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晚唐詩歌創作成就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第十九讲:晚唐詩歌創作成就 一、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6—)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一)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到了可以掌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唐宪宗为宦官陈宏志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1),曾用宋申锡之谋,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大和九年(8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制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武宗朝,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新唐书·仇士良传》)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二)藩镇割据 藩镇的叛乱与割据,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遗留下的一个痼疾。中晚唐时期,特别是宪宗、武宗时期,曾经有过对藩镇用兵的胜利,如宪宗时平淮西吴元济,武宗时收复昭义镇等,但这些短期的胜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藩镇问题。 晚唐时期,实际上各个独立王国已经形成。到昭宗朝,各割据藩镇便纷纷立国了。大顺二年(),王建建立前蜀国,景福元年()杨行密建立吴国,景福二年(89)钱鏐建立吴越国,王审知建立闽国,乾宁三年()马殷建立楚国。方镇与宦官争夺权力,昭宗利用当时拥有重兵的方镇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杀尽宦官。结果,宦官清除后,昭宗也被朱全忠所杀,唐王朝随之灭亡。 (三)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同样给唐王朝带来灾祸。“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牛僧孺做宰相时,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而唐武宗时(—),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宣宗即位,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启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不久忧郁而死。 “牛李党争”从中唐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亡。牛李两党在一些问题上,互有是非。牛党在初期,敢于直言朝政过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时历尽坎坷,有其可取处。李党在武宗朝平泽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两党在党争过程中均排斥异己,在不少地方,带有互相倾轧的性质,实于朝政有害。唐文宗曾慨叹说:“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新唐书·二李元牛杨列传》)。 朋党之争,实为唐王朝走向崩溃灭亡之一助力。 二、晚唐诗人心态 晚唐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生活于这样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心态与艺术追求,与他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有所不同。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从文学渊源来说,在最能代表李商隐风格的那些诗中,不难看出他吸收了六朝骈文用典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杜甫近体诗音律严整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由于自身情感基调与审美情趣的原因,也出于对艺术独创性的追求,他把前人的这些艺术特点,融汇再造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篇章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 (三)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虽然长期做幕僚,以写骈文为主,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特别是通过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表现出中下层士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使人们感到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近的时代气氛。 李商隐诗歌的表现内容,主要有这几类: 1.李商隐的社会政治诗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他在十六岁时写的《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从这首曾被王安石称赞的名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这种心情,在早年的其他诗篇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他二十五岁时所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是一首长篇政治诗,虽然艺术不够成熟,但它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现实。作者写他当时在长安西郊所见的农村景象是:“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农具栾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他又通过农民的话,陈述了贞观、开元到安史乱后农民生活的变化。从今昔对比中,诗人提出了仁政任贤的主张,指出政治的理乱“在人不在天”。这些都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他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政治也很愤慨不满。甘露事变中,宦官杀死宰相王涯等名臣,他因此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诗,后诗尤为悲愤痛切: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开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击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在宦官熏天势焰之下,当时许多诗人都不敢正面发表反对意见,有的甚至顺从宦官的言论,而年青的李商隐却从国家安危出发,毅然呼吁诛讨宦官,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朋友刘蕡“耿介嫉恶”被贬死,他也连写了几首诗为他呼冤。 