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倒下,拖43万人下水
北京什么酒渣鼻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33706.html商界平台企业智库 2月18日,云南祥鹏空被裁定:破产重组。这家年6月成立的公司,海南航空持股70.19%。短短数日内,又一家“海航系”公司,轰然倒下。而其背后的海南航空,已化为齑粉。 01 海航,中国第二大民企、四大航空公司之一。创立于年,曾是中国的骄傲。年,海航列世界强第位,这已经是其第三次上榜。当时的董事长陈锋还放言:“未来10年,海航将步入世界强前10名!” 海航举办进入世界强庆典 风头正劲,一时无两。 连一向对华不友好的CNN都赞叹:“中国海航的航空制服是世界上最酷的!” 曾几何时,又美又飒的海航是一张耀眼的东方名片。 结果,仅仅3年, 海航从年收入多亿,急坠至负债超7亿。 年1月最后一周,海航控股正式破产。 1月29号,海航发公告:“收到海南高级人民法院的通知,海航因不能清偿到期的债务,有关债权人申请法院对海航进行破产重组。” 从世界五百强到破产,仅仅三年。 其实,说3年都太长了,早在年,海南省政府就派联合工作组进驻了海航。然而,在一年处理多亿资产后,海航仍有多亿债务,并誉为“亚洲债务最多企业”。 如果海航破产成功受理,这起资产规模超亿,债务规模更大的破产案,将成为中国史上最大破产重组案件。 很多人以为,是疫情打垮了海航。 疫情期间,航空业低迷,几乎全行业都在亏损。 年,美国波音亏了超亿美元,海航亏损超亿,国航预计亏损亿,南航预计亏损80亿,东航预计98亿以上。 大家都亏了,疫情好转后会逐渐恢复,却只有海航,死了。 它真正的死因在内部,这里要提一个人:陈锋。 02 08年落成的新海航大厦,坐落在海口美兰区,地上31层建筑,地下3层。 这造型奇特的建筑,深得海航董事长陈锋的喜欢,他说:“这是一个盘腿而坐的释迦牟尼造型。”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锋 海航内部人士称:海航两位当家老总都是信佛的。 68岁的陈峰十多年前开始信佛,研修密宗。据称,还曾拜南怀瑾为师。 左二陈锋左三南怀瑾 海航内部有个说法:每个员工的胸牌吊带都找高僧开过光。 曾有段时间,海航员工之间,都是单手施佛礼。而海航机长的工作牌背后都印有佛像。 当然,这些只是听闻,不知读者中是否有海航员工或家属,欢迎指正。 传闻,在海航,陈峰是“神”一样的存在。 业界有传:一次一个名为“陈锋”的人来海航应聘,被要求改名。对方为了得到工作,称可以改名陈晓峰,但又因陈峰的儿子叫陈晓峰而再度遭拒。 陈峰还对相面颇有研究:喜欢大脸盘的长相。 因此,海航空乘中,东北人较多。 海航曾十次蝉联“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荣誉 一海航集团前员工曾对《南方周末》的记者说:“陈峰信佛是因为创办海航后,历尽劫难,最后养成了不急躁的性格,并有了佛缘。” 说到历经劫难,也是确有其事。 陈锋,年6月生人,山西临汾人。 刚刚小学毕业就因一场政治运动不得不中断学业,随后投身“革命”。 15岁,陈峰进入了部队。 六年军旅生涯,他是最勤奋好学的那个。 每天早操结束到早饭开始前的一点点时间,他要自学历史、经济,晚上熄灯前再抓紧时间自学初、高中课程,从未间断。 皇天不负苦心人,陈锋终于等来了机会。 年,他转业到民航系统,恰逢德国汉莎航空运输管理学院公开招考,几万人报名考试。 陈锋也凭着部队里自学的英文参加了考试。 英文要求高,没人觉得他能考上,但最后结果令所有人惊叹不已:11人入选,除了他,10人全外语专业毕业。 陈锋有句座右铭:“我要么不做,想好要做,必定一日不断。” 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也让他和航空结缘。 03 年6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邓小平接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 总设计师指着地图的南端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是很了不起的。” 一年后,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诞生了! 海南上下一片欢腾,但也焦虑满满。 此时改革开放近10年,隔海的广东已如火如荼,而海南还站在谷底,年财政收入不足7亿,不如广东一个发达市。 交通,成了横在发展之前的最大掣肘。 年4月26日,海南省委挂牌。周可斌摄 33年前的我们,没钱没技术造跨海大桥,进出海南只能坐船,80公里琼州海峡,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门槛。要发展海南经济,提振旅游、贸易,就必须要有航空!在这种情况下,年,时任海南省省长刘剑锋找到了36岁的陈峰。