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去过故宫,但是未必去过里面的倦勤斋。

倦勤斋,故宫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的建筑。乾隆当上太上皇之后,听戏消遣的地方。

图源故宫博物院|宁寿宫倦勤斋戏台

据说这里“室内嵌竹丝挂檐,镶玉透绣扇,一派江南风韵,精致优雅”,是故宫内最精致、最豪华的场所之一,其中的通景画更是古代室内装饰的巅峰。

可惜的是,由于建筑级别过高,复原难度极大,还未曾向公众开放,一度成为“名胜禁地”,令人心驰神往。

不过呢,就在当下,游览倦勤斋不是梦!

即日起至明年的2月12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故宫和腾讯联合主办的“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把“故宫”搬来了深圳,倦勤斋在深圳首次VR数字化复原了!

进入小程序

即可免费预约

展览用数字化的形式“搬来”了故宫的国宝,在这里,大家不仅能通过VR、AR技术看到倦勤斋的场景,还能通过沉浸式内容生产技术、图搜解决方案和QQ音乐全景声等技术,沉浸式感受故宫院藏文物蕴涵的纹样之美,还有它们所传达的美好寓意。

#1

锦绣世界花卉纹

进入展览,首先体验的是“锦绣世界”展项。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故宫最大的高达5.3米的高清裸眼3D文物,以及“活”起来的动态纹样。

在这里,文物实现了22倍的超高精度放大,让我们能够仔细欣赏文物的“美貌”。

比如乾隆喜爱的粉彩瓷器。

乾隆有多么喜爱这类瓷器呢?——瓷器上传递着鲜明的乾隆皇帝个人信息,例如若题写诗句,就只题写其本人的御制诗,且诗后的落款“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仅能在他亲自所作的书画上见到。

展项里的“粉彩开光四季山水图转颈瓶”就是其一。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图转颈瓶数字化展览图

“粉彩”,清代被称为“洋彩”,指的是模仿西洋绘画技法表现物像,用料是珐琅料,代表着当时工艺美术的顶级品质。

“转颈瓶”是一种颈部被设计成双层、外层可以转动的瓶器。

这件文物的纹样以花卉纹为主,瓶口部以蓝地锦上添花变形莲瓣纹装饰,莲瓣内和莲瓣之间均绘西洋花卉;颈部以洋黄地锦上添花洋菊纹装饰;肩部以矾红地描金朵花纹装饰;腹部以蓝地锦上添花折枝洋莲纹为地均匀分布四个圆形开光装饰;四个圆形里是代表四季的山水画。

瓶身转动起来,颇有“一花一世界,生如繁花开”的意境和美感,象征着“四季吉祥,美好幸福”。

花卉纹是我国瓷器的纹样大类,特别是在明清的官窑瓷器纹样中,与龙纹并列两大宗。其中,莲瓣纹是较早出现的样式,伴随着佛教传入国内,纹样从南朝到清代盛行不衰。

#2

流光溢彩蝠桃纹

来到“流光溢彩”展项,纹样会“主动”互动。

在该展项的沉浸式通道停留,纹样会随着我们的动作变换,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

举个例子:走到桃树枝干的地方,脚下会有长桃子的特效。我们可以一路蹦蹦跳跳,直到桃子“爬”满屋。

这种“足下生桃”的设计源自于“雍正款粉彩八桃纹盘”,相关的纹样画法和图案类别均有很强的代表性。

先说画法,盘子内底绘一株桃树沿盘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有8枚桃实,5枚在盘内,3枚在盘外。这种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装饰方法,俗称“过枝”,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一直影响及清代道光年间,晚清以后,并不多见。

再说图案类别,盘子有桃子、桃花,还有数只矾红彩蝙蝠。

“蝠”与“福”谐音,“红蝠”谐音“洪福”,寓意洪福齐天;“桃”寓意长寿,“蝠桃”寓意福寿双全。

雍正款粉彩八桃纹盘

蝠桃纹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动物与植物组合纹,因为寓意极佳,也经常和其他纹样搭配出现。

