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开方干货26种常用中药的代替运用
本文为云南名医许子建先生基于临床经验总结出的26种常用中药的代替运用。供学习参考。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材的消耗量也相应加大,因而对某些常用药品,多感供应不足,经常出现脱销。 为此,特就昆明地区近年来(年左右)欠缺的中药材提出26种,并从个人体验所及,找出代替药物,籍供处方用药时采择选用。 现分述如次。 1、砂仁 本品主产于越南。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等地、州所属一些县区有产,但产量不多。广东阳春县亦产,称为“阳春砂仁”。 性味:辛微涩温,含芳香气。 归经:入肺、脾胃、肾经。 功效:平呕逆,缓胃痛,止泻痢,安胎,收纳肾气。 代用品: 1.平呕逆:半夏、生姜。 半夏(辛、温),入脾、胃经,降逆止呕。 生姜(辛、温),入肺、脾、胃经,温中止呕。 两品相合,名“小半夏汤”,有温中降逆止呕之效。若属于胃寒而胃气不能顺降者可用。 姜、夏同用,其性味、归经、功效大体接近于砂仁,故可代替砂仁,用于“平呕逆”。 2.缓胃痛:若系寒凝气滞的胃脘疼痛,可用厚朴、木香代替。 厚朴(苦、辛、温),入脾、胃、肺、大肠经,有理气、消胀、止腹痛之效。 木香(辛、苦、温),入肝、脾、大肠经,有行气止痛之效。 厚朴、木香配合,从性味、归经、功效分析,对胃寒作痛之证,可代砂仁。 3.止泻痢:属于寒湿证的泻痢,可用木香、炒白扁豆代替。 木香(辛、苦、温),入脾、大肠经。温中寒,理中气。 白扁豆(甘、微温),入脾、胃经。化湿,健脾止泻。 木香、白扁豆合力,既可温寒理气,又能健脾化湿,故对寒湿不化所引起的腹泻可治。 4.安胎:胎动不安,须分寒热。胎寒不安,用白术;胎热不安,用黄芩;若须保持胎宫温暖,调平寒热,则白术、黄芩并用,但以白术为主,黄芩为佐。 白术(甘、微苦、温),入脾、胃经,健脾燥湿。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肝、大肠、小肠经,清热、安胎。 故术、芩同用,可以调平寒热,保持胞宫温暖而安胎。 5.收纳肾气:益智仁。 益智仁(辛、温),含芳香气,略带苦涩味,入脾、肾经,补肾固精,温脾止泻。 本品性味归经、功用大体接近于砂仁,故收纳肾气,用代用。 2、丁香 本品主产于南洋群岛各地,我国澳门亦有栽培,但主要靠海外进口,故常感供应不足。 本品有“公丁香"与“母丁香”两种。公丁香是未开花的花蕊,性能雄烈;母丁香为已成熟的果实,性稍平缓,两种均可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暖肾助阳。 代用品: 1.用于胃寒呕逆者:生姜、半夏。两药合用,名“小半夏汤”。 半夏(辛、温),入脾、胃经,降逆止呕。 生姜(辛、温),入肺、脾、胃经,温中止呕。 姜、夏两药其性味、归经、效用,均与丁香相同,对胃寒呕逆证可代用。 2.暖肾助阳:肉桂。 肉桂(辛、甘、热),入脾肾经。有补肾阳、助命门火之力,故对肾冷阳弱者,本品可代丁香。 用量上,丁香4克可改用肉桂8克 3、白豆蔻 本品主要产于越南东波山,故处方名“东波蔻”。我国广东亦有产,但产量不多。 性味:辛、温(芳香)。 归经:入肺、脾、胃经。 效用:下气止呕,温中化湿。 代用品: 草豆蔻(辛、温),入脾、胃经,健脾燥湿,温胃止呕。 