2.李商隐的咏怀咏史诗 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发表对政治问题的看法。这些诗主要是讽刺历代帝王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明鉴。如《北齐》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隋宫》诗:“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讽意极为鲜明强烈。《富平少侯》诗:“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则借咏史含蓄地讽刺了耽于女色、不视朝政的唐敬宗。 有的咏史诗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号称贤明的汉文帝召见贾谊,尚且不问苍生,他自己生在昏乱时代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呢? 随着政治上的失望,李商隐关怀现实的诗篇减少了,更多的诗,是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如《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诗里虽然对边事还有所关心,但那种颓然自放的心情已经掩盖不住了。又如他《登乐游原》绝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片转眼即逝的夕阳,不仅象征着他个人的沉沦迟暮,也象征着大唐帝国的奄奄一息。 其他的小诗,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也同样是这种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比之其早期作品,气概自是大不相同了。 .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 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这类诗或标为《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其中除一部分主题比较显豁,大多内容复杂,题旨深曲,历来引起人们的争论。现在看来,他这些诗中虽有一些感慨身世、影射政治的作品,现在看来,他这些诗有的可能是悼亡之作,如《锦瑟》;更多的仍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陈贻焮先生有《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辨》文,可参看)。 李商隐在这些无题诗中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致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如下两首非同时作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是他爱情诗中的代表性名作。前一首里,写出男女双方虽然透过重重封建礼教的帷幕达成了爱情的默契,但是也带来了无法达到愿望的更大的痛苦。鲜明而清晰的种种细节的回忆,都和这种欢乐与痛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后一首里,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刻体贴,咫尺天涯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线希望,也是深刻动人的。 李商隐的这些爱情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土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他们一方面向往爱情,一方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顾虑。因此,这些诗与《诗经》、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中那些表现强烈反抗的爱情诗歌又完全不同。 此外,他还曾根据对象不同写过不少语调或庄或谐的赠答应酬之作,乃至在酒席歌筵上狎妓调情的游戏笔墨,和上述这些有真挚爱情的诗不能同日而语,当然要另当别论了。 (四)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李商隐诗歌的主观化倾向 李商隐诗歌的主观化倾向,首先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李商隐诗歌一贯侧重表现个人内心世界的活动。他的诗集中,像《行次西郊》那样细致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叙事名篇,为数极少,他最喜爱和最擅长的,是诸如《自喜》、《春宵自遣》、《秋日晚思》以及《有感》、《寓怀》、《漫成》等以自我情思为中心的题目。 其次,李商隐对题材的处理也具有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予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它(他)们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如《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漂荡流转,在长安无所依托,象征诗人飘零无依的身世。它的巧啭,虽蕴含着内心的愿望,但未必有美好的期遇。《流莺》慨叹不遇,还比较含蓄。《蝉》诗则出语愤激:“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其中所咏与其说是一种夏虫,还不如说是诗人孤苦无告的生涯。纪昀指出:“前四句写蝉,即自喻;后四句自写,仍归到蝉”(《玉溪生诗说》)。就指出此诗中蝉人合一、彼我难分的情况。这类诗对于周围环境和自身的描写,可以说传达了中晚唐士人的普遍感受。 就是对那些纪游或反映真实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很强的题材,李商隐也不愿意描述具体过程而是致力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他的两首《岳阳楼》七绝,就是强烈地从自我感受出发,完全略去所见而仅写所感。又如《有感二首》写“甘露事变”,只用寥寥几笔,以及各典故和比喻加以暗示,主要篇幅是发表评论和感慨,它是诗体的“史评”。 李商隐历来被认为工于比兴寄托,其根源即在于他选择和处理题材的主观化倾向。 2.李商隐诗歌的感伤情调 感伤——以自我感伤为主,扩大到为国家、社会、民生而感伤——是李商隐诗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也是他作品的基调。形成这个美学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诗人的主观方面,气质、性格、美学趣味和坎坷遭际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客观上,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江河日下的时代气氛更是决定性的因素。 从时间的延续性看,他的早期作品《夕阳楼》已有“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的慨叹。稍后的《安定城楼》虽有“欲回天地”的豪语,但“贾生年少虚垂涕”一联却不免气短。中年因为长期充当幕僚,远离家乡到处漂泊,使他痛感老大无成,自然会写出“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无题》)等充满忧郁悲伤的句子。至于名作《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出诗人在秋雨连绵的深夜中,不可遏止的对亲朋和故园的思念,更以其如水的柔情,和深沉含蓄的伤感情绪,感动着世世代代的读者。