仙修行,右有虎迹猿踪。镜面的主纹饰为四名仙人围坐一棋枰,坐而论道、手谈不辍。此镜常被误认作“商山四皓”图,但实为“仙人对?弈图”,所绘即烂柯一局的故事。烂柯山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朝中期(公元年-年)虞喜的《志林》。而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年-年)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梁武帝(公元年-年)任肪《述异记》等诸多史科中都有记载。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将这个奇幻的故事铸刻于铜镜之背,似乎在述说着时间的秘密。在镜与背的辗转反复之间,我们仿佛已穿越千年。

四、?千年剑气兵犹寒

??吴越铸剑将师干将、莫邪及欧冶子均被尊崇为神话般人物,宝剑之称由此始也。《史记?吴世家》载“季札赠剑”史事,成为我国冶金史上的一段佳话,流芳百世。吴越宝剑质精物美,冠绝天下,为人艳称,视之如宝。东吴博物馆收藏不少吴越青铜兵器,尤其是铜剑达30余件,精品珍品迭出,充分显示了吴越文化铜兵器的辉煌。在这些珍贵的吴兵越剑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下面这两件:

越王者旨於赐剑

通长56.8厘米,身宽4..8厘米,柄长9..8厘米,首径3.7厘米。剑锋锐利,剑刃前部束弧,身有棱脊,宽格,圆实茎上双凸箍,圆盘首。通体合铸而成。剑格銘双钩鸟虫篆八字“戉(越)王戉(越)王,者(诸)旨(稽)於睗”,两面格式相同。越王者旨於赐剑迄今见发表的共有四件:1,二十世纪30年代于安徽寿县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2,传出寿县,此剑与前器“同铭异器”,现藏北京故宮博物院。3,亦为寿县出土,现藏国家博物馆。4,年江陵雨山九号楚墓出土,今藏江陵县博物馆。此为第五件。者旨於赐是越王勾践之子,史载鼫与,《竹书纪年》作鹿郢,《左传》作适郢,金文为者旨於賜,在位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此剑在东吴博物馆的诸多剑藏中并不显眼,但相当珍贵。剑柄铸有两道凸箍,用于缠缑方便握持。而这在“越王勾践剑”上没有,说明春秋时吴剑已吸取楚剑的这一优点。有人将这把剑认作传说中的湛卢剑,但理由甚为牵强,不足为道。

鱼肠剑

青锋未露匿鱼肠,犹伴梅枝凤鲚香。

断刃还穿三铠甲,唯君千古美名扬。

??这是一首咏鱼肠剑的小诗,说的是专诸刺王寮的故事。专诸所用即为鱼肠剑。《史记.刺客列传》、《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皆有所载。鱼肠剑,也称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东吴博物馆这款鱼肠剑长40CM。为战国时期兵器,其在诸多名剑中显得十分小巧,或可藏于鱼腹、或可卷入图轴。

五、?小结

??

?东吴博物馆两个半小时的参观虽然对于我们而言无异于走马观花。但一年半之后,我们的内心仍然留下了惊艳与思考。

??至今我们仍然惊艳于东吴博物馆藏品的珍贵与文化并存、高古与精美同辉的品质。其次,我们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藏品相关的历史研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而最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