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

所属类别:

植物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tinctorius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主产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红花

拉丁学名

CarthamustinctoriusL.

别称

红蓝花刺红花

二名法

Carthamustinctoriu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桔梗目

亚目

红蓝花

菊科

亚科

管状花亚科

菜蓟族

红花属

红花

分布区域

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地理分布

4主要品类

5栽培技术

6病虫防治

7主要作用

8现代研究

9同类鉴别

折叠形态特征

红花(共3张)红花是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总苞片4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

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花果期5-8月。[1]

折叠生长环境

红花喜温暖、干燥气候,抗寒性强,耐贫瘠。抗旱怕涝,适宜在排水良好、中等肥沃的砂土壤上种植,以油沙土、紫色夹沙土最为适宜。种子容易萌发,5℃以上就可萌发,发芽适温为15~25℃,发芽率为80%左右。适应性较强,生活周期天。

⑴水分:红花根系较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空气湿度过高,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各种病害大发生。苗期温度在15℃以下时,田间短暂积水,不会引起死苗;在高温季节,即使短期积水,也会使红花死亡。开花期遇雨水,花粉发育不良。果实成熟阶段,遭遇连续阴雨,会使种子发芽,影响种子和油的产量。

红花虽然耐旱,但在干旱的气候环境中,进行适量的灌溉,是获得高产的必要措施。

⑵温度:红花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在4~35℃的范围内均能萌发和生长。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植株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孕蕾开花期遇10℃左右低温,花器官发育不良,严重时头状花序不能正常开放,开放的小花也不能结实。

⑶光照:红花为长日照植物,日照长短不仅影响莲座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影响其开花结实。充分的光照条件,使红花发育良好,籽粒充实饱满。

⑷营养:红花在不同肥力的土壤上均可生长,合理施肥是获得高产的措施之一,土壤肥力充足,养分含量全面,获得的产量就高。

⑸土壤:红花虽然能生长在各种类型土壤上,但仍以土层深厚,排渗水良好的肥沃中性壤土为最好。[2]

折叠地理分布

原产中亚地区,苏联有野生,也有种植,日本、朝鲜都有种植。国内河南、新疆、甘肃、山东、浙江、四川西藏也有种植。中国在上述地区有引种种植外,山西、甘肃、四川亦见有野生者。

折叠主要品类

怀红花:又名淮红花。产于河南温县、沁阳、武陟、孟县一带(旧时怀庆府)者。质亦佳。杜红花:产于浙江宁波,质佳。

散红花:产于河南商丘一带,质亦佳。

大散红花:产于山东。

川红花:产于四川。

南红花:产于中国南方者(一说指产于四川南充者)。

西红花:产于陕西。

云红花:产于云南。

以上均以花色红黄、鲜艳、干燥、质柔软者为佳。

红花饼:又名片红花。为红花趁鲜捣泥,摊成薄片状,晒干入药者。

折叠栽培技术折叠选地播种

选地:红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要获得高产,必须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均匀,排水良好的中、上等土壤。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前茬以大豆、玉米为好。

种子准备: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红花品种有红花2号和新红花1号。

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应立即进行耕翻、施肥、灌溉。亩施1~1.5吨农家肥,8~10㎏尿素,8~10㎏磷肥,1㎏锌肥,速效钾低于㎎/㎏以下的地块亩施3—5㎏钾肥。在翻地前全部做基肥均匀撒施地面,然后深翻入土,耕地质量应不重不漏,深浅一致,翻扣严密,无犁沟犁梁,可采用秋灌、冬翻、春耙的整地方式。整地质量应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化除:耙地前亩用氟乐灵80~ɡ兑水30㎏进行土壤处理,用机力喷雾器均匀喷雾,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后立即用轻型圆盘耙,耙摩使药土混匀,耙摩深度4~5㎝。

播种:

⑴播种期的确定:在5㎝地温稳定通过5℃以上时即可播种,时期早播可以提高产量本地区红花的适宜播种期一般在3月下旬~4月初。

⑵播种方法和播种量:播种方法采用谷物播种机条播,45㎝等行距播种,播深4~5㎝,每米落种50粒,落种均匀。播行端直,播深一致。不重播、漏播,覆土严密,镇压踏实,每亩播量2~2.5㎏。

