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俊权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http://pf.39.net/bdfyy/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文/赖俊权其实我是幸福的,一直住在梅城江南大坜一带。我们的母亲河梅江从发源地一路奔腾而来,经梅江区长沙镇至三角地,到梅城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梅江桥、东山大桥、浮桥、秀兰桥,金带揽腰,向广州大桥方向东流而去,这一块绿洲,正是江南街区与三角镇范围。三角镇处梅城市区南郊,东至黄沙嶂高观音与梅江区西阳镇交界,西临梅江与梅县区程江镇隔江相望,南与梅江区长沙镇接壤,北与梅江区江南办事处毗邻,镇总面积为39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居民委员会。人文富庶,人杰地灵一方厚土,物华天宝。三角镇人文富庶,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有梅州文教事业先驱侯安国,他为南宋进士,宋宝佑元年(年)任梅州教授,掌管梅州教育,见梅州风土人情淳朴厚实,遂定居于梅城攀桂坊“客而家焉”,开枝散叶、繁衍成林,以三角地湾下为盛,因此,“一到湾下莫问姓”的谚语在梅州广为流传,至今,以湾下为中心向东西北延伸:三角、梅塘、三龙诸村均遍布侯姓人家。侯安国竭力倡办教育,开办讲学,以《春秋》大义教授门徒,并免除入学者一家的徭役,鼓励梅人读书。自此,梅州文风渐兴,受人景仰,后人于年在湾下村开办小学1所,命名“安国小学”,作为纪念。品读人文典范,寻找逝去风流。剑英公园流传有“骢马御史”廖睿(-),字文聪,号江东,永乐元年()乡进士,永乐十九年()升任监察御史,后升任四川巡按等职,为官清正。据资料载,廖睿晚年回到家乡,他看到家乡莆心、白土一带,经常受到干旱水灾的轮番折腾,决定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经勘测,选址创筑塘堤,作陂疏圳,形成今天的剑英公园基本原貌。他虽人去物在美名在,一泓清水长留人间。在三角镇客天下圣人寨有梁诗五家族,五代蝉联科甲,声名远播,高祖梁德隆,乾隆四年(年)进士,任江西瑞金县知县;曾祖梁鸣冈,乾隆十七年(年)中举,官至江西赣州同知;祖父梁念祖,乾隆五十四年(年)高中解元,成为梅州历史上著名的“五科五解”之首,出任河南汲县知县;父亲梁光熙(字墨林),咸丰元年(年)举人,任青海西宁训导,梁诗五本人则于年考取广东第20名举人。三角镇坜林坪有张怀真(—年),清秀才,廪生。年加入同盟会任梅县同盟会秘书,后任三角地蒙养学校校长,并与乡中父老协力创办益民学校。张怀真为人忠厚、和善,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所办之报能为民众说话,敢于评击社会政治的种种弊端,遭致政府当局一再将其报社封闭。但他屡以更换报名,由《中华新报》而《大风报》、《新岭东报》、《干报》乃至《汕报》继续出版。他先后被捕2次,均因激起民众的愤慨而获释。时人称其为“报界之宗”。张怀真生平著作甚丰,散见国内各大报,诗、词、联、赋亦皆擅长。三角镇上坪村有邓树南(—年),幼时家境清贫,早年便离乡到印度尼西亚谋生,当过炊事员、工人和店员。经过10余年的勤奋努力,在朋友的支持和合作下自立门户。由于经营得法,业务有所发展,在印尼侨界享有声誉,两次“破家”支持辛亥革命。该村还有邓军凯(—年),早年就读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梅南乐怡学校教员。年冬,到毛里求斯谋生,先后在毛埠的华文报馆《华侨商报》、华侨社团、仁和会馆任职,后又兼任新华中学校长。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军凯拥护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主张,在报上常撰文宣传抗日,并积极筹建支援祖国抗战。熊德龙祖籍泮坑村,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印尼客家华人。他事业有成后,虽身居海外却心系父邦,不忘故土,回馈桑梓,频频彰显百分之百中国心的爱国爱乡情结,热心祖国和家乡的公益事业。