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天然胎记灵芝坡竹沥馍
写在前面 馍馍滋味悠长,仿佛岁月记忆。 小作坊,人工辛劳,很难迎合市场浮躁,但是蒸馍便蒸好馍馍,不为发财只为好吃。 馍馍太过朴素,朴素的实物最养人。 朴素的食物,与人间炊烟相近,与生命本质相近。 当人韶华耗尽,奄奄一息,酒肉只算是多余,而一口馍馍一口水,却能与人将息过来,回归了生命。 馍馍是天下最朴素最大众的食物,是真正吃给自己的,是最认真的活法。 ——吴亚锋 天然胎记灵芝坡竹沥馍 灵芝坡唐窑手工馍合作社开业啦! 青砖小瓦房,木架挑檐门。 那棵百年老枣树,冬日暖阳里,安静地斜依着门口的连心桥。 三十个直径一米的大竹笼,巍巍壮观。十层摞起来,就有一人高。 柴火灶大铁锅。灶堂里红红火火,锅台上云里雾里。 手工揉馍的大案,是三公分厚的大竹板,长度两米肆肆,宽度一米贰贰。 十二个人一起揉馍,松松朗朗。 "竹笼竹案柴火灶,村姑村嫂手工揉”。 一切都按梦想中的乡愁,构思、设计、施工、置办…… 腊月初八,试生产。 第一锅,担心竹笼密封不好,待竹笼大气上满后,足足烧了六十分钟,停火后又捂了十分钟。 首开笼盖,云雾里,蒸馍个个如仙女儿出阁,白白胖胖,端庄秀气。 趁热品尝吧。麦香软绵,酵味醇厚…… 成功啦!操劳多日,可以松口气了。馍夹辣子,馍夹香菇酱,尽情吃个饱。 稍后热气散尽,打开下边第二笼。眼尖的人惊呼:馍馍有气馏斑!打开第三笼,还有气馏斑;第四笼更有。笼越在下,馍上斑越多。 年长的村嫂说:以前用新竹笼都会有气馏斑,蒸几次用一段时间后,自然就没了。现在人都用铝制金属笼,村里已多年没人用竹笼了。 继续蒸吧。可是三天后,气馏斑依然不减。 慕名来买馍的朋友,越来越多,店长薛竹芳煞急啦。 这三十个大竹笼,可真是来之不易啊。 我灵芝坡创始人乔新生,是唐窑手工馍合作社的创意总设计。竹笼老味道是必须的,早早就在网上看好了竹笼。合作总社后勤主管张秉军老兄说,直接买一米的大笼以确保供应。可网上大都是直径五六十公分的。搜遍淘宝、京东、拼多多,只有两三家有大笼,但价格高的离谱,一个大笼要元以上。 店长薛竹芳女士在网上泡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一家重庆的竹笼店,刚创业接单迫切。价格杀到了,定制现做。 等了半个月,快递电话说竹笼来了。我开着大车和竹芳高兴地赶到川口邮政快递。却是一个小包包,打开里面竟然只有一把竹筷。可快递包包封面上,清清楚楚的写着竹笼30个。 下单的薛竹芳脸色煞白,″一万多元的竹笼啊,难道网购上当了? 好容易接通了重庆的客服。说:前几天刚到山上砍好竹子,正在赶做第一批竹笼。先发过去的是赠品竹筷,因为拼多多平台要求接单后必须三天内发货,否则罚款。他们就先把赠品发过来,充个数,恳求包涵理解。如此便好!电商十多年来,确实促进了中国商业的诚信发展。 又等了一个星期。第一批15个大竹笼终于来了。大竹笼确实漂亮,竹皮还是青青的绿色。清清的竹香,隐隐袭人。爱竹的我,真想躺在竹笼里睡上一觉。 想起我几年前的旧文《灵芝坡栽竹记》。这缺水贫瘠的唐窑村,竟没辜负我灵魂深处的爱竹情。五年前,从秦家河移来的竹苗,已在耕读书院繁衍得郁郁葱葱了。 又想起了原来灵芝坡农家乐蒸馍房前那片茂林修竹,竹林依着大锅柴火的红豆糁子汤;还有大门口篱笆边那两丛竹,淡淡地掩映着粉白的短墙;最铭心那陈子路老师手书的"晴耕雨读诗书田园″、″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时过境迁,烟消云散,情难散! 回到眼前吧。 唐窑手工馍店长薛竹芳焦急万分。友情订单越来越多,蒸馍脸上的褐斑一时难除。 