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所未闻50个关于厦门的大见闻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66.html 1、“思明市”在厦门存在了一年不到便夭折民国元年(年),厦门岛、金门岛自同安独立,成立“思明县”。思明县的建置一直持续到了年。年2月“思明市筹备处”成立。不过同年10月,十九路军发动“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厦门特別市”。翌年2月闽变失败,随即恢复“思明县”。年,国民政府批准废除“思明县”成立“厦门市”,从此“厦门”这个地名正式成为市级行政单位。 2、鼓浪屿区曾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市辖区 年,在大思明区整合之前,仅1.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独为厦门的一区,是当时全国面积最小的市辖区,比上海最小的卢湾区(8k㎡,后撤销并入黄浦区)与静安区(8k㎡,后与闸北区合并),北京最小的崇文区(16.5k㎡,后撤销并入东城区),福州最小的台江区(18k㎡)还小得多!当时的鼓浪屿区的面积仅仅为同安区的1/!虽然鼓浪屿面积在厦门是最小的,但是知名度在国际上却高过厦门,这也是小小的鼓浪屿能独立成区的原因。年,思明区、开元区、鼓浪屿区合并建立新的思明区,鼓浪屿区从此不复存在。 3、胎死腹中的“嵩屿计划” 年代,厦门的经济与市政建设进入了一个顶峰。当局开始规划与厦门市区隔海相望的嵩屿(今海沧)。当时,嵩屿是漳厦交通的必经之地,周围的地势也较为平坦。嵩屿若开发,可与鼓浪屿、厦门市区连成一片,因此嵩屿为新商埠的最佳之选。从规划图上看,嵩屿商埠的范围颇大,分为南部商业区,东北部工业区,西北部农业区。商业区里有飞机场、公园、体育场等。工业区的填海工程浩大,甚至连火烧屿也包括在内。但是后来时局动荡,因此此计划胎死腹中。不然我们现在在嵩屿也能够看到骑楼了。 4、中山路为何在霞溪路口拐了个大弯? 中山路在霞溪路口那里转了一个大弯,而并非从头到尾都是一条直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现在的中山路是由中华路与中山路两条马路在年合并而成。由海军司令部口(市公安局)起至桥亭止(中山路与霞溪路交汇处)的那段路以前叫做中华路,年竣工,全长0.22公里。而从桥亭经过蕹菜河,过局口街、大走马路、泰山口、镇邦街、至岛美路头(现鹭江宾馆)才是中山路,年竣工,全长0.6公里。其实中华路原本设计由司令部口起经南门、桥亭、仁安街、丁仔墓、普佑殿、后路头、青墓、相公宫、灵应殿、水流巷至鱼仔路头,全长达1.07公里,自起点至终点成一直线,可站在司令部远眺堤岸和海港景色。但是由于普佑殿有当时富豪黄世金(此人为日本籍民,当时身兼市政会副会长)的私人公馆和祠堂,青墓又有他的祖坟,拆迁受阻。虽经督办林国赓多方努力也无济于事,造成今日之弯道。 5、厦门的这些身份证号段再也没有了 年10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就编定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表示福建厦门。当时,01是福建省厦门市市辖区、02是鼓浪屿区、03是思明区、04是开元区、05是杏林区、06是湖里区、11是集美区(原郊区,包含今海沧区部分地区)、21为同安县。今天,厦门的行政区划与2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鼓浪屿区、开元区、同安县没有了,杏林区改名海沧区,还多出了翔安区。因此,02、04、21三个号码段除了原有的居民继续使用外,不再颁发新号,只会越来越少。 6、厦大人在上海办了山寨的厦门大学? 年6月,厦门大学发生学潮,三百余位师生为争取民主办校而奔赴上海筹建新校。初名大厦大学,“大厦”即“厦大”之颠倒。校训为“自强不息”,与厦大一模一样。主教学楼取名“群贤堂”似乎也是厦大“群贤楼”的延续。