本品产于临沧、墨江、昌宁、风庆、腾冲等地,与白豆蔻同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且性味、归经、效用与白豆蔻大体接近,故可代用。 惟草豆蔻性较燥烈而耗气,气虚者不宜多用,用时须通过配伍。 4、肉桂 本品主产于越南,我国广西省亦有产。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所属的蒙自、金平也有栽培,但产量不多,品质较越南产者为次。 性味:辛、甘、热。 归经:入肾、脾经。 功效:温中扶阳,散寒止痛。 代用品: 1.温中扶阳:干姜、肉桂子。 干姜(辛、热),入脾、肾经,温中回阳。 肉桂子(辛、甘、温),入脾、肾经,亦能温中扶阳,但性能比肉桂为平,若用于回阳温中,则剂量须比肉桂稍加大。 2.散寒止痛:胡椒。 腹痛之证,若系由寒凝而引起,寒散则痛止。而散寒之品,以归入脾、肾经的辛温、辛热之药为主。 胡椒(辛、热),入胃经,温中散寒。故用于散寒止痛时,胡椒可代肉桂。白胡椒、黑胡椒均可用。 黑胡椒系果实由绿转红而采摘,性能稍弱;白胡椒为果实完全成熟,果皮红时采摘,性能较强烈。 5、天麻 本品主产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彝良、镇雄等县,丽江地区的丽江县亦有产,但产量不多。而本品的用量逐渐广扩,故常感供应不足。近年来人工栽培,已见成效。对市场供应紧张之势,有所缓解。 性味:甘、微温。 归经:入肝经。 效用:熄风、止头晕痛。 代用品: 杭菊花、蔓荆子、桑椹:熄风止头晕痛。 杭菊花(甘、苦、微寒),入肝经,养肝、疏风。 蔓荆子(苦、辛、平),入肝经,疏风,清利头目。 桑椹(甘、寒),入肝、肾经,滋阴补血。 上述三品合用,既养肝益肾,又清利头目,疏散风热,对阴虚阳亢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之证可治。故可代替天麻。 高血压证,属上述证情者,亦可将三味药合方,以代天麻。 6、杜仲本品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大关、永善、镇雄等县也有产。本品含有橡胶成分,也是工业上所需的原料之一,故用途较广。性味:甘、微辛、温。归经:入肝、肾经。效用:补肝肾、壮筋骨、安胎。代用品:桑寄生(苦、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益血安胎。本品归经、效用与杜仲相同,故可代用。现代医家用杜仲泡酒治高血压有效,而我们用桑寄生、夏枯草、淮牛膝配方治高血压亦有效。无论肝阳上亢或清阳不升、浊阴在上的高血压证均宜用。桑寄生苦平,性能不热不寒,故可通治上证。若证情偏寒或偏热,可随证配伍。7、巴戟天本品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但产量不多。性味:辛、甘、微温。归经:入肾经。效用:补肾壮阳,强筋骨。代用品:1.补肾壮阳:补骨脂(辛、苦、温),入肾经。补肾壮阳,与巴戟天效用相同,故可代用。补骨脂主产于四川。云南省新平、元谋、武定、巍山、风庆亦有所产。2.强筋骨:桑寄生(苦、平),入肝、肾经。本品既补肝肾,又强筋骨,故可代巴戟天。桑寄生产于云南省寻甸、澄江及开远的草坝等地。3.若须补肾壮阳及强筋骨,则补骨脂与桑寄生可同时并用。8、黄芪本品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产于长城各口以外者称“口芪”。云南省丽江亦有所产,名“雪山芪”(产于海拔米以上的高寒雪山,故名“雪山芪”),味甘,根条嫩而坚实,品质亦佳。