仅由桃纹和蝙蝠纹组成的,叫做“多福多寿纹”;搭配灵芝和松树,可组成“仙芝祝寿纹”,搭配山石和海水,可组成“寿山福海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纹样中,蝙蝠纹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具特色的纹样。它的出现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但是真繁盛则是在明清。

在这两个朝代,蝙蝠纹多用于瓷器和门窗,最常见的有“五福纹”“多福纹”和“五福捧寿纹”。

#3

巧思成“纹”囍字纹

“巧思成‘纹’”是展览中唯一一个以特定纹样为线索的展项,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腾讯优图实验室用图搜解决方案,展示了在数百件展品中找出同类纹样珍宝的过程,为展项营造出了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效果。

而在所有的特定纹样中,囍字纹是最具民俗色彩的纹样之一。从古至今,都是婚庆场合的代表纹样。

往前追溯,我们可以透过展项里的“红釉开光金‘囍’字碗”,去感受同治皇帝大婚的气氛。

红釉开光金“囍”字碗

这只碗以红色为主,碗内壁红地上描金“囍”字,里心饰金彩团寿字,外壁红地上有四个圆形开光,其内皆饰龙凤“囍”字,开光之间以花蝶纹相隔。外观热烈喜庆,质感精致华丽,符合婚礼的氛围,也符合同治的身份。

囍字纹,形如其意,寓意双喜临门。

相传,它的来历和王安石有关。

据说王安石在上京赶考时,在元宵节这天,看到一马姓人家征对联招亲,上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当时的他没有想到下联。谁料,进了殿试,皇帝出了个试题:给“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对出下联。

王安石大喜,立刻将马家的上联作为下联对上。皇帝欣赏不已,宣布王安石为状元。待到王安石衣锦还乡,马家的上联还没有人对出,王安石便将皇帝的上联写上,成为了马家的女婿。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可谓喜上加喜。王安石马上提笔写下两个并排的大红喜字,贴于门上。囍字纹从此流传开来。

当然,这只是传说。真实的王安石中榜之时,早已完婚,一生只有一位夫人吴氏。不过,后世能形成了这样的故事,也可以说明,双喜临门的囍字纹承载着人们最美好的期望。

#4

“纹”法自然绶带纹

如果说瓷瓶主要以观赏性为主,那么瓷盘则是兼具观察性和实用性的器具。以圆盘为画布的盘中纹也是展览中的一大亮点。

在“‘纹’”法自然”展项里,展厅中间有一个圆盘形的视觉装置,该装置作为核心联动度环幕,让盘中的纹样在光影中重焕光彩。我们可以在体感装置上方挥舞手臂,与盘中的纹样互动。

这里有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

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色彩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有凹凸不平之感。

但是就纹样来说,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

枇杷是“四时之果”;绶带鸟寓意宽厚仁爱,富贵长寿;“枇杷绶带鸟”寓意四时吉祥,高官长寿。

枇杷纹细节图

以绶带鸟为主题的纹样即绶带纹,绶带为古代官吏佩官印所用的彩色丝带,和龙纹的属性有些类似,绶带纹也是身份的象征。

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发现,这种纹样大概率是沿着丝绸之路,从新疆境内向东传入中原腹地,至魏晋隋唐时期,曾流行于墓室壁画和织物图案里。而在唐代,绶带纹之物是贡品,只有极有身份的人才能使用,非常珍贵。

千百年来,中国人用形式多样、寓意丰富的纹样装点生活。

这些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本次展览,除了上述的四个展项之外,还设有“纹窗弄影”“梦幻江南”“瑞意祥纹”三个部分,各种奥秘和美妙,留些悬念,等着小伙伴们自行解锁啦。

点击下方数字故宫小程序

免费预约观展

留言福利

话题:分享一个你喜欢的纹样,以及它的寓意~奖品:“纹”以载道环保袋(颜色随机发送)中奖公布:12月29日从留言区选取「随机10人」各送奖品一个

往期回顾

被大火吞噬2年后,巴黎圣母院修复得怎么样了?

有料!见证腾讯新文创总部成长日记

那些“烫嘴”的普通话

星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cxz/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