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时妈妈们最怕的是什么不是阵痛不是动
01 在中国,平均每天约有5万人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全国21万名产科医师和18万名助产士的帮助下,在2.6万家助产机构里诞生的。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生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个回答,无一例外,绕不开一个“疼”字。生孩子到底有多疼?蛋蛋妈想起这两天看的一部由央视出品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02《人生第一次》,真实地记录了产妇第一次生产时的全过程。 虽然镜头主要聚焦于女性,但蛋蛋妈觉得,这其实是拍给准爸爸看的。 没有生过孩子的人,很难切身体会到分娩时的痛。 看完它,或许那些准爸爸们,对生孩子的疼,会有个更直观的了解。 影片一开始,便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准爸爸”体验“模拟分娩阵痛”万象图。 有人,尚未撑到结束便已经叫苦不迭,连忙作罢; 有人这样形容“生孩子就像要从你的鼻孔里拽出一个西瓜”; 还有人即便咬紧牙关也还是满头大汗,忍不住叫停...... 一张张狰狞扭曲的面孔之后,是对所爱之人的感同身受,亦是对新生命到来的热切期盼。 然而,对于分娩之痛他们只是浅尝辄止,产床上的准妈妈们,才是即将走一遭鬼门关的“勇士”。 勇士们要面对的第一关,就是身体上的疼痛。 产妇吴丽辉,医院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她自己有个愿望,希望这次能生个妹妹,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凑成“好”字。 儿女双全,是我们很多父母的美好愿景,但这就意味着,产妇要经历第二次痛苦。 要问我们生产过程中最痛苦的是什么,那一定非开指莫属。 哪怕是生过一胎,疼痛也不会减轻一分。 片子中的吴丽辉,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 生产才刚开始,她就已经痛不欲生了。 宫口开到一指,她还能靠着玩手机转移注意力来忍; 宫口开到两指,她已经痛得打滚,在床边颤抖着捶墙了。 这种疼痛要持续多久?答案因人而异。 有的人一两个小时,有的人可能要疼上十几个小时。 两指都如此痛苦,更别提接下来的三指、四指乃至十指了。 好在还有无痛分娩。 但请不要被“无痛”两个字迷惑了。 它并不是整个产程的无痛。而是要等到二指后才能上麻药。 如果宫口没开到要求水平,再痛也只能干忍着。 所以,当麻药医生出现时,吴丽辉终于舒了口气,笑称对方是“白衣天使”。 可场面却更加骇人——“麻药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这么粗长的针头,外人或许觉得恐怖。 但对于我们这些准妈妈或生过娃的人而言,打针的疼,远远低于开指的疼; 而在极致的生理疼痛面前,心理恐惧更是不值一提。 一针下去,从地狱到天堂,哪怕这针直直刺入脊椎,也好过开指的痛。 接下来的生产,又是一场与疼痛的较量。 吴丽辉憋住气,用尽全力,面孔都变得异常狰狞、扭曲。 可没办法,她必须借着这股疼痛,通过宫缩的力量,将一切力气全部往下使,把孩子分娩出体外。 她痛到忘记呼吸,几经医生提醒,才呼气吐气。 如此反复之下,吴丽辉终于在14:33分,将一个小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值得一提的是,吴丽辉申请了陪产服务,丈夫全程陪同,给她加油打气。 抱着新生命,丈夫满心欢喜,温柔地给妻子抹去眼泪、递吃的。 所有的辛苦疼痛,在这一刻,如愿以偿。 03其实,像吴丽辉这样的普通产妇已是幸运至极。 而有些妈妈,生娃时甚至要承受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便会丢了性命。 有些困难和艰辛,是让人预想不到的。 向爽,27岁,因为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次日就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 但她还怀着一对双胞胎,不足27周。 医生告诫他们手术风险,医学上来说,这个还没成型的宝宝还不算是“人”。 存活率非常非常低,几乎不存活。 更令人担心的是,手术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抗凝剂。 这也就是说,即使胎儿胎心一下子变慢了或者是不好了,医生是不会在手术的同时给她终止妊娠的。 不然胎盘要剥离,大面积出血,可能子宫也保不住。 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手术风险,向爽的丈夫思虑再三,终于签下了手术风险知情同意书。 