性味:甘、温。归经:入脾、肺经。效用: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退肿。代用品:应按其不同的用途而选择不同的代用品。1.补气升阳:用党参、桂枝、升麻代替。党参(甘、温),入脾、肺经,补益脾肺之气。桂枝(辛、甘、温),入肺经,温经通阳,其性升浮。升麻(甘、辛、微寒),入脾、胃、肺经,升阳举陷。三药合用,能温升脾阳,补益肺脾之气,故可代黄芪。2.固表止汗:麻黄根、白术。白术(甘、微苦、温),入脾、胃经,固表止汗。麻黄根(甘、平),入肺经,止汗。两药合用,性味、归经、功效与黄芪相接近,故可代用于卫气不固的自汗证。3.托毒排脓:党参、甘草、麻黄。党参(甘、温),入脾、肺经。甘草(甘、平),入十二经,益气、解毒。麻黄(辛、微苦、温),入肺经,开腠理、透毛窍。三药并用,有益气、解毒、透表之功,故对阴疮需托毒排脓时,可代黄芪。惟麻黄用量需酌减,以防发汗过度而损阳。4.利水退肿:桂枝、茯苓。桂枝(辛、甘、温),入膀胱经,通阳、化气、行水。茯苓(甘、平),入脾、胃、肾经,健脾利水、渗湿。桂苓合用,可利水消肿而不伤正,治疗水肿属于下焦寒,膀胱气化不强,而下肢浮肿者。9、枣仁本品主产于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以河南近淮河流域地带产量较丰,故商品称“淮枣仁”。云南省楚雄州所属元谋县的马街亦有所产,商品称“马枣仁”,品质较淮枣仁稍差,但仍可用。性味:甘、酸、平。归经:入心、脾经。效用:养肝、宁心、敛汗。代用品:柏子仁(甘、辛、平),入心、肝、肾经。养心、安神、润肠。本品归经及功效,大体与枣仁相似,惟含油质比枣仁为丰,故代用时剂量不能过大,一般证情以使用10~15克为宜,若过量,可能引起腹泻;又或微炒后,使油质挥发了一部分,亦可防止腹泻。本品为侧柏叶的种仁,云南省各处皆产。10、白术本品产于浙江省的于潜县者,为正品,故称“于术”。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境内也有产。性味:甘、微苦、温。归经:入脾、胃经。效用:补脾益气,燥湿利水。代用品:白扁豆(甘、微温),入脾、胃经。中和化湿,补脾止泻。本品性味、归经、功效与白术大体相同。用时沙拌炒黄,则性味变为甘、微苦、温,如此加工炮制后,其性味就更接近于白术了。11、细辛本品产于辽宁、吉林、陕西等地,供应全国。故处方多称“北细辛”或“辽细辛”。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肾、肝经。效用:发表散寒,温肺祛痰,祛风止痛。代用品:1.发表散寒、祛风止痛:桂枝、独活。桂枝(辛、甘、温),入膀胱经,也入肾经。通经温阳,发散风寒。独活(辛、苦、温),入肾、膀胱经。祛风、散湿、止痛。两药均系足少阴肾经引经药,故一面可引导药力入少阴经,一面又可引提少阴经的风、寒、湿外散。2.温肺祛痰:远志。远志(苦、辛、温),入心、肺、肾经,有祛痰温肺之效,故开提肺气、祛痰止咳,可代细辛用。用时还须配伍。12、附片本品主产于四川的彰明、江油,品质较优。云南的丽江早有引种栽培,近年来昆明地区的安宁县亦有栽种。性味:辛、热。归经:入心、脾、肾经。效用:回阳、温寒。代用品:1.若川附片欠缺时,改用丽江附片或安宁附片均可。只须煎透,功效不差,亦无不良反应。2.肉桂、干姜:肉桂(辛、甘、热),入肝、肾、脾经,温中、散寒、扶阳。干姜(辛、热),入心、肺、脾、肾、胃经。回阳、温中、散寒。两药性味、归经、效用均接近于附片,故可代用。在常用中药里,既可祛寒、又能扶阳者,仅肉桂、附片、干姜三味。