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抗战期间先后内迁至庐山、贵阳、赤水,一度与复旦大学合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联合大学,光复后迁回上海。年10月,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大夏大学文、理、教育学科与光华大学相关系科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 7、台湾街一点也不台湾 江头有一条台湾街大家应该都知道。可是台湾街里都是卖装修建材的商铺,与“台湾”二字相距甚远。原来,台湾街最早叫做“江头街”,是老禾山镇的中心商业街。90年代拓宽后,改名“禾山路”。年,又更名“台湾街”,定位为具有台湾本土地域特色的中高档品牌街,更请了时任海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先生为台湾街题字。可是,后面台湾文化没做起来,却变成了“建材一条街”。台湾街宽40米,比很多的马路还宽,是厦门最宽的一条“街”了。 8、厦门以别的城市命名的路 厦门有一些路是以别的城市命名的,主要集中在鼓浪屿、五缘湾及观音山片区。鼓浪屿的路名都有一定历史了,以城市命名的路名主要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如泉州路、福州路、三明路等。年,五缘湾片区中的7条路以厦门在世界上的友好城市命名,如:佐世保路、宿务路、槟城道等。年,观音山片区的12条路名则采用了台湾的县市名,如台北路、台中路、宜兰路等。 9、翔安区本要叫“马巷区”? 同安的东部以马巷镇为中心,乾隆四十年(年)至民国元年(年)一度成立了马巷厅,辖同安东部与金门岛,与同安县平级。世纪交替,同安东部在成立新区在际,市民政局召集专家学者、各镇代表,讨论新区的名称问题。当时提出了“翔风”(新区政府所在地旧名)、“翔安”(翔风里与民安里各取一字)、“翔盈”(翔风里与小盈岭各取一字)三个建议名称。不过最后对这三个名字进行了投票“表决”时,让专家们大跌眼镜的是:结果竟是赞成用“马巷”的占大多数。虽然民间对“马巷”情有独钟,但是,新区政府所在地不在马巷,如此命名不符合国家地名管理的规定,即使送到国务院也不会得到批准。因此最后只好直接由市人大常委会拍板“翔安”作为新区的名称。 10、厦门的对面是台湾? 厦门的准市歌的一首歌《鼓浪屿之波》这样唱到“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或许歌词误导了我们。很多外地人以为厦门对面的山脉就是台湾。因此曾经还有人偷渡漂到了鼓浪屿还以为到了台湾。其实鼓浪屿的三面被厦门岛、海沧、漳州环绕着。而台北离厦门直线距离是公里,在厦门是看不到台湾的。所谓的厦门能看得到台湾。其实上是指能看到大小金门岛、以及大小担(胆)岛。这些岛屿如今仍然在台湾政府的管辖下,但是他们属于福建省,并非台湾省。 11、民国时期厦门的公交线路就达11条 民国初年,厦门仍以轿车马车为市内交通工具。年,由马来亚华侨黄晴辉等人集资开办全禾汽车股份公司,汽车行驶美仁宫至江头等线。此为厦门最早的公共汽车。年,该公司与其他公司合并改名厦禾汽车有限公司,开辟11条交通线路,拥有汽车40多辆,行驶岛内、市内各条马路。做为一个孤岛,厦门能有这样的交通规模已难能可贵。 12、厦门年出现了第一部电梯 年,由印尼华侨黄超群兄弟的龙群公司投资兴建的南星乐园,在思明南路大众旅社楼上(今妙香路对面)开始演京戏。后来放映国产电影。南星乐园为了招揽顾客扩大营业,特地装置厦门第一部升降式电梯,并在二、三层楼外墙标写广告:“电梯升降,五楼西菜,四楼电影”。 13、解放前大同路比中山路更为热闹 大同路是继开元路后第二条建成的商业街,比中山路还要早。一直到解放初期,大同路是厦门商业第一街。大同路位于开元路、中山路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同路成为当时厦门最时尚、物质最丰富、最聚人气的地方。大同路在-年代盛极一时。厦门曾经的百货商场三巨头:南泰成、永康成、捷克皆设于此。沿路遍布着五金、唱片、参茸、布匹、洋货等店铺,还有金城、大同两大戏院。