尽管忧虑重重,回到病房的他依然要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 他收起满腹的心事和焦虑,将诙谐轻松的一面展现给即将进行手术的妻子。 他说妻子给孩子取的名字特别有文化——春和、景明。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妻子在睡梦中唤着这两个名字,充满着灵性和诗意。 尽管两人此时此刻都认定了腹内的胎儿的名字,但究竟能不能保住他们,还是个未知数。 一切都要等到手术结束后才能知晓。 这是个什么样的手术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要快。 这个心脏外科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体外循环。 把坏掉的瓣膜清理掉,所有的炎症组织都清理干净,然后换一个人工瓣膜。 心脏手术的每一步,都可能危及腹中胎儿的生命。 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医生也是紧张万分。 很快,手术进行到最紧张的一步,向爽的心脏停跳了。这意味着什么? 母体心脏停跳,意味着术中低氧气,低血糖,高血钾的风险大大增加,会严重威胁两个胎儿的生命。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医生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坏掉的瓣膜清理掉。 一台手术,三条人命,生死就在一瞬间。 病房外,向爽的丈夫和妈妈一人焦急落泪,一人焦虑地踱步,他们的心都牵挂着此刻躺在手术台上的向爽。 其实,对于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手术过程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向爽不知道,手术前,丈夫曾像医生郑重表示,如果有任何意外,一定要保住大人的命。 医生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胎儿保不住,或者说还想生第二胎的话,这个新的瓣膜就起作用了。 换好瓣膜,补完心包,接下来,就该让心脏重新跳起来。 六十分钟过去……经过多名医生协力抢救,好在,母子平安。 听到这个消息的丈夫,一瞬间放下了心头的大石头。 一个多月后,向爽再次进入了手术室,准备迎接两个宝宝。 果真如她所取的名字那般,这次生产过程十分顺利,“波澜不惊”。 一家人终于和这两个小家伙见面了。 丈夫看见医生抱过来的小家伙喜极而泣,短暂地瞟了一眼后,却又立马想到了什么,来到了手术室外,焦急地询问着医生“我媳妇呢”。 看到这不禁泪目了,一个爱你的男人,时时刻刻都会牵挂着你。 无论面对多大的喜悦,他们都会想要第一时间找到你,守着你。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幸福的一家四口,会永远都如妈妈的期许般,过着诗意美好的生活。 就像丈夫说的那句,“我下辈子什么都不干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 04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 但任何新生命的诞生,都要历经长达十几小时的阵痛与挣扎。 这样的时刻,我们自然无法忘记。 但更值得我们铭记的,是迎接呱呱坠地的新生命时的内心萌生的爱与温柔。 就像《人生第一次》的故事讲述人涂松岩所说: “孩子,在见到你之前,我就已经开始爱你了。” 是啊,对于每对父母来说,纵然生养不易,我们都无悔付出。 因为于我们而言,为人父母,既是恩赐,也是成长。 正是因为有了宝宝,才懂得了生命的美好、生活的乐趣。 当影片结束后,镜头再度对准了产房内的宝宝时—— 他们一个个挥舞着的小拳头,仿佛在和父母们打招呼: 爸爸妈妈,请多多指教呀! 与此同时,杨乃文充满质感的嗓音也应景地响了起来: 推开世界的门 捧着一颗不懂计较的认真 世界本该是你醒来的模样 原来你就是我自负的胆量 正如这首歌中所歌唱的那样,每个母亲面对生产时的疼痛,并不是因为有多勇敢。 而是因为闯过这一关后,我们将遇见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与其说我们坚强勇敢,倒不如说: 正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有勇气,面对这个世界。 -END-*本文为妈妈手册(ID:jqfans)原创,文:蛋蛋妈,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I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sjfb/7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的造车,只是造了个ldquo寂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