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大趋势小康家庭没动静,草根却想拼
15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了二胎政策,东三省甚至要放开三胎政策。开放的生育政策并没有挽救全国持续走低出生率。但却给了“草根家庭”生育的可能。这类家庭意外的成为了二胎政策的先行者。面对“草根家庭”的异军突起,本来备受期待的“小康家庭”却裹足不前。 是什么让各方面条件、资源都更具优势的“小康家庭”放弃了要二胎的权利。又是为什么偏偏是外人看起来条件一般的“草根家庭”成为了二胎的主力军呢? 1、多一个孩子多一份希望 俗话说“夫凭子贵”,“草根家庭”的夫妻由于多方面的掣肘,在仕途上几乎是看不到大的希望的,即便自身再努力,也难以在人脉资源等方面跨越阶级鸿沟。 所以,这类家庭的父母就会把自己难以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孩子身上,。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渴望孩子咸鱼翻身,而多一个孩子,就多一分可能,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2、能够分摊养老压力 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的“草根家庭”,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养儿防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力量。作为独生子一代的父母,一定不希望看到在自己老的时候,孩子独自承担自己年轻时承受的压力。多一个人分担,即便在年轻的时候辛苦一些,也希望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多一份保障。 而“小康家庭”不需要孩子来养老,全凭自己的努力拼搏,非但不会担心自己老年的养老问题,贴补孩子的生活也是绰绰有余。 3、生活品质的降低 大部分“小康家庭”对于生活品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不愿意生二胎,以避免二胎带来的生活品质的必然降低。毕竟多一个孩子,父母肯定要付出更多的家庭开支,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照顾。 作为这种家庭的父母会更享受育儿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他们会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渴望享受生活,拒绝成为“孩奴”。 4、一个孩子的精养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抚养一个孩子最高的不是养育成本而是教育成本,“小康家庭”的社交圈子里的孩子都十分优秀,他们更希望将最好的资源都留给一个孩子,尽自己所能把一个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现如今教育资源可以说是没有最好只有更贵,拿艺术类举例,钢琴,萨克斯都已经算是“小康家庭”里孩子必备的技能了。孩子长大了还希望出国深造,这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家长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获得更好的资源,就要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突破,赚更多的钱,把最好的资源都投在一个孩子身上,更加没有时间去考虑二胎问题了。 试想一个工作压力很大的双职工家庭,如果没有老人帮助的话,养育一个孩子已经是捉襟见肘,想要再要二胎的话,母亲就要为了照看孩子作出巨大的牺牲,大部分情况是放弃自己的事业,做一个全职主妇。即便不放弃工作,也要分出许多精力去照顾家庭,势必会影响个人事业发展。 然而“小康家庭”成员里的母亲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人生目标,又怎会甘心做一名家庭主妇呢? 反观“草根家庭”就没有这些顾虑,多数孩子出于“散养”状态,父母并不重视教育投资,吃饱穿暖就可以,而仅仅局限于温饱的需求,生二胎也就没什么压力可言了。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就拿上一辈人来说,要了孩子就意味着一辈子对他负责。从生养、教育、工作、结婚直到照顾孙辈,中国父母对孩子照顾的面面俱到,而作为独生子的年轻人亲身经历过父母的这种操心费力、无微不至的照顾,养一个已经是倾尽全力,无法再分出精力去照顾第二个孩子。 要不要二胎这事对于每个家庭无法一概而论,需综合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人员状况,身体条件、工作时间甚至大宝的意愿,生孩子即为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出于对孩子,对家庭的负责,还是谨慎考虑,切莫儿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10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何小康家庭拒绝生二胎,草根却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