自年以来,他为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华侨博物馆、医院凤庚楼、发明桥、贤母桥、德龙大桥、如淡长廊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捐资。盘点三角镇翘楚人物,还有两位大学校长,一是执掌同济六年,奠定发展基础的薛尚实,他是三角镇龙上村人,为同济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任校长,也是同济大学办校年间,24任校长中的第18任校长兼党委书记,任期从年11月至年4月。还有一位刘复之(-),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三角地约亭顶人。历任司法部部长(第三任),公安部部长(第五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悠悠的梅江河,缓缓向东流淌,三角镇还有许多传奇人物,如刘锦庆、侯孝贤、梁铮卿、熊锐、叶浩秀等等,他们是故乡飘扬的一面面旗帜,他们的功业和事迹永远不会消逝。如果说,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民居建筑,各具特色我在这片区域居住近三十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的一切光荣与梦想都是来自这片土地,“蓝天下的相思,是这弯弯的路,我的梦都装在行囊中……”能够安守江南,是我的地缘,我每天安睡在江南母亲的臂湾中,每天从这里出发,工作、学习、努力、拼搏,我喜欢周围的一切,我经常去看山看水看古民居,推开一扇扇门,就像拜访一位位朋友。三角镇辖区内古民居共计有50多座,保存完整、历史价值较高的真不少。福禄岌民居群位于三角镇泮坑村福禄岌,由镇东楼等六座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组成,含镇东楼、竹林居、崇本楼、州司马第、本立居、季立居。镇东楼为六杠三进三层结构,由马来西亚华侨熊举贤兄弟六人合力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楼房,历时长、楼层多、造价高,在当时粤东地区来说是极具影响力的,所以起名“镇东楼”,门匾由时任广东省主席吴铁城题写。福禄岌古民居群中,有常见的围龙屋,也有杠式楼等,各具特色,无不体现客家先民聚族而居、协作互助、勤耕苦读、诗书传家的文化内涵。在江南新城城市绿轴一带的约亭顶,同样是一片令人惊艳的古民居群。约亭顶的民居建筑有四点金的晋增庐、永鑫庐,有方形花胎后枕的肃贻庐(七贤居),有加层走马楼诚创庐,有典型客家围龙屋笃创公祠,还有两祠堂共用一围龙的刘叶两姓祖祠堂屋,依次排列而建,绵延近千米,构成了一个极具客家建筑特色的民居群。整齐有序,蔚为壮观,游客行走其中,仿佛走在围龙屋展览馆,让人震撼。江南这一带,民居建筑不少,围屋古韵,新城新姿,城市高楼的背后,有一栋栋民居,一串串故事,如三角镇富奇路的承德楼,马鞍山有大叶屋,大坜寿山公祠、上坪邓树南故居、宫前叶浩秀故居和承德庐,乐善公祠,乔琳公祠、玉庭楼等等,一座座蕴含客家先民智慧的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也构成迷人三角独特的文化景观与内涵。行走三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有浓浓的文化烙印,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跋山涉水,几经辗转,定居岭南,他们凭借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秀美的大地,建造了土楼、围龙屋、四角楼等众多著名的古民居建筑。而对城市来说,留住这些记忆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近年来,古民居、古建筑相对集中的三角镇提出了“多彩古民居,焕发新活力”的理念,催生出文创、文旅、民宿等一批新业态的发展,陆续开发活化利用了玉庭楼、乔琳公祠、桂芳楼、七贤居等一系列传统古民居,带着“物不迁,安于室”的理念,让古民居在新时代“活”起来,成为宣传家乡、推介“诗画梅江文明客都”的一张张崭新的文化创意名片。江南新城,幸福家园漫步这片土地,还有许多亮点,境内有名胜风景清凉山郊野公园枫林湾、泮坑水库和剑英公园。泮坑风光古称明湖:“泮坑寨,翠绿蜿蜒,有雄奇气,山有瀑布,峭壁于寻,雷轰雪浪”。民国时期广东省主席李汉魂题匾“梅南胜境”赞之,是假日休闲旅游的胜地。