他晚年的作品如《夜饮》、《幽居冬暮》等,学习杜甫律诗的艺术手法,对时代、人生作凝炼的形象概括,感伤情调愈益浓重。 从空间的广度上看,几乎任何题材在李商隐手里,都能用以表现感伤主题。例如《井泥》诗写从淘井挖出的泥土,他也能引出命运主宰一切的消极思想,末云:“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猛虎与双翅,更以角副之;凤凰不五色,联翼上鸡栖。”这种悲观的展望,使全诗笼罩在沮丧低沉的气氛中。李商隐给同时代齐名的诗人杜牧赠诗,着意渲染得也是风雨飘摇的时代特征,杜牧备受挫折的境遇,及其诗歌俊逸潇洒外表下深藏的感伤实质。 李商隐最善于创造凄清孤寂的意境。《落花》诗堪称典型: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处处表现出环境的萧条冷落,与心情的抑郁悲伤,曲折地透露出诗人对已逝的东西(光阴、青春、友情、爱人、理想)的留恋和惋惜。他的悼亡诗就更不必说了,就是爱情诗或寄内赠内之什,也往往是浸透着悲戚。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李商隐诗歌有许多写得意境朦胧迷幻,这里面有些具体原因,譬如他的特殊经历造成了压抑的心理,他的某些秘密恋爱不可明言等等。但同时也和诗人的有意追求分不开。李商隐曾说他创作的目标是要将讽喻怨刺的内容与委婉清丽的形式结合起来,是“徘徊胜境,顾慕良辰,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他又曾作诗云:“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俱堪疑。”(《有感》)明白承认自己诗中颇多“微辞”。李商隐那些朦胧诗篇,虽然不大容易读“懂”,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那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艺术生命。这种特殊效果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构成: 首先,李商隐并不喜欢用诗来记述具体的人物事件,而且,他也不是直接抒发单纯明了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他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多方面的,流动不定的,有时连自己也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地转达,因而只能用象征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但是,诗人也不是没有控制晦涩的程度,他还是作了必不可少的点明,像《锦瑟》诗,虽然无法知道它所表达的伤感是由何而起,但“一弦一柱思华年”,却让人们了解其范围是在对过去美好年华的追忆。所以,这一类诗要作详尽的解析简直不可能,但它的情绪却是可以感受的。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解: 瑟,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诗经·小雅》:“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这是见于古籍最早的记载,说明瑟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纪》说:“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来瑟的制作渐精,用途更加广泛。在周代祀奉文王的家庙里的一张瑟,上面系有染成朱红颜色的丝弦,底部有着疏朗的音孔,弹奏时能发出舒缓的声音来。《锦瑟》这首诗,是现存李商隐诗集中的第一篇。此诗摘取篇首二字为题,诗评家多认为等于无题。至于其题旨,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艳情说(宋刘攽、计有功,清纪昀); (2)悼亡说(清朱鹤龄、朱彝尊、何焯、冯浩、程梦星、姚培谦,近人张采田、孟森); ()自伤说(清何焯、汪师韩、薛雪、宋翔凤); (4)咏物说(宋许顗、黄朝英); (5)政治影射说(清杜诏,近人张采田); (6)诗序说(清王应奎) (7)寄托不明说(清屈复、近人梁启超);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说法。其中以悼亡与自伤身世二说较为圆妥,影响较大。但关于这首诗的主题,至今尚未有定论,仍在讨论之中。 第二,李商隐诗在构成伤感寂寞的意境时,甚少使用习见的已经缺乏活力的意象,而是经常使用一些有着秾丽诡异色彩的非自然意象,这不仅在朦胧中闪耀起具有刺激性的光彩色泽,而且它总是成为强烈的生命欲望的象征。因此,这一类诗中情绪虽然偏于低沉,却毫不衰弱。 第三,他的诗境通常不是全景式的扫描,也不是几种相关意象的平面缀联,而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这样的诗气势衰弱了,内涵却扩大了,它要求读者更积极地参与、更多地联想。 总之,李商隐的创作证明了诗歌并不一定需要表述明白的事实,而可以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这是一大贡献。前人评李商隐诗“言近旨远,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张戒《岁寒堂诗话》),“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都指出了李商隐诗歌的这个艺术特点。 4.李商隐诗歌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李商隐诗有着高度的语言美和声韵美。他的语言色泽丰富,有时深沉悲怆,有时妩媚流丽,更仿效杜甫的锤词炼句,诗中多有警策。如“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夜饮》)、“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尝忌崄巇”(《荆门西下》)等,均言简意深。 他喜用叠词,并且善于根据心境加以选择。如同是写水,焦躁时是“伊水溅溅相背流”(《十字水期韦潘侍御不至》),恬静时却是“秋水悠悠漫野扉”(《访隐者不遇》)。他还巧妙地运用双生叠韵词造成和谐的韵律,如“悠扬归梦唯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燕作》),以平声的双声词,状游子思乡梦之绵邈,以入声的叠韵词,状寒士落魄相之凄楚。“悠扬”、“濩落”,不但平仄为对,而且双声叠韵为对,表现形式达到了贴切工巧、抑扬有致的美妙境地。 他的句式灵活多变,“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韩同年新居》),“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对雪》),这些变格,读来有不同常调的节律之美。而“莫遣佳期更后期”(《一片》)、“不是花迷客自迷”(《饮席戏赠同舍》)和“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春日寄怀》)等句式,则更具有回环往复、缠绵柔腻的艺术效果。 讲究对偶、隶事运典是骈文的必要条件。李商隐律诗技巧纯熟,同他对四六文的精通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上述种种语言特色的形成,正是他有意无意以骈文手法入诗的结果。唐代前有韩愈的以散文入诗,后有李商隐的以骈文入诗,两人都对唐诗的成熟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也是李商隐给予后世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fyl/5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网红火锅店后厨曝光手调成品菜穿鞋踩踏
- 下一篇文章: 我与敦煌的故事,从这里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