华侨回厦之时,一定要到大同路采购商品带到国外。 14、两条互不相连的禾山路 原来的禾山路始于江头止于机场一带接嘉禾路,全长超过5公里,为贯穿禾山镇的主要道路,年代中期命名。年仙岳路至吕岭路段改称“台湾街”。年,由于成功大道的建设,安兜段废。造成了今天的禾山路有两条互不相连的道路:一条由仙岳路至园山南路北;一条由火炬路至枋钟路。 15、海沧的九头九尾十八坑 海沧地名中有“九头九尾十八坑”之说,侧面反映了海沧的丘陵地貌。“头”是曲折海岸线中突出的部分,“九头”分别是石塘村的水头、排头、地头、渐美村的马地头、贞庵村的澳头、后井村的石甲头、许蓝头、地岸头、海沧村的大路头。“九尾”即斩尾(渐美)、坂尾(锦里)、钟林尾(钟山)、后山尾、草仔尾、陈都尾(温厝村属)、路头尾(海沧村属)、下尾(吴冠村属)、山尾(吴冠村属)。“坑”是低洼的地方,“十八坑”(尚缺一坑)分别是青礁村的龙湫坑(东宫故地)、古楼村的后陵坑、困瑶村的西宁坑、锦里村的马坑、肖坑、温厝村的寮坑、宁坑、苏坑、蔡坑、徐坑、海沧农场的洪坑、后井村的内坑、渐美村的芦坑、石塘村的马内坑、花坑、斜坑、东坑。不过随着海沧的城市化以及填海造地,许多地名、地貌已经不复存在了。 16、有“美”的地名多半以前叫“尾” 闽南很多带“美”字的地名是由“尾”字雅化而来。比如“集美”原为“浔尾”,漳州“角美”原为“角尾”,海沧“渐美”原为“斩尾”,同安“褒美”原为“褒尾”,市区的“美头山”原为“尾头山”。除了集美以外,其他的地名用闽南话念时,仍然要念“尾”,不能念“美”,不然大家可能不懂你在说哪里。 17、厦门人讲的厦门话都一样吗? 厦门虽不大,但不同地区的人讲的厦门话仍旧有所差别,光岛内就有分市区腔跟禾山腔两种口音。市区腔主要是厦门岛西南隅老市区一带。禾山腔主要是现在的湖里区,以及思明区前埔、何厝一带。而岛外又分同安腔(同安、翔安)、集美腔、灌口腔、杏林腔、海沧腔等等。比如:“你爱吃猪肉还是鱼肉”。这句话的“你”、“猪”、“鱼”三个字用厦门市区腔来念是[li2],[ti],[hi5],用禾山腔、杏林腔来念就是[lu2],[tu],[hu5],而同安腔则要念成[lir2],[tir],[hir5]。再比如“现在”这个词,厦门市区一般说“这阵”,而老禾山地区的人则说“tshian3时”。所以只要发音标准,就可以通过口音辨认出这个人是大概来自厦门哪个地区。虽然厦门各地的闽南话有一些腔调差异,但是彼此之间基本上通话无阻。 18、解放后厦门最早消失的区 厦门解放后第一个撤销的区是厦港区。厦港区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5年,是年厦门光复设立的5区之一。解放初,沿袭旧制。年5月废除保甲制的同时撤销厦港区。厦港区中西北的老市区部分并入思明区,东南农村部分则并入禾山区。厦港区废除后,核心区域降级为厦港街道,直至今日。 19、厦字的四种写法 厦门的厦字在民间,规范不规范的大概有4种常见的写法。一个就是现行的规范字“厦”。其对应的繁体字为“廈”。实际上“厦”是“廈”的异体字,所以以前也是通用的。还有厂+头的写法,那是俗字,民国就出现过,60-80年代使用的最为频繁。最后一个是厂+下的写法,那是在60-70年代中文追求极简时期,民间自创的字。现在基本都是电脑打字了,所以不规范的厦字也逐渐退出舞台。 20、闽南话中“三八”的由来 鸦片战争过后,厦门成为中国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那时,厦门、泉州等地也驻有许多外国人,每逢三、八的日子,外国女性就成群结队到街市逛街。由于他们的打扮跟华人差别很大,闽南人便给她们一个外号“三八”。“三八”这个俗语在闽台一直流传下来,后来凡是遇到那些不正经或者行为、语言等方面不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人,特别是女性,人们就说:“这个人真‘三八’。” 21、厦门最长与最短的路名 厦门的路名一般在三个字到四个字最为普遍。五个字的,不是老市区的街巷,就是派生道路(如禾祥西二路)。不过厦门最长的街巷名,却有六个字的,现存的还有三个,都在老城区文安小学附近。它们是:通奉第一横巷、钱炉灰埕横巷、武当分镇横巷。