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651550.html

说好要在景德镇搞个大趴体,说好要和本地传奇相聚相叙,我们来了。北大光华爱茶人俱乐部的景德镇之旅,期盼已久,如期而至。这也是缤纷九万里接受定制的第一场活动。

就像爱茶人兵兵大侠说的,我们不是来了,我们是归来。归来的我们,一起在景德镇经历了几个特别的昼夜,像朋友一般招待我们的传奇人物,他们分享着传承家族几代的传奇技艺、生活哲学,分享当地土壤孕育的食材风物。

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在历代古瓷片的海洋里漫游,了解了浓缩中国文化、云集能工巧匠和艺术家的千年景德镇之丰富内涵。我们上手把玩大明成化皇帝皇后钟爱的器皿,在传奇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们参与绘画、制作、烧造,创造了拥有着自己烙印的器物。

这不是简单的旅行或者游学,在特别的环境中、条件下,一盆花、一道菜、一首歌、一句话,或者一次意外、偶然、惊讶,甚至挫败、失去、惋惜,都可以推波助澜,诱发出更深刻的感受,使我们不至于因匆忙和随意而变得麻木。

人类的幸福并不是只能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中找到。这么多成功的企业家、社会的中流砥柱们按下工作的暂停键,去体验景德镇,去拜访有智慧的人,通过千年陶瓷建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是探索世界,也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是对自然与生命进行哲学思考。大家聚在一起,升华的不仅是友谊,更是共同经历一段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于懋先生,北大光华爱茶人的“道长”

正如北大光华爱茶人的“精神领袖”于懋先生所概括的:融合,是这次游学的主题词,痛快所牵引出来的感动,会记忆许久。人活到这个份上,还能找到并深刻体验极致的精神感受,既是奢侈的,也是对自己的犒劳。美好一次,也是对自我加持一回。如此往复,幸福生活万年长也就有了。

.09.06,景德镇,我们来了!

放下行李,热身即开始:陶艺街“百元寻宝”。每人发块现金,就块,看谁能买到性价比最高的陶瓷产品。

战利品登场!企业家们的谈判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何将价值块柴窑烧造的杯子、壶砍到?这是另一堂课的内容了,学生和老师的身份要互换了。

杀价不是目的,在百元寻宝的过程中,过去对景德镇相对陌生的企业家们,在寻宝的过程中,轻易了解到了施釉、器型、温度、画工、烧造方式,对价格的影响,对自己判断力的左右。在随后赵磊、齐向东两位陶瓷艺术家的点评和普及中,更是重新审视“我喜欢”和“好东西”,并建立新的认知。

新与旧,古代与现代,穿越,是北大光华爱茶人景德镇探索之旅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一个主题词。景德镇历代官窑研究院的罗国新院长,一生研究古瓷片,他拼出来很多只有故宫才有的宝贝,大明成化官窑的瓷片拼出来的宝贝比故宫还多。

下图:罗院长拿着实物,为大家梳理宋元明清四代官窑器的历史变迁,并从中衍伸出社会文化的变迁。

让我们徜徉在瓷片的海洋,那是历史碎片的海洋。

来到景德镇,一定是要玩泥巴的,玩耍是一种能力。曾与贝律铭等诸多大师合作过的余乐恩是我们玩泥巴的导师。他创造了一种工艺来诠释抽象艺术,在这样有趣的材料面前,我们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完成属于自己且美轮美奂的作品。

待到烧制完成,由泥到瓷的蜕变完成,你会知道,原来,陶瓷有这么多可能,就像生活一样。

来到景德镇,怎么能不去深入了解人间瑰宝青花瓷呢?景德镇的青花瓷艺术新领军人物干道甫先生,用当代艺术表达青花,在瓷板上作画。他刚刚获得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颁发的“先锋艺术奖”,我们打着道贺的旗号前去拜访,干道甫先生出门迎接,大家雀跃不已,因为今天的体验非常难得:开窑!柴窑里有什么宝贝,连干道甫都很期待。

