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祠堂,我们的胎记我们的根
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宗族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宗法家庭制度是旧中国社会的基础。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 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家族祠堂,为旧时宗族制度的产物,在大小城镇,凡大家族都设祠堂,以供奉祖先和进行议事,由族长主持。祠堂的建制并无明文规定,规模也有大有小,一般正厅为供奉和议事场所。讲究的祠堂多利用木雕、砖雕、石雕等作为建筑装饰。 祠堂一般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明《鲁班经》卷一记载:“凡造祠宇为之家庙,前三门(山门),次东西走马廊,又次之大所,此之后明楼,茶亭,亭之后即寝堂。”浙江祠堂的院落空间均为三进或四进建筑构成,即大门、仪门、享堂、寝堂,有些祠堂还在后部设置庭园。不少祠堂中都附设有戏台,标志着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加强。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它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所,因此一般在建筑群中是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装饰最华丽的建筑;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所,在建筑的后部均设有神龛。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祠堂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放眼中国,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细看常州这片悠久的吴文化圣地,更是不难发觉其深厚的祠堂文化。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祠堂有五大功能: 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是寻根问祖,接待来访,联络宗亲的场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 四是陈列书画,阅读书报,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喝茶聊天休闲,发扬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 五是民俗文化、民间收藏的陈列馆,收藏陈列旧宗谱、旧碑记、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是新旧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 祠堂,我们的祠堂,我们的老祠堂。 祠堂在,祭如在。祭如在,倍思亲。祭如在,一切在。 元朝(郭家源)演出业务请联系 经纪助理70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j/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养圣胎放光动地
- 下一篇文章: 做好这几件事你的轮胎就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