山幽水雅,堂奥纵深,游人可饱览山色湖光。目前泮坑景区正在打造“枫林湾”森林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一迷人亮点。剑英公园坐落于三角镇新塘一带,是梅州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座公园,园内有假山水榭,亭台楼阁,是老少咸宜的休闲和娱乐的好地方。目前新建的剑英长廊与剑英公园门楼相互呼应,可观赏休息。梅州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苏区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剑英公园内新建的红色文化公园是梅州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沿着级台阶拾级而上,有梅州革命烈士纪念雕像,雕像基座碑刻“浩气长存”四字,上部由党旗和人物群像组成,展现梅州革命时期的先进代表性人物形象,寓意在迎风飘扬的党旗下,梅州儿女前赴后继、奋发开创。三角镇东升村有马鞍山公园,将滨江休闲区、山地风景区、乡村体验区三个功能分区,重点打造成集观景、休闲、健身、养生、体验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山体公园。位于三角镇政府一侧的情怀公园,园内有“为人民服务”标志、中心广场、时光之门、童年记忆、诗词长廊、情怀步道、情侣路等景观设施和场所,融合客家文化民俗、历史记忆等元素,是无数人共同的情怀回忆。何必背井离乡,来了就是三角人,目前三角镇枫林湾、剑英公园、马鞍山公园、约亭顶公园、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归读公园等景点犹如镶嵌在繁华都市里的一片绿洲,以其美丽的底子,几乎承包了半个江南片区群众的休闲生活,为建设“美丽梅州,美好家园”、打造“诗画梅江”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说,“如果把梅州城市比作一个房子,那么三角镇就是它的客厅;从空间维度看,三角镇是通过航空、高速、铁路进入梅州市区的第一站;从发展维度看,三角镇是江南新城建设的主战场,将成为城市的金融、商业中心。”我觉得恰如其分,三角镇是市委、市政府重心打造江南新城建设的主战场,承载着市民的幸福生活。座座高耸的住宅楼,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小区花园里,孩子们奔跑嬉笑,老人们纳凉闲聊,彬彬有礼,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行走这一方土地,萦绕在耳畔的是来自岁月深处的回响,历史文化和现代新城完美结合、相互交融,让我们可以度量城市的空间维度与城市魅力,留住我们的根。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幸福,正是这一座希望之城的无穷魅力。 年11月13日梅州日报梅江周末 图文作者/赖俊权(网名:夜色光明)作者简介:一位坚持40多年文学追梦人,编辑写作,设计摄影,品牌推介。相关阅读回首千重山,不负少年心 中科院院士梁伯强:严谨治学育人才,一生奉献铸医魂 客家三才女,三部诗集芳华咏 赖俊权‖约亭顶上古风浓 赖俊权‖周溪沿岸书声琅 赖俊权‖程江边上望程江 赖俊权‖明山四季日月长 赖俊权‖岁月流金,爱我所爱 赖俊权‖“一城两坊”并蒂花开 赖俊权‖“一城两坊”并蒂花开 赖俊权‖“一城两坊”并蒂花开 赖俊权散文II梦里家山是西阳 赖俊权‖梅城有条木棉街 赖俊权散文II苦瓜花 赖俊权散文II安守一座城,慢慢变老 赖俊权II向往明山,世外桃源板盖坑 赖俊权II男人爱山 赖俊权‖梅州赋 一曲《松口赋》,唱出千年古镇客韵悠悠 美丽大埔,你是我梦中的家园 赖俊权散文II我所喜欢的生活 赖俊权散文II我只想要细水长流的幸福 赖俊权散文II玉水古村,聆听生命的跫音 赖俊权散文II梅州桥溪,动人的故事与风景牵动我的思念 赖俊权散文II大埔北塘,让生活与艺术前所未有的靠近 客都原创,让客家与您更近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cxz/5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万科这款产品,太狠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