折叠田间管理

苗期田间管理 

⑴间苗:红花出齐苗后就可以开始间苗,将苗间开苗距1~2㎝,这样有利于促进幼苗生长均匀一致,

⑵定苗: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开始定苗,株距5~7㎝,去小留大、去弱留强。

⑶亩留苗密度:高肥力土壤红花分枝能力强,亩留苗密度较稀,平均株距7㎝。亩留苗密度2.1万株。中肥力土壤平均株距6㎝。亩留苗密度2.4万株。低肥力土壤红花分枝能力弱,亩留苗密度较密,平均株距5㎝。亩留苗密度2.9万株。

⑷及时中耕、除草:播后遇雨及时破除板结,拨锄幼苗旁边杂草。第一次中耕要浅,深度3~4㎝,以后中耕逐渐加深到10㎝,中耕时防止压苗,伤苗。灌头水前中耕、锄草2~3次。

红花种植

分枝期至开花期田间管理

⑴施肥:红花是耐瘠薄作物,但要获得高产除了播期施用基肥以外,还要在分枝初期追施一次尿素,增加植株花球数和种子千粒重。结合最后一次中耕开沟追肥,沟深15㎝左右,每亩追施尿素8~10㎏,追后立即培土。

⑵灌水:第一水应适当晚灌,在红花分枝后中午植株出现暂时性萎蔫时灌头水。灌水方法采用小水慢灌,灌水要均匀。灌水后田内无积水。一般情况下在红花出苗后60天左右灌头水,亩灌量60~70方。从分枝期开始灌头水,开花期和盛花期各灌一次水。以后根据土壤商情控制灌水,不干不灌。特别是肥力高的下潮地控制灌水是防止分枝过多、田间郁蔽、预防后期发病的关键措施。红花全生育期一般需灌水3~4次,灌水质量应达到不淹、不旱。灌水方法可采取小畦慢灌,严禁大水漫灌。

折叠适时收获

⑴收花:以花冠裂片开放、雄蕊开始枯黄、花色鲜红、油润时开始收获,最好是每天清晨采摘,此时花冠不易破裂,苞片不刺手。特别注意的是:红花收花不能过早或过晚;若采收过早,花朵尚未授粉,颜色发黄。采收过晚,花变为紫黑色。所以过早或过晚收花,均影响花的质量,花不宜药用。

⑵收籽:当红花植株变黄,花球上只有少量绿苞叶,花球失水,种子变硬,并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时,即可收获。一般采用普通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

折叠病虫防治

⒈锈病

危害情况及症状:土壤和种子带菌、连作栽培、高湿等是导致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是锈病孢子侵入幼苗的根部、根茎和嫩茎,形成束带,使幼苗缺水或折断,造成严重缺苗。随风传播的孢子常侵染红花的子叶、叶片及苞叶,形成栗褐色的小疱疹,破裂后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发病严重时,造成红花减产。

防治措施:一是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二是进行轮作栽培,使用不带菌的种子;三是控制灌水,雨后及时排水,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四是红花收获后及时清园,集中处理有病残株;五是在发病初期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0%三唑酮乳油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倍液防治。

⒉根腐病

由根腐病菌侵染,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尤其是幼苗期、开花期发病严重。发病后植株萎蔫,呈浅黄色,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烧掉,防止传染给周围植株,在病株穴中撒一些生石灰或快喃丹,杀死根际线虫,用50%的托布津0倍液浇灌病株。

⒊黑斑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在4~5月发生,受害后叶片上呈椭圆形病斑,具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清除病枝残叶,集中销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发病时可用70%代森锰锌~倍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

⒋炭疽病

为红花生产后期的病害,主要为害枝茎、花蕾茎部和总苞。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用30%菲醌25克拌种5千克,拌后播种;用70%代森锰锌~倍液进行喷洒,每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要注意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抑制病原菌的传播。