13、干姜在云南省境内,多数地区均产生姜,惟以罗平、华坪所产质量较优,含淀粉质多,晒干后入药,其有效成分充足。惟以使用较广,有时脱销。性味:辛、热。归经:入心、肺、脾、胃、肾经。效用:回阳、温中、温肺、化痰。代用品:生姜(辛、温),归经、效用与干姜相似,惟含有水份,发散性较干姜为强,将生姜火炮后,蒸发了水湿气一部分,则性能基本接近于干姜而可代用。用时剂量可稍加大。例如,干姜用20克,则烧姜可用24~28克。14、大麻仁本品又名“火麻仁”,产地较广,本品又系油料作物,故有时药用供应感到不足。性味:甘、平。归经:入脾、胃、大肠经。效用:润燥滑肠。代用品:润燥滑肠:郁李仁。郁李仁,性味辛、苦、甘、平,入大肠、小肠、脾经;含油质,有润肠通便之效,故可作“大麻仁”的代用品。本品又有利尿消肿作用,故用于润肠通便时,剂量不能如“火麻仁”之大,减半即可,例如:火麻仁用40克,郁李仁用20克;若用之过量,则会因机体水份从小便渗利而导致大便滞秘。本品产于临沧地区,平时不属于常用药品,消耗量不大,故供应未见欠缺。15、薏苡仁本品在我国华东区各省均有所产,云南省昭通、蒙自、潞西等地亦有栽培。性味:淡甘、微寒。归经:入脾、肾、肺经。效用: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代用品:1.利水渗湿: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入心、肺、脾、胃、肾经。功用:利水渗湿。性味、归经、功用均与苡仁接近,故可代用。2.健脾止泻:山药。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脾、肾经。功用:补益脾胃。性味、归经、功用与苡仁接近,故可代用。若用于“止泻”可略微炒黄。3.三味药也可互相代用:若用于利水渗湿,茯苓欠缺时,可用“苡仁”代替。若用于健脾止泻,山药欠缺时,也可用“苡仁”代替,但须炒黄。16、桂圆本品主产于广西、福建。云南省的永胜、华坪、红河等县亦有产,本品系干食果品,近年来,制为食品罐头,供应市场,故有时药用供应欠缺。性味:甘、平。归经:入心、脾经。效用:补心、安神、益脾。桂圆去壳,取肉及核入药,既可滋养心阴,又可安镇心神。桂圆肉,以滋养心阴见长,而镇心安神之功较弱。故欲兼养心、宁神之效,用桂圆为佳;若单独取养心之效,则桂圆肉亦可。两者性能大体相同,可互相代用,若桂圆用40克,改用桂圆肉25克即可。代用品:1.补心安神:夜交藤本品甘平,入心、肝经,有养心安神之效。本品系何首乌的蔓藤,其性味归经、效用与桂圆接近,且系野生,产地较宽,易于收采。2.益脾:大枣。本品甘温。入脾经,有益脾和胃生津之效,故桂圆用于益脾时,大枣亦可代替。17、阿胶本品原产于山东省的东阿县,因而得名。近年来内蒙古、天津、杭州等地已有仿制,质量亦佳,但产量不多,而使用量大,故分配供应全国各地,多感不足。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肝、肾经。效用:补血、止血、滋阴。代用品:1.补血滋阴:熟地黄本品甘、微温,入心、肝、肾经,补血滋阴,其性味、归经、效用与阿胶相近,故用于补血、养阴时,可代阿胶。2.止血:白茅根、仙鹤草白茅根:甘、寒,入肺胃经,有凉血、止血之功,对热证吐血、衄血、尿血均有效。本品产于云南省富民、安宁、昆阳等县。其性味、归经、功效,大体与阿胶接近,故可代用于出血证。仙鹤草:苦、凉,入肺、肝、脾经,对全身上下出血证均有效。惟本品性苦凉,与阿胶性味不同,若出血证作阿胶代用,还须根据证情另行配伍。