当时,陈锋已从德国汉莎航空运输管理学院毕业,先到空管局工作,后又跳到了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懂航空又懂金融,炙手可热。 然而,热情归热情,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陈峰问:愿意拿多少钱来办航空公司? 刘省长有些为难地伸出一根指头。陈峰:1亿?太少了!一架波音客机起码3亿。 刘省长却摇摇头:不是1亿,是1千万。当年海南全省财收不足7亿,怎能花1亿买飞机?可这1千万,还不够买一个飞机翅膀。但是,犹豫再三,陈锋还是接下了这个差事。聪明如他觉得:海南刚建省设特区,有市场,有政府背书,能行! 就这样,陈锋又找来了“民航系小伙伴”:王健、李箐和陈文理。 年8月,海口海府路号一偏僻小楼中,几个年轻人凭着一腔孤勇,挂上了招牌。 “由于没钱,只能在这处偏僻地方租用三层楼房中的一层。 楼房散发一股霉味,对面是猪圈,污水横流,猪叫声不绝于耳。”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诞生了一家没有飞机的航空公司:海南航空。 04 终于,陈锋等来了机会。 年,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民航总局给海南航空颁发了经营许可证,并批准海航引进4架波音飞机。 就凭着手里这张金灿灿的许可证,陈锋开始上下游走。 不仅靠着政府支持从银行贷款4亿,而且超前地触发了“民间众筹”,“私募”到了2.5亿融资。 年4月,一架波音-飞抵大英山机场,整个海南岛惊呼:海南拥有的自己的第一架飞机了! 年5月2日,海航首航:海口-北京,首航,40岁的陈锋当“空乘”,端茶倒水。 32岁的王健,则成了值机员。 首航成功,当晚的庆功宴上,陈锋哭了,他说:“我们终于不是皮包公司,是个有自己飞机的正规航空公司了!” 就是凭着这样的执念,海航当年运营、当年盈利。 此后,陈峰抓住了契机, 以第一架飞机抵押继续贷款,又购买了第二架、第三架…… 环环相套,海航集齐了四架波音。 原本,用作贷款抵押的飞机产权应属银行,可产权实际上,一直被陈锋紧紧攥在手里。 就这样,拿着同一架飞机反复薅羊毛,不断扩大生产,一直走到了90年代中期。 其实,早在那时起,海航就埋下了祸根:高负债。 05 90年代中期,楼市大热,银行不愿再贷款给海航。 陈峰一筹莫展,海航陷入困境。 可此时,突然天降大馅饼。年,民航总局和外经贸部宣布:可有条件地允许外商投资中国民用航空业。 陈峰眼前一亮:中国不给贷,咱就找老外! 整理好形状,他拉着王建直奔美国华尔街,住小旅馆,在街头啃汉堡,后经人引荐,他们找到了巨鳄索罗斯量子基金。 当兵时苦练的英语,又派上了用场。 陈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1千万创办航空公司以及空手套“飞机”的故事。 这种“画大饼”式励志传奇正是投行的菜,几次沟通后,索罗斯的投资总裁将当时中国允许外资进驻的25%股份全部买下,竟还觉得买少了。 故事只是幌子,索罗斯更看重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 1个月不到,2万美元如期入账,海航,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 此后,靠着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撑,海航又成功躲过了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年A股上市,海航又正式改制为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一下涌了进来。 海航与梦工厂合作的三架“功夫熊猫”涂装飞机 有了大量资金后,海航又并购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和山西航空,成立了西部航空。 一年之后,海航组建为海航集团, 开始在机场、旅游方面全面布局。 先在总局支持下,并购重组了海南美兰机场,成为首家直接控股机场的航空公司。 2年后,美兰登陆香港,成为国内首家上市机场。 其后,海航又接手了三亚凤凰机场、三峡机场、满州里西郊机场…… 至此,海航正式位列中国航空“四大”(其他均国营),陈峰,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总资产曾超万亿,营收千多亿,旗下上市公司13家,子公司多如牛毛,涉及44个细分行业。 陈锋开始膨胀了,一次讲话中他说:“除了造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 贪婪与欲望,就像一颗种子,开始肆意生长。 海航集团,开启了扩张之路。 06 年,海航陡然开启了“鲸吞”模式:60亿美金并购英迈公司,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25%的股份;22亿美元购买纽约paekave大厦,买下《财经》杂志…… 短短几年,海航投入了超亿美元并购,参股境内外上市公司26家。 