⒌钻心虫

对花序危害极大,一旦有虫钻进花序中,花朵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在现蕾期应用甲胺磷叶面喷雾2-3次,把钻心虫杀死。在蚜虫发生期,可用乐果0倍喷雾2~3次,可杀死蚜虫。

⒍猝倒病

猝倒病是红花上重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红花产量和品质。主要危害幼苗的茎或茎基部,初生水渍状病斑,后病斑组织腐烂或缢缩,幼苗猝倒。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该病多发生在土壤潮湿和连阴雨多的地方,与其他根腐病共同为害。

防治方法

⑴农业防治。重病田实行统一育苗,无病新土育苗。加强苗床管理,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适时浇水,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⑵药剂防治。

①采用营养钵育苗的,移栽时用15%绿亨l号倍液灌穴。采用直播的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0倍液或50%拌种双粉剂g对细干土kg制成药土撤在种子上覆盖一层,然后再覆土。

②出苗后发病的可喷洒72.2%普力克水剂40D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倍液。

常用药剂绿亨l号、甲基立枯磷、拌种双、普力克、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克露、安克·锰锌。

折叠主要作用折叠药用

红花(共3张)红花的花入药,通经、活血,主治妇女病。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②《汤液本草》:辛而甘温苦。

归经:入心、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成方功能

⑴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⑵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与桃仁、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等同用。

⑶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⑷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⑸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⑹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入散剂或浸酒,鲜者捣汁。外用:研末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或胃肠出血,腹部绞痛,妇女月经过多。主要与红花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有关。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少数病人出现头晕、皮疹和一过性寻麻疹等。与红花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和过敏反应有关。红花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误用,二是用量过大。因此临床上对孕妇应忌用,有溃疡病及出血性疾病者应慎用用量(煎服)不宜大,以3~9g为宜。

用药配伍

⑴用于冠心病,可与川芎、丹参等同用。

⑵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瘀血肋痛,痈肿及吐血而有瘀滞者,可与桃仁、乳香、没药等同用。

药方选录

①治女子经脉不通,如血膈者:好红花(细擘)、苏枋木(捶碎)、当归等分。细切,每用一两,以水一升半,先煎花、木:然后入酒一盏,并当归再煎,空心食前温服。(《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热病胎死:红花酒煮汁,饮二、三盏。(《妇人良方补遗》)

③治胎衣不下:红花酒煮汁,饮二、三盏。(《产乳集验方》)

④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一两。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金匮要略》红蓝花酒)

⑤治一切肿:红蓝花,熟揉捣取汁服之。(《外台秘要方》)

⑥治喉痹壅塞不通者: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差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浓绞取汁,如前服之。(《海上集验方》)

⑦治聤耳,累年脓水不绝,臭秽:红花一分,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细研为末,每用少许,纳耳中。(《圣惠方》)

⑧治跌打及墙壁压伤:川麻一分,木香二分,红花三分,甘草四分。均生用,研末,黄酒送下。(《急救便方》)

⑨治褥疮:红花适量,泡酒外搽。(《云南中草药》)[3][4]

折叠染色

古代可以染红色的染料虽然还有茜草,但茜草为土红、又需要较为复杂的媒染工序,而红花所染为“真红”,而且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其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在古代无染料价值,而在现代常用于食物色素的安全添加剂;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沉积在纤维上,获得具有一定牢度的红色衣物。

古人采用红花泡制红色染料的过程如下:将带露水的红花摘回后,经“碓捣”成浆后,加清水浸渍。在中性条件下,黄色素溶解,用布袋绞去黄色素(即黄汁),这样一来,残花中剩下的大部分已为红色素了。之后,再用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冲洗,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即可得到含有红色素的残花饼。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称之为“杀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到日本等国。如要长期使用红花,只须用青蒿(有抑菌作用)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处理,制成“红花饼”存放即可。待使用时,只须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几次,红色素溶解出来,便可进行染色了。最后用乌梅酸性水处理一道,相当于固色,红色淀生成,染色过程结束。“红花饼”在宋元时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广。