每个人挪走一块砖,是开窑的仪式感。柴窑,追求的是窑变之美,泥土不同温度不同,松灰落到白胎上就有了不同的变化,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都有自己的属性。

三宝村不大,好朋友很多,从干老师那里出来,我们顺便串了个门,去元青花世家饶志阳家,很美好的小院,能看出主人的生活情趣,令人理解什么叫做“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三宝村里艺术家云集,新生代陶瓷艺术家崔迪的山云瓷谷里也是个美好的去处,崔迪的作品最近几年总在国内外获奖,她擅长陶瓷釉上彩绘。她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了丰盛的下午茶和知识。大家还着实体验了一把在观音瓶上的绘画,大家期待两天后自己的作品烧制出来的样子。

每一次活动,我们都希望安排一位神秘嘉宾,这次的神秘嘉宾是景德镇考古研究所的所长江建新老师。我们的脚下是御窑遗址,这个地方是整个中国陶瓷史最为辉煌、闪耀的一页。元、明、清三朝的御用瓷器在这里诞生。过去数百年直至今天,这里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的陶瓷烧造。带领我们穿越元明清的江老师,是中国打开陶瓷考古大门的灵魂人物,与文物打了40年交道。他修复了数千件国宝级文物,故宫里有的东西这里都有,这里有的宝贝,故宫很多都没有。

江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青花瓷为何是国之瑰宝,又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发现?在江老师的导览下,我们参观了御窑考古遗址和御窑博物馆的馆藏,我们甚至还见证了刚刚挖掘的青花枕头的文物修复工作。

景德镇不乏外来艺术家隐居于景德镇。曾宪钢是画国画的,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2岁便师从齐白石之高徒“南方竹王”王文农先生。他将自己对国画的认识融入陶瓷之中,他的作品多是延绵的山脉,虽然只见局部,但观者仿佛站在了巍峨的山顶,领略到了壮美河山。他与大家谈审美,聊什么是美。

我们都喜欢串门的感觉,无需事先特别招呼,路过推门而入,主人正好在家,起身迎接。这次我们去青塘山房串门。青塘遥慕宋人之风,便有了这么一方让人羡慕的小天地。青塘主人(下图右)王健,朴素而沉静,他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手工制器,釉料的配制、器形的拿捏、手感重量的把握都是他考究的,没有繁复的纹饰,影青、甜白,朴实得很,契合着自宋以来中国文人的审美。好像大家最后都迟迟不愿离去。

走马观花了几天,我们需要把一些点和面聚拢起来、归纳出来,沉淀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章武先生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景德镇的“宝贝”,二十余年深度研究景德镇产业经济及陶瓷文化,是行内备受尊重的“大侠”,也是景德镇产业复兴与文化推广的核心策动者。在他眼中,景德镇完全具备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浪漫的艺术之都的基础,甚至是唯一的。我们听他讲景德镇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业态“场景”的可能性,就像一席盛宴摆在眼前。

一场晚宴将这几天的体验推向高潮,北大光华的爱茶人和景德镇的爱瓷人没有了地域的界限,在这里都成为彼此欣赏的人,仿佛此刻所有人都与景德镇水乳交融。照片定格的喜悦,远没有现场热烈。

我们专门邀请到登上《舌尖上的中国III》的张宏先生做为本次晚宴的出品人,而制作人则是由著名的国家级美食主理人王海东老师和他的团队担当,为了这次相聚,他们专程从北京而来,用美食与美器的联袂赞美相遇的美好。

下两图左,分别为王海东老师、张宏先生。

远在法国未能到场法国香槟校尉孟蕾,则特意针对晚宴的菜肴,精选了三款风土和口感各具特色的名庄香槟。

景德镇有许多有趣、可爱的人,大家一定都知道了

让我们最后定格这一张张笑如春山的脸,希望大家都推开了一扇未曾想过的门,遇到了从未遇到的自己。

景德镇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fyl/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