18、鹿角胶本品系老鹿角煎熬浓缩凝固而成,凡产鹿地区均可熬制。非产鹿区也可煎熬,只须将鹿角采集加工即得。性味:甘、微温。归经:入肝、肾经。效用:滋养肝肾,止血。代用品:1.滋养肝肾:熟地黄、肉桂。熟地黄(甘、微温),入心、肝、肾经,补血滋阴。肉桂(辛、甘、热),入肝、肾、脾经,温中扶阳。两药结合,则辛与甘相济。肉桂得熟地,其辛热性受到节制而不烈;熟地得肉桂,其滋腻性减弱而不守,合力相辅,可收温养肾阴及滋养肝血之功,故可代鹿胶。2.止血:鹿角霜鹿角霜(咸、温),入肝、肾经,有止血之效。若属肾虚不纳血或肝虚不藏血之证,均可用。本品代鹿角胶使用,须通过配伍,单品单用,则效力薄弱。若用于血证,可与乌贼骨、山萸肉等品相配,如此配合,则对妇女血崩、血漏更宜。3.鹿胶为动物性药物,古人称为“血肉有情之品”,用于内伤虚损之证,则动物性药物比植物性药物为优。如脑震荡后随证用鹿胶配入方中以补虚止痛,其效验更为优良。19、川黄连本品主产于四川万昌、雅安,云南省德钦、碧江等地亦有产。本品近年来提取其有效成分制为针剂,因此主药供应有时感到不足。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肝、胆、胃大肠经。效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代用品:1.马尾黄连:产于云南省丽江、东川、永平、永胜、宾川等地。本品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川黄连同科,性味、功效均相同,故可代用。2.土黄连:又名“刺黄连”、“三颗针”,全省各地均有分布,野生。近年来多用作提制“黄连素”的原料。但分布地区广,产量丰,自行采挖使用甚便。本品系“小蘖科”灌木之根,与川黄连不同科属;但性味功效接近,可以代用。20、当归本品主产于甘肃、陕西,故称“西秦归”。在20世纪初期,从甘肃引种到云南省的丽江县栽培成功,现年产数十万斤,供应本省使用而有余。但由于本品为常用药,使用剂量亦大,而且调拨供应内地某些省区,故有时配方供应不足。性味:甘、辛苦、温。归经:入肝、心、脾经。功用:补血、活血、调经、润肠。代用品:1.补血活血:用丹参、桂枝、党参。丹参(苦、微寒),活血、清血分热。桂枝(辛、甘、温)。温经通阳。党参(甘、温),益气,可以生血。三味配方,则性味已接近当归,且丹参配桂枝活血、养血,丹参配党参,补血,三者合用则活血、养血、补血兼备。2.古代医家称“丹参功兼四物”之说,未免过分抬高其效用价值,不足凭信。21、玄胡索本品主产于浙江,而河北及内蒙古亦有分布,产地不宽,有时供应欠缺。性味:辛、苦、温。归经:入肺、肝、脾经。效用:活血、理气、止痛。代用品:川楝子、厚朴、吴萸1.川楝子(苦、寒),入肝、心包经。凡心下胁下的热痛均可治,其止痛的效用与“玄胡索”接近。但玄胡索性温,而川楝子性寒,欲治寒痛证,可用酒炒,以矫其寒性,由“苦寒”而变为“辛苦温”,即与玄胡索接近。2.厚朴(苦、辛、温),入脾、胃、大肠经,行气导滞。3.吴萸(辛、苦、热),入肝、胃、脾经,温中止痛。三药配合,对肝、胃的血寒气滞作痛均可治,且厚朴性温,吴萸性热,与川楝子合用,亦可矫川楝子的苦寒性,对血寒气滞作痛之证便能适应了。22、泽泻本品主产于云南省大理州所属祥云、宾川、弥渡等县。系常用药品,使用量大,有时供应不足。性味:淡、甘、寒。归经:入肾、膀胱经。效用:利水、渗湿、泄热。代用品:1.车前子(甘、寒),入肝、肾、小肠、膀胱经。有利水、通淋、止泻之效。本品性味、归经效用大体接近泽泻,故可代用。2.“车前草”,其性能与车前子相同,且长于清热,故对热滞膀胱而小便不利之证,用“车前草”更宜。