另外古代把红花素浸入淀粉中,也可以做胭脂。

折叠现代研究折叠化学成分

⑴花含红色的和黄色的色素,从中分离得到:红花甙(carthamin),前红花甙(precarthamin),红花黄色素(safflowyellow)A及B,红花明甙(safflominA)A。又含多酚类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加啡酸(caffeicacid),儿茶酚(cate-chol),焦性儿茶酚(pyrocatechol),多巴(dopa)。还含挥发性成分八十余种,已确定结构的有:乙酸乙酯(ethylacetate),苯(benzene),1-戊烯-3-醇(pent-1-en-3-ol),3-已醇(3-hexanol),2-已醇(2-hexanol),(E)-2-已烯醛〔(E)-2-hexenal〕,3-甲基丁酸(3-methylbutyricacid),2-甲基丁酸(2-methybutyricacid),乙苯(ethylbenzene),对二甲苯(p-xylene),邻二甲苯(o-xylen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壬醛(nonanal),松油烯-4-醇(terpinen-4-ol),马革命烯酮(verbenone),癸醛(decanal),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E、E)-2,4-癸二烯醛[(E、E)-2,4-decadienal],桂皮酸甲酯(methylcinnamate),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1,2,3-TCMLIBimethoxy-5-methylbenz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1-二四碳烯(1-teTCMLIBadecene),α-柏木烯(α-cedr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E)-β-金合欢烯[(E)-β-farnesene],葎草烯(humulene),β-紫罗兰酮(β-ionone),β-芹子烯(β-selinene),二氢猕桃内酯(dihydroac-tinidiolid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ζ-荜澄茄烯(ζ-cadinene),丁香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eepoxide),1-十六碳烯(1-hexadecene),1,3,5,11-十三碳四烯-7,9-二炔(1,3,5,11-TCMLIBidecateTCMLIBaene-7,9-diyne),(E、E、E)、(E、Z、E)和(Z、E、E)的三种异构体,(Z、Z)-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Z、Z)-1,3,11-TCMLIBidecaTCMLIBiene-5,7,9-TCMLIBiyen],(Z、Z)-1,8,11-十七碳三烯〔(Z、Z)-1,8,11-heptadecaTCMLIBiene〕,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1,2,33-TCMLIBidecaTCMLIBiene-5,7,9-TCMLIBiyne)的(Z、E)和(E、E)的两种异构体,(Z、Z、Z)-1,8,11,14-十七碳四烯〔(Z、Z、Z)-1,8-11,14-hep-tadecateTCMLIBaene〕,(Z)-1,11-十三碳二烯-3,5,7,9-四炔〔(Z)-1,3,5-十三碳三烯-7,9-11-三炔〕〔(E、Z)-1,3,5-TCMLIBidecaTCMLIBiene-7,9,11-TCMLIBiyen〕,1-十七碳烯(1-heptadecaene),(E)-1,3,5-TCMLIBidecaTCMLIBiene-7,9,11-TCMLIBiyne〕,1,3-十三碳二烯-5,7,9,11-四炔(1,3-TCMLIBidecadiene-5,7,9-teTCMLIBayne),1,3-十三碳二烯-5,5,7,9-四炔〔(E)-1,11-TCMLIBidecadiene-3,5,7,9-teTCMLIBayne〕,1,3-十三碳二烯-5,7,9,11-四炔(1,3-TCMLIBidecadiene-5,7,9,11-teTCMLIBayne)有(E)和(Z)两种异构体,(E、E)-1,3,5-十三碳三烯-7,9,11-三炔〔(E、E)-1,3,5-TCMLIBideca-TCMLIBiene-7,9,11-TCMLIBiyne〕,3-甲基丁酸-4,6-癸二炔-1-醇酯(deca-4,6-diyn-1-yl3-methylbutyrate),1-十三碳烯-3,5,7,9,11-五炔(1-TCMLIBidecene-3,5,7,9,11-pentayne)〕,3-甲基丁酸-(Z)-8-癸烯-4,6-二炔醇-1-酯〔(Z)-8-decene-4,6-二炔-1-醇酯[(E、Z)-2,8-decadiene-4,6-diyn-1-yl3-methylbutyrate]等。又含量最少的是带有苯环的和含硫的氨基酸。还含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葡萄糖(glucose),甘露糖(mannose),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月桂酸(lauricacid),α,γ-二棕榈酸甘油酯(α,γ-dipalmitin),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β-谷甾醇-3-O-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glucoside)。另含红花多糖,系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与半乳糖(galactose)以β-链联接的一种多糖。又含具降血压作用的丙三醇-呋喃阿糖-吡喃葡萄糖甙〔propaneTCMLIBiol-α-L-arabinofu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