最短的是两个字,有鼓浪屿的虎巷、近开元路的磁巷、以及火车站附近的岩路。 22、厦门人姓陈的依然最多 过去,在闽南一带流传着一句老话“陈林半天下”。根据年厦门市公安局统计数据,厦门市姓氏共有种,排名前十的有:陈、林、黄、王、李、张、吴、叶、洪、杨。其中陈姓有67.3万多人,每6个人厦门人中就有一个姓陈的。比较稀少的姓氏有“柳、恭、仙、恩、意、庆、朝”等。 23、厦禾路曾是厦门工厂最集中的地方 解放以后厦门最早的工业区在厦禾路后江埭、文灶一带。那个时期,由于两岸对峙,厦门沿海地区不再适宜建设。因此工业建设都集中在厦禾路往梧村一线以及岛外腹地杏林一带。解放前这里就有私营机器厂、食品厂等零星厂家。年至年,通过公私合营后,这里先后有罐头厂、机器厂、电机厂、化工厂、酒厂、橡胶厂、食品厂等工厂,成为厦门最早的工业区。后来,为了使厦门的环境更加美丽,厦门市政府制定了岛内“退二进三”的城市发展策略,即第一、第二产业外迁至岛外,岛内仅发展第三产业。年以后这些工厂陆续搬迁,现在已经没有工厂在作业了。 24、厦门岛现在的人口密度已是民国时期的13倍 民国35年(年),厦门全岛面积.80平方公里,全岛12万人。岛上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民国38年解放前夕增至每平方公里人。年,厦门岛面积.14平方公里,岛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年为每平方公里人。年,厦门岛面积平方公里,岛内的人口超过万。每平方公里已经容纳了多人! 25、厦门岛跟金门岛面积差不多,人口却差几十倍 厦门、金门像两个亲兄弟一样。岛屿的面积也差不多大。以前金门岛大一些,后来厦门填海造地多,现在厦门岛略大一些。但是人口方面金门、厦门却天差地别。金门岛仅8万人,厦门岛内估计挤了有万人了。所以当你到了金门,看到路上、景区没有什么人,也不用觉得奇怪了。 26、如果厦门是一个国家 厦门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如果它是一个国家的话,将在全世界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位,大过新加坡(.2k㎡)、巴林(k㎡)、马尔代夫(k㎡)等国。面积与厦门最接近的是法国的海外属地瓜德罗普(k㎡)。人口的话将排在第位,超过科威特(万)、乌拉圭(万)、蒙古(万)。人口与厦门最接近的是巴拿马(万)。当然,由于有许多流动人口未列入统计,厦门的实际人口应该比万要多得多。经济上厦门GDP亿元(),可在全球排,与塞拉利昂差不多。 27、厦门岛是福建仅次于海坛岛的第二大岛 福建省内最大的岛是海坛岛(今平潭县),面积为.33平方公里。厦门岛在解放初时的面积为平方公里,比金门岛(k㎡)略小,是福建的第三大岛。不过由于几十年来不断的填海造地,现在厦门岛的面积已超过平方公里,成为福建第二大岛。 28、现在的厦门曾分属同安县与海澄县 现在厦门市的行政辖区年前分属泉州府的同安县及漳州府的海澄县。古代的同安县领地除了大小金门与角美部分地区之外演变成了现在的厦门市。但是厦门海沧区(除东孚)自明朝起则属于海澄县,一直到年才划归厦门。 29、同安没有大学却有大学村 同安区东山社区的大学村(今盛之乡一带)其实和学校没有关系。这个“大学”如果用厦门话念的话不是tua7oh,而是tua7hak8。有报导说这里是明清时期家庭染织作坊集中地,方言称大染池为"大学"。小编对此有不同看法。厦门话的“学”念hak8的时候跟表示粪坑的“礐”同音。所以同安的地名“大学”极有可能是“大礐”(大粪坑)雅化后来的。 30、厦门曾经有可移动的宾馆 在80年代,厦门曾有一座可以移动的宾馆。年,从德国购置的鹭江号客轮被改造成为宾馆及娱乐场,停靠在轮渡码头边上,并起名“海上乐园”。海上乐园是厦门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宾馆之一。船上不但有客房,还有酒家、商场、舞厅、游戏室等许多娱乐设施,因此到海上乐园玩是许多老厦门的回忆。海上乐园于年停业,后来鹭江号被卖到外国改做为赌船。 31、厦门电话7位已23年 年3月6日,福州、厦门、泉州三地电话号码同时从6位升至7位。年8月,福州、泉州电话号码由7位升至8位。