重庆竹笼厂家说,新竹笼在开水锅中多煮几次,可排出鲜竹子里的汁液,南方人称"竹沥"…… 可是1米口径的竹笼太大了,哪有这么大的锅来煮啊。农村已多少年不能杀猪了,从前大海口的杀猪锅早已绝版了。 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候感冒肺炎喉喘,常喝的中药就是"鲜竹沥″。那淡淡的苦味儿,那隐隐的鲜竹气息…… 赶快百度一下: 鲜竹沥是竹子经火烤后流出的汁液,具有焦香气,味甘性寒,能清心肺胃之火,可清热化痰。 鲜竹沥的古法炮制工艺:竹与热源(火)直接接触来获得竹沥,称之为烧制法;将竹置于容器内,竹与热源(火)间接接触,称之为干馏法,分别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和《本草纲目》 好啊!竹笼馍馍的蒸馏斑,就是天然的鲜竹沥呀!是自然的馈赠! 这淡淡竹香的灵芝坡唐窑手工馍,印上这褐色的鲜竹沥斑记,该是何等的机缘啊。 朋友,您有缘分品尝吗? 当然,滚滚红尘里,挑剔品相外观,也不为过;相对的,追求简单纯朴自然,也难能可贵。 灵宝人谁不知道,寺河山外表光鲜的SOD苹果大都卖到外地;朴实无华的光果,才是灵宝人悄悄的口福。 天然胎斑,灵芝坡竹沥馍,那淡淡的竹香,您闻到了吗? 过了年,时间长了,馍蒸的次数多了,竹笼的竹沥就会越来越少,馍馍脸上的竹沥斑也会越来越淡,终会消失。 这带着胎记的竹沥馍,也终会成为这庚子年绝版的年馍,也终会成为灵芝坡唐窑手工馍的初恋和传说。 庚子年腊月十五夜 于灵芝坡耕读书院 唐窑灵芝坡手工馍合作社预定 精彩链接: 乔新生:唐窑生泽叔 乔新生:老阌乡过年火锅 乔新生:大包子小回墩——老阌乡过年礼物 乔新生:灵芝坡栽竹记 乔新生:风箱的记忆 乔新生:擦肩而过五台山 乔新生:父亲的节日,发旧文以纪念——《蓖麻如父》 乔新生:我的青葱灵宝一中(一) 乔新生:我的青葱灵宝一中(二) 乔新生:我的青葱灵宝一中(三) 乔新生:老阌乡过年火锅 乔新生:果园小房 乔新生:洋槐花叙事 乔新生:小麦三步曲(一)扬场?摇耧?铡草 乔新生:(小麦三部曲)扬场.摇耧.铡草父亲的三把绝活(二)摇耧 乔新生:父亲的三把绝活扬场.摇耧.铡草(三)铡麦秸草 乔新生:灵宝人狂骑哈罗里 乔新生:灵芝坡早春诗二首 乔新生:早春灵芝坡独步(诗三首) 乔新生:春风浩荡灵芝坡 乔新生:衡阳回雁峰 乔新生:拜谒永州柳子庙 乔新生:桂林抗战时期的文化高地 乔新生:桂林初印象 乔新生:桔子红里桂林山水单车行 乔新生:滇黔桂春节走马小景 乔新生:滇池的海鸥 乔新生:弦歌不辍西南联大 乔新生:火树银花里的千年盐都 乔新生:朝天午餐 乔新生:牛皮鼓精[阌乡民间故事] 乔新生:西华精沟子凉粉 乔新生:灵芝坡野菊吟(诗三首) 乔新生:背包走绍兴 乔新生:背包走绍兴(续) 乔新生:背包走绍兴(再续) 乔新生:背包走绍兴(再再续) 乔新生:小阿福之死 乔新生:万家灯火黄河北不忍忆阌乡 乔新生:三天拾煤假 乔新生:灞底河流韵 乔新生:《阌乡——敦煌》民间访谈(四、五、六) 乔新生:黄河我的童年 乔新生:小满之歌 乔新生:祁连踏雪青山叔 乔新生:阌来阌迁老阌乡的漂砖 乔新生:黑龙庙迁建 乔新生:桐花随笔 乔新生:清明节阌乡祭 乔新生:问清明 乔新生:逍遥游骑行漫记(8)摄影天堂说照相 乔新生:逍遥游骑行漫记(7))折多山下野温泉 乔新生:逍遥游骑行漫记(6)茶马古道康定情歌 乔新生:逍遥游骑行漫记(5)二郎山呀,大渡河 乔新生:逍遥游骑行漫记(4)雅安的雨 乔新生:逍遥游骑行漫记(3)邛崃的酒.邛崃的爱 乔新生:逍遥游骑行漫记(2) 成都的枇杷 乔新生:逍遥游骑行漫记(1)雪山?经幡?小黑?大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