新钱花蕾含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胆甾醇(chol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stearic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

折叠药理研究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⑴抑制心脏作用: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⑵对冠脉血流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水提取物及红花水溶性混合物-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而红花乙醇提取物的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则不明显或无影响。

⑶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表明:

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红花可使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

⑷红花对血管作用的研究发现:

如先用含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动物离体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持一定的血管紧张性,造成可能类似人的血脉不通、血瘀状态。红花可使紧张性增高的豚鼠后肢和兔耳呈现血管扩张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明显,红花亦可增加麻醉犬股动脉血流量,但对蟾蜍和兔的正常离体血管可使之收缩。表明红花扩张血管作用与血管的功能状态和药物的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5]

⑸红花对实验动物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的影响:

应用红花注射液(1ml内含生药1g),对63只蒙古沙土鼠进行术前30分钟ip给于10g/kg红花注射液,并设立了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观察红花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并研究了同一脑区的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提示红花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机理,可能与它能影响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有关。并进一步证实红花确实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对实验性胸梗塞动物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⑹降压作用:

红花煎剂、红花黄色素及其他制剂对麻醉猫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压作用,平均血压下降20毫米Hg左右,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

红花黄色素的抗凝血作用

红花黄色素具有非常显著地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对ADP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非常明显的解聚作用。当剂量为0.22g/ml时,聚集抑制率和解聚百分率分别达到85.9%和78.9%。红花黄色素的这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抑制率为73.4%。由于实验采用丝线上形成的血栓物质基础系血小板聚集物,因此血栓湿重的减轻,显然是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与体外实验所证实的红花黄色素能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一致的。红花黄色素尚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它能同时影响体内和体外的凝血系统。此外,红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

对动物耐缺氧的影响

⑴抗疲劳作用:

红花黄色素1mg/kg小鼠与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延长率达.0%,P0.01。

⑵对小鼠常压缺氧耐力的影响:

小鼠mg/kg红花黄色素,与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在给药30分钟后,每鼠分别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ml密闭玻璃瓶中,实验组延长存活时间48.8%,P0.01。

⒊对小鼠减压缺氧耐力的影响:

同上法小鼠给药30分钟后,将小鼠分别放入容积相等的仓内,密闭减压至负压mmHg,观察60分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率(%)15:10,给药组延长存活时间.72%,P0.。

⑷对异丙肾上腺增加耗氧量的影响实验表明:

红花黄色素可显著延长小鼠对减压缺氧的存活时间(P0.),但对存活率提高不明显。

⑸对NaNO2中毒组织缺氧的影响: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各10只,给红花黄色素1mg/kg30分钟后,两组动物均ip2%NaNO2溶液0.1ml/10g,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组动物存活时间(.40±84.31分钟)比对照组动物存活时间(56.30±25.30分钟)延长.3%(P0.05)。

⑹对脑缺血性缺氧的影响:

取小鼠24只,分两组。红花黄色素1mg/kg后30分钟,采用Yasuda氏测定脑缺血性缺氧法略加改变。观察断头至最后一次喘息所需时间。结果表明,小鼠脑缺血性缺氧后的喘息延续时间,红花黄色素组(18.88±4.02s)比对照组(12.83±4.11s)有显著地延长,其延长率为47.2%(P0.01)。

⑺对心肌缺氧的影响:

红花黄色素可明显增加离体家兔心脏和心肌缺氧时的冠脉流量。从灌流侧管注入22%红花黄色素0.2ml连续记录1,3,5,7,10分钟流量,取其均值,比较给药前后的冠脉流量。结果当注药l分钟时冠脉流量增加最明显(P0.),7分钟后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氮气缺氧情况下,冠脉流量1~3分钟亦有明显增加(P0.01),5分钟后流量逐渐减少。红花乙醇提取液4.0g/kg给大鼠及红花水煎剂1.0g/kg给小鼠,均能显著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对子宫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小鼠、豚鼠、兔与犬的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麻醉动物实验表明,煎剂对小鼠、猫与犬的在位子宫也都有兴奋作用。无论离体或在位于宫给药后紧张性或(和)节律性明显增加,有时兴奋作用强烈,可引起痉挛。对已孕子宫的作用比未孕者更为明显。子宫瘘兔iv煎剂后亦出现子宫兴奋反应,收缩频率增加,幅度加大,作用较持久。亦有报道,在摘除卵巢小鼠的阴道周围注射红花煎剂,可使子宫重量明显增加,提示有雌激素样作用。

镇痛和镇静作用

取小鼠40只,分4组。分别ip红花黄色素mg/kg、1mg/kg、盐酸吗啡20mg/kg及等容量生理盐水。30分钟后ip0.7%冰醋酸0.1ml/10g。观察每鼠在20分钟内扭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计算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结果两种剂量的红花黄色素均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P均0.。用上述两种剂量的组的小鼠,30分钟后各组动物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mg/kg或水合氯醛阈下催眠剂量mg/kg。观察30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达l分钟以上的小鼠数,计算各组动物入睡率。结果表明,给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对照动物均呈清醒状态,而与红花黄色素合用,大剂量的入睡率提高40%,大剂量提高70%(P0.01);两种剂量可使水合氯醛阈下剂量入睡率由20%,分别提高50%和80%(P0.01),提示红花黄色素有明显增强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与用量成平行关系。

抗炎作用

⑴对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的影响:

15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氢化可的松20mg/kg和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于左右足跖部sc2.5%甲醛溶液0.05ml致炎,致炎后1.3.5.7.24小时,用于分尺测量大鼠足肿厚度,并与致炎前的足肿厚度比较,计算各药物组不同时间的足肿胀率。结果红花黄色素对甲醛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O.)。

⑵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大鼠14只,分2组,用药组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对照组给于等量生理盐水。30分钟后,于大鼠腹部皮内注射磷酸组胺50g/0.05ml,立即ivl%伊文氏蓝10mg/kg。20分钟后断头处死动物,剥开皮肤,观察注射组胺部位皮内蓝染面积,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红花黄色素及对照组的染色面积分别为63.6±9.9mm2和.3±6.6mm2(X±SD)。用药组的抑制率为89.1%(P0.)。表明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量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⑶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采用Meier氏等的棉球法,在大鼠两侧腋部皮下各埋入重10mg无菌棉球1个。实验组7只大鼠每天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对照组5只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共给药4天。第5天处死动物,取出棉球肉芽组织,烘干称重。比较两组肉芽肿形成的抑制率。结果红花黄色素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

免疫活性

红花多糖不同于高等植物中a-键连接的多糖,类似于细菌来源的多糖。从体外淋转实验表明,红花多糖与T细胞致有丝分裂原ConA有协同作用,对B细胞致有丝分裂原Dex-TCMLIBansulfate无明显影响。但体内PFC试验,红花多糖与一般认为作用于B细胞的黄芪多糖作用趋势一致。给小鼠注射红花多糖的时间不同,小鼠PFC值的变化也不同:致敏后给药组的PFC被促进,而致敏前给药组的PFC反被抑制。表明红花多糖同样显示了免疫药物的双向性。红花多糖能明显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它对强的松龙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较对正常小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红花多糖能促进淋已细胞转化,增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空斑形成的细胞数,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等,表明它是一种新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免疫调节剂。另红花总黄素(SY)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使PFC、SRFC和抗体产生减少;抑制DH反应和SOI诱导的Ts细胞活化,体外,SY0.03~3.0,0.1~2.0和0.1~2.5mg/ml抑制TdR掺入的T、B淋巴细胞转化、MLC反应、IL2的产生及其活性。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鼠红花黄色素0.55g/kg、1.1g/kg,对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0.3g/kg或水合氯醛阈下剂量0.25g/kg的小鼠,均能提高入睡率(P0.01,P0.),说明能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用量成平行关系。1.1g/kg红花黄色素对小鼠,能明显减少尼可刹米引起的小鼠惊厥反应率和死亡率(P0.05),但不能对抗戊四氮、咖啡因和硝酸一叶?碱引起的惊厥和死亡。红花注射液10g/kg,对蒙古沙士鼠,能降低一侧左颈动脉结扎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轻由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说明红花降低卒中发生率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有一定关系。由于红花可使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减轻脑水肿。红花又能减轻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使下降的神经介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这可能也是红花减轻脑水肿的机理之一。