接下来的操作,就越来越“魔幻惊悚”。 先讲个美日的故事:美国卖日本人一栋楼,报价4亿美元,双方谈妥。 但日本隔天递上新合同,上标价:6.1亿美元。 美国人不解,日本人解释道:“我们老板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历史上单幢大楼的最高售价是6亿美元,老板要突破这个纪录,因此给出了这个价格。” 这就是日本经济泡沫最大时,史称:太君不差钱! 这个故事,和近年的海航异曲同工。 年,海航去香港买地。 胡乱举牌,价格越高越好。 其中一块地,海航拿地价格约每平方米14.53万港元,价格比市场预估最上限价格搞出了88%,直接创下了香港近3年最高官方住宅地块拍卖记录。 这样的“面包地”,海航5个月内买了四块,大手一挥就是亿港元。 而转年,就直接亏本将这4块地抛售。 其中猫腻,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深挖。 更奇葩的是,海航竟然斥资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华盛顿州的8个高尔夫球场。 为啥要跑美国高价买高尔夫球场呢? 其公告称:看好中国人去美国打高尔夫,很显然,这个市场根本就不存在。 转眼年,海航集团将这8座高尔夫球场“挥泪大甩卖”,直接折损60%,净亏0万美金…… 更惊悚的是,海航竟然还收购了乐视体育。 年,凯撒旅游、海航资本投资、海航资本集团成立基金参与了乐视体育B轮融资,最后当然是打水漂…… 扩张之路有多疯狂呢? 年,海航旗下公司不足家,年初,已逼近家。甚至危机四伏的年,海航还“逆市”收购了曼哈顿公园大道-号大楼,并增持了德意志银行,收购了香港-惠理集团、新加坡物流公司…… 然而一系列辉煌战绩背后,却暴露出致命短板: 几乎没有资产管理能力。 海航旗下的家公司,良莠不齐,很多企业盈利能力低下,不亏损,大笔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 而就在如此情况下,年,海航的创始人64岁的陈峰和56岁的王健,携手迈入了百亿富豪行列。 同年,海航提出“进军世界十强”,目标30万亿。 而那一年,中国的GDP也才90万亿。 天欲亡之,必先狂之,那大概就是海航最后的高光时刻。 07 所有的分崩离析,都始于内部 相比陈锋,海航的“二号人物”王健内敛得多。 王健,天津人,此前也在中国民航局工作,曾跟陈峰一个办公室,其后跟陈峰一起离职创办海航。 一起摸爬滚打,一起闯过华尔街, 曾经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年7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王健说:“我作总结和陈总作总结都是一样的,我俩坐在这看似是两个人,实际上是一个人,所以大家别把我们看成两个人。” 陈峰也在会上说:“我跟王健同志两个人角色总是互换。” 但随着内部发展,二人关系日益微妙:据老员工讲,海航内部有个潜规则:陈峰用过的人,王健不会再用。比如陈峰把某个员工指派到哪,这个人王健以后肯定不会再动。 年9月起,一份流传在海航高管内部的《阳光宣言》,让两人红了脸。 文件要求:每名高管都必须通过宣言的形式向王健效忠。另外,在不外传的口头通知中,对此时还是董事会主席的陈峰必须采取“不执行不理睬不解释”的政策。 一句话,陈峰被强制靠边站了。 年7月4日,已成为海航实际掌舵人的王健因为要参加一次公务活动,借机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奔牛城游览。 据称,当时已57岁的王建正独自一人,但不知为何,居然非要爬上10米多高的围墙拍摄风景照。 结果,中途不慎跌落…… 随行10多人,当时竟无一人在场, 等发现时,人已经不行了。 最终,这位创立海航25年的元老,摔死在法国小城一堵山墙下,享年57岁。 事发地点 王健意外身亡后,各种“阴谋论”喧嚣四起, 连某些高级别领导都问陈锋:王健到底怎么死的? 在评价王建时,陈锋曾说:“他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越来越大。控制不了时,我采取放弃的态度。原来我招进来的时候,像我的学生一样。我检讨,我看人和在公司治理制度出现重大偏差。” 陈峰评价与王建关系时,用了四个字:老眼昏花。 更多内情,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知道:王健去世后,其股份全部捐赠给了海航的慈航基金,海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fyl/6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双胞胎嫁双胞胎,生下的娃竟然长这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