而23年过去了,厦门的电话号码还是在7位踏步。 32、此“故宫”非彼“故宫” 厦门有一条故宫路,可它跟北京的故宫没有关系。故宫路的命名由来有二说,一说源于烧灰宫;一说由于慈济宫。宫内奉祀天后、吴真人(保生大帝)。慈惠济世是吴真人的心愿,“慈济精神”被闽台信众加以弘扬,故名。曾经的慈济宫是历史悠久的古庙。民国时期,慈济宫处于新辟马路计划用地,因此被拆毁,据说就因而命名“故宫路”。 33、真假“天一楼” 思明西路原政协大厦后方的天一楼巷中有一座精美宏大的红砖楼,常被人称为“天一楼”。这座大楼由同安石浔的吴文屋、吴清体两兄弟建造,落成于年,实际名为“吴庆让堂”。事实上,“天一楼”这个地名在庆让堂尚未兴建之前即存在。这栋楼因为是在“天一楼”地段上的一栋地标性建筑,因此被后人误称为“天一楼”。真正的“天一楼”则在此不远的山仔顶一号,一座建于石头之上,内供奉广泽尊王的八角亭形小庙—威灵殿。 34、五通灯塔实际是翔安隧道的通风口 厦门岛五通一带几年前新建了一座灯塔,叫五通灯塔。为什么要在那边建一座灯塔呢?其实,灯塔的下方就是翔安隧道。灯塔其实是翔安隧道的通气孔。它的作用主要是为隧道通风,灯塔导航的作用反而不是主要的。不过把通风口与灯塔结合,不但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也给厦门东部海边增加了一道风景线。 35、厦门大学的字体 “厦门大学”这四个字厦大官方惯用的字体是鲁迅写的。但这四个字并不是鲁迅专门题写的。它们是从鲁迅写过的字中抽选出“厦”、“门”、“大”、“学”四个字,组成校名题字。不过几年前,厦大主页上的“厦门大学”四个字由“鲁迅体”换为了“嘉庚体”。“嘉庚体”即出自厦大创始人陈嘉庚之手,是从位于群贤楼前厦门大学奠基石上拓下来的。 36、只有一个门牌号的街巷 厦门有许多街巷随着旧城改造而消失。不过有些街巷却有漏网之鱼,剩下了一个门牌号。比如台光街(位于现中华城内)已经完全被拆除,但是新街礼拜堂却沿用了台光街29号的门牌号,也是台光街唯一的门牌号。马箭巷(现中华街道办)已被拆除,但却留下了一栋马箭巷41号的老房子。中山路南寿宫下有一条短巷叫南寿巷,唯一的门牌号是南寿巷5号。 37、厦门唯一一栋纯ArtDeco风格的建筑 ArtDeco风格(装饰艺术派),是年代全世界十分流行的建筑新风格。特点是简约、线条感强、现代、有冲击力,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都是ArtDeco风格的经典作品。上海也有不少ArtDeco风格的建筑,如和平饭店、国泰电影院等。厦门的建筑局部运用ArtDeco风格的比较多,如在窗、门、墙的设计上。纯ArtDeco风格的建筑只有一栋,是位于深田路的原兴亚院旧址。该建筑高3层,主立面分为3个体块。装饰全由宽30cm的竖向线条组成,排列整齐朝中央逐次升高。水刷石表面,韵律极强。 38、中山公园景观暗藏了缔造者的名字 建设厦门中山公园的功臣非周醒南莫属。坊间传言,设计者周醒南不为自己立碑刻字,而是用了三个园内最重要的景点把自己与中山公园融为一体不能分割。琵琶洲、醒狮仪、南门这三个景点取“洲”“醒”“南”三字,读音即为“周醒南”。只可惜,如今琵琶洲已不在,醒狮仪和南门也是再造的,没有原先滋味了。 39、厦门唯一由总统题字的品牌 松筠堂药酒是厦门老三堂药酒之一,是清朝末年福建晋江人翁朝言来厦门创办的。翁朝言于清宣统年间,秘密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同时资助经费,得到孙中山的器重。有一次,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同盟会会议,翁朝言应邀参加,习惯性地带自家酿制药酒与会。孙中山连日劳累,病痛发作,翁朝言劝其试饮药酒。三杯之后,逸仙先生顿觉神清气爽,连声称赞。欣然答应了翁朝言的请求,用正楷题写了“松筠堂”三个字,并落款孙文。 40、厦鼓船票30年涨了倍 厦门岛四面环海,在陆路交通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往来货客运都是依赖航运。直至今日,往返鼓浪屿,乘船还是唯一的选择。80年代初厦鼓票价还是5分一张。到了80年代中后期,票价涨至1角。