本品到处皆有分布,就地可取。若单独用于利尿而证情偏热者,也可用“素珠根”(全草)代替。23、人参本品主产于朝鲜,商品规格称“高丽参”,为人参中的上品。日本也有种植。我国吉林省抚松县产量最大,又安图、敦化等县亦有产。概称为“吉林红参”,其效力比“高丽参”稍弱。云南省大理、丽江试验栽培已见成效,但产量不多。性味:甘、微苦、微温。归经:入脾、肺经。效用:大补元气、生津宁神。代用品:1.补元气、生津液:党参40~80克,再加炮姜、冰糖。党参(甘、温),补脾、肺之气。炮姜(辛、温),生姜经火炮后,蒸发了一部分水湿气,则有温中、温肺之功。冰糖(甘、平),益脾生津。三药合方,以党参为主。加冰糖,既可益气,又可生津;加炮姜,辛温能升能散。“升”,可升脾阳;“散”,可使全方药力行散而运达周身。如此调配,可收全面益气生津之效。若挽救虚脱,用人参为优,人参中以高丽参为上品。若无高丽参,则用吉林红参亦可,但用量须比高丽参加大,高丽参用20克,则吉林红参可用32克。24、大枣本品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因本品有系干果,可作食品;亦可出口,换取外汇。故有时药用供应不足。性味:甘、温。归经:入脾经。效用: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代用品:小枣,甘平,入脾经,功效与大枣相近。惟肉质较薄,比大枣性能稍弱,用时可将剂量稍加大。例如:大枣用20克,小枣可用到32克。惟小枣略含酸味,若代替大枣使用,须加适量红糖。本品在云南省境内有产,以宜量、路南等地较多。若无小枣,用适量红糖,略加生姜煎汤亦可。红糖甘平,入脾胃经,也能起到益脾生津作用,再加生姜行散,更能升扶脾阳而生津。25、潞党参本品以产于山西、河南、陕西等省者为正品。近年省云南昭通、丽江、大理、崇明等地均有栽培,产量亦丰,故多年来药材公司均有充足供应。云南省产品,较山西、河南、陕西所产品质稍差,因含糖质较少,根条不够柔润,故补脾益气之力稍弱。弥补这一缺点的方法:1.用量可稍加大。例如潞党参要20克,云南党参可用30克。2.加工制作,切片后用蜂蜜炒炙,既可增加其糖分,而且形质转为柔润,其益脾之力,即接近于“潞党参”了。26、熟地黄本品主产于河南省的温县、孟县和浙江省的杭州等地。系将干地黄加酒复制蒸晒而成。由于销往全国,常感供应不足。性味:甘、微温。归经:入心、肝、肾经。效用:补血、滋阴。代用品: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取根茎。昆明地区有分布。本品性味甘、平,入脾、肺经;有补中益益气、润肺生津之效。本品归经虽与熟地黄不同,但性味、效用和熟地黄颇接近。据《本草正义》(清·张山雷)说:“黄精,蒸之极熟,随时可食,味甘而厚腻,颇类熟地黄。……按其功用,亦大类熟地,补血补阴而养脾胃,是其专长”。因此,黄精经蒸制后,可代熟地黄,又生地黄脱销时,亦可用黄精代替。注:本文选摘自《杏春医论——中医阴阳、方药的理论与证治》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j/7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亚麻籽油的功效与作用孕妇及胎儿篇
- 下一篇文章: 干货分享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中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