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切众生好,就是待自己好丨三步
修行者的消息 ──恒实、恒朝法师著 恒朝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山景道 师父上人慈鉴:以下节自本年六月二十三日之日记 在一天里面,有多少众生见到我?我又见到多少众生?一个月内,我曾与多少众生碰头,多少众生曾经受到我的影响?又有多少众生影响到我?不单指人类,还有两足、四足、多足,以及无足──千差万别的众生。约略而说,众生有十二类: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无量无边众生藏身立命之所。 天地间一切物体,都有它的“生命”。就算一块石头,也有它的寿命。只是我们走马看花,未能细心观察体会而已。就在一生中,我们所遇到的众生,可以说无法计数,无穷无尽。 普贤菩萨第九大愿王这样说: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我对众生好,这些众生便会转而对其它众生好;我对众生不好,这些众生也会转而对其它众生不好。所以,世界一天不好,就是因为我自己不好。但是,这个看法还脱不掉自他之分、人我之别。假使我把心量扩大来包容整个世界,那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六道众生,皆是我的父母;一切的地和水,曾是我的身体;一切的火与风,曾经滋养我的生命。所谓大悲,就是情感生活的无限扩大,与一切众生融为一体,也就是与诸佛证得同一法身。所以又说: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 因此,待一切众生好,就是待我自己好。承事敬重供养一切众生,就是承事敬重供养诸佛。因为,“一切佛身,一一毛孔中,皆有一切众生。”所谓小不碍大,大不碍小,大小无碍。 “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悲心,就是与慈运悲爱护怜愍一切众生的思想。然而,这个单纯的思想,能包容甚至超出其它一切思虑。佛法就是这么玄妙!最先进的物理科学家,百般思惟,绞尽脑汁去研究新理论,才刚刚跨入古往今来圣贤哲士皆知的真谛的门槛。 节自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我们坐在柏树的浓荫之下打坐,空气清新。佛龛前只有一炷檀香,香气缭绕氤氲。夕阳西下,凉风徐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生活,在崇山旷野中行道──时刻与生死问题搏斗。 “一切刹种中,世界不思议,或成或有坏,或有已坏灭。譬如林中叶,有生亦有落,如是刹种中,世界有成坏。” ──《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我们打蓬蒿杂草叶中拜过,便涉入重重无尽的小世界:植物、昆虫,不可胜数。死亡、成长、茁壮、枯萎凋零这种种景象,不外成、住、坏、空的嬗递演变。所有飞禽、走兽、水族、人类;我们所经过的村庄聚落、农圃田坊,乃至无量的汽车──它们都分享一个共同的现实:万事万物,皆在变易迁流、死此生彼、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看到草叶里螳螂的躯壳、看那天边殒落的流星,看看:我的蛀牙──就会懂得诸行无常的生灭法了。 在车尾泡茶。茶刚滚沸,烟雾上升,与暮霭炊烟,打成一片。在斜阳夕照中,现出百千万亿那样多的微尘粒,在水蒸气中盘旋飞舞。这些微尘,宛若游龙腾翔到虚空中,转眼消逝了! 我从未曾看见这样多的微尘!再转过头来看那檀香的烟缕袅袅四散,也是同一个现象,那微尘粒更加微细了!正是“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不可捉摸。 依据物理科学的分析:一切物体皆由原子微粒构成。而万物的能质原本不生不灭,只会变化成为无量无边的形形色色而已。这岂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吗? 一对夫妇路过。他们问:“什么是佛?你们信不信天主,抑或信抑某一个神?” 本来,我何尝不愿意对他们详细说明,可是,弟子自己一无所知,任说什么都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一年前,我还是满腹经论;今日,只知一心跪拜,而且低首下心以万事万物为师,来开掘我们智慧的宝藏。 我们那种局限于一度空间的思想,已经开始崩溃。当然,我要急需抓住任何一样东西,以为扶持。我们习惯于用意识心,来辨别组织所有事理;我们善于用美丽言词来掩饰巧辩,其实早已堕入文字语言的窠臼。然而,时至今日,一切的一切,变得像那热茶的水蒸气,又像那缥缈的香烟──一切皆无所得,一切皆如实无异。为什么? “诸法无二,无不二故。譬如虚空,于十方中,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无一切法。” ──《华严经·十行品》第八难得行 那么,神呢?神也不可得。就算隶属于同一个宗教的教徒,也不能完全同意神是什么?每个人有他自己心目中的神。一切唯心造。所以在佛教里,以一切无着为最高境界。 有人问:“佛陀不是你们的神吗?” 不是的。一般宗教都相信,“唯有我神,才是真神。”深深信这个理论之后,便一心恭敬承事这位神,而视此为最殊胜的境界。可是,依照佛教的看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所以,佛教以“一切无着”为真正解脱,即是《华严经》里所谓“无着、无缚、解脱智”。 记得在吉隆坡,上人与一位弟子在车中的一段对话,说的意蕴无穷,发人深省: 弟子:“上人,有些人说只有一个佛,有些人说有很多佛。究竟是一佛还是多佛呢?” 上人:“从根本上来讲,连一佛也无。只有大智慧。” 有时候,经过整天真实的叩拜,我们的四肢柔软,心意调伏,这时我会灵光一闪,了悟经典里,深不可测的义理。虽然,只是以一毛之智来契合法界,但弟子深深相信,这道理是真实不虚的! 弟子果廷顶礼 恒实和恒朝两位法师,为祈祷世界和平,发愿三步一拜万佛圣城。从一九七七年五月自洛杉矶金轮圣寺开始跪拜,至一九七九年十月抵达万佛圣城,历时二十九个月。 每天的行程,在日记里都有详细的纪录;除此之外,两位法师差不多每周都有书信向上人报告途中的经历、进展及心得──这就是《修行者的消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6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案例德鲁克论企业宗旨和企业使命
- 下一篇文章: 环华第天,合肥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