折叠同类鉴别

红花如何分类鉴别

在中药百草园中有两种名为红花的药物,分别称为红花和西红花,两者药性及功用虽然基本相同,但却是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价格也相差甚远。

两种药品别名多

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性辛、温,归心、肝经,产于河南、新疆等地,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西红花是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红花的柱头,别名藏红花、番红花。原产于欧洲及中亚地区,以前多由印度、伊朗等地经西藏传入内地,故名为藏红花。中国浙江、北京、江苏等地也有少量可栽培,该药性味甘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相似价不同

西红花与红花都有活血化瘀通经的作用,但西红花力量较强,又兼凉血解毒之功,尤宜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热郁血瘀者.

西红花临床应用主要有两点:

第一,用于血瘀诸证。西红花有活血祛瘀功效,常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腰腹疼痛,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肿痛,可单味煎服,也可与其他活血药配用以增强药力。如治痛经、经闭,配益母草、丹参等同用;治产后恶露不尽,与当归、赤芍等同用。本品活血之中又有散郁开结功能,可用于各种痞结之证。

第二,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引起的发斑、发疹。西红花能凉血解毒,可单用或配清热解毒之品,如大青叶、板蓝根等同用;治麻疹热盛血郁,疹透不快或疹出过密,疹色晦暗者,常与紫草、赤芍配伍同用。无论草红花还是西红花,孕妇均忌用。

功效相似的两种红花,价格为何存在不同呢?谜底就在西红花的药用部位上。西红花属鸢尾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没有地上茎,其根似球状,药用部位是其花柱的上部及柱头。因其产量很低,显得紧缺珍贵。据统计,约多朵花只能产1克西红花。一亩地产量只有1.5千克~2千克。

五种方法鉴真伪

由于西红花药源紧缺,价格昂贵,一些不法商贩常常以假乱真,牟取暴利。为了防止上当受骗,这里给您介绍五种方法辨别西红花的真伪。

⒈取本品一小片放在玻璃片上,加稀硫酸1滴,真品四周先出现深蓝色,渐变为紫色,后变棕红色。

⒉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真品水变为金黄色,水面无油状漂浮物,若水呈现红色,且水面有油状漂浮物者为伪品。

⒊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搅动,真品不易碎断,若碎断即为伪品。

⒋取样品少许,加碘酒一滴,真品不变色,若变蓝色、蓝黑色或紫色,则为伪品。

⒌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水被染成金黄色且直线向下扩散,用放大镜观察,真品一端膨大成喇叭状,一侧有裂缝(若顶端边缘有细齿者为上品),否则是其伪品。掺伪的品种有西红花的雄蕊、黄花菜染色、玉蜀黍的花柱、柱头,红花、莲须等。

新疆特产阿扎克葡萄肉馕唐布拉黑蜂蜂尼勒克黑蜂蜂阿力玛里树上新疆红花红花石梯子洋葱五工台红薯莫乎尔葡萄无核白葡萄和田玉雕皮亚勒玛甜石裕民无刺红花和田玉枣柳树泉大枣察布查尔大米巩留天山伊贝禾木蜂蜜奇台面粉红花属毛红花红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