年的厦鼓船票,壹元一张。年以后,票价又先后涨至3元、8元。年9月厦鼓航线游客价格涨至35元/人。市民价格维持8元/人不变。从80年代初的5分钱一张,到现在35元/张,竟涨了倍! 41、厦门公交车线路号码中的奥妙 1-路是岛内的公交线路(不出岛)。6字头的是同安线路,7字头为翔安,8为海沧,9为集美。在岛外路线中,如果第二位数字是0、1、2、3中的一个数字,说明这条公交线路不出所在区。如果第二位数字是4或5,表示这条线路是进出岛线路。如果第二位数字是6、7、8、9中的一个数字,那这条公交线路就是在岛外跨区运行的线路。第三位数字为线路顺序号。 42、《厦门日报》几易刊头 《厦门日报》最早的刊头是由舒同题写,繁体从右到左。舒同是著名的书法家。毛泽东称他是“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舒同甚至曾经内定为第一任“台湾省委书记”(从未上任过)。或许,这也是《厦门日报》第一版刊头由他题写的原因把。文革期间《厦门日报》刊头改为印刷体,文革后又恢复舒同体。年,为了响应国家语委规范语言文字的号召,厦门日报社决定将沿用了多年、由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繁体字报头撤下,改成本地名人方毅题写的简体字报头。年,鉴于民意,又恢复为最早舒同的题字。 43、岛内最后的烟囱 年代以前,厦门本岛跟鼓浪屿都仍有不少的工厂,烟囱也随处可见。后来,为了使厦门的环境更加美丽,厦门市政府制定了岛内“退二进三”的城市发展策略,即第一、第二产业外迁至岛外,岛内仅发展第三产业。年鼓浪屿上所有工厂搬迁完毕,最后一根烟囱也随即消失。而厦门岛如今,所有大型的工厂也都已搬离。不过幸存了两根烟囱。一根在将军祠的旧橡胶厂厂区内,而另一根在湖滨中路原烟厂的厂区内。不过烟厂厂区正在拆除,今后要改造成商业综合体。烟囱会不会保留至今是未知数。 44、厦门的码头三大姓 民国时期,厦门的码头工人多来自同安。它们以家族为单位,分为吴、陈、纪等“三大姓”。吴,即“石浔吴”。陈,即“丙洲陈”。纪,即“后麝纪”(今龙掘东、龙掘西一带)。厦门的主要码头也被这三大姓所控制。第一码头、新填地码头,属于“后麝纪”;第三、第四、第五码头,属于“丙洲陈”;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码头,属于“石浔吴”。他们常常会因为争夺地盘而展开械斗。第二码头,“后麝纪”跟“丙洲陈”争,谁也没争赢,就不算哪家的。这种情况一直到了解放以后才结束。 45、叫“厦语片”却从未在厦门上映 说到厦语片,连厦门人都很陌生。厦语片,好比粤语片,台语片,顾名思义是用厦门话做对白的电影。可是,厦语片除了对白使用闽南语之外,跟厦门却并无太大的关系。厦语片的独特之处,是电影在香港摄制,人才来自上海、香港,甚至新加坡,资金来自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电影拍完后,从不在香港或中国放映,而是直接到新加坡、马来亚联邦、菲律宾和台湾上映。厦语片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大概有多部的厦语片。进入60年代后便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46、厦门曾欲设关卡区分岛内外 年,厦门仅岛内是经济特区。为了借鉴深圳的封关模式,在紧靠厦门大桥的高崎中埔村口设立特区通关管理线,目的在于使厦门实行“自由贸易港”的特殊政策。同时兴建了联检大楼。不过,这座钢结构的巨大建筑建成后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只是一道标志性风景。如果使用,不管岛外市民还是外地人员都需要相关证件,方可进入厦门岛内。后来,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市,特区通关管理线设置已无必要,高崎联检大楼原本赋予的使用功能不复存在,最终于9年爆破拆除。 47、英文Tea源于闽南话 茶的发源地中国,各地汉族语言对“茶”的发音不尽相同。但茶叶的英文叫做Tea,实际上源于闽南话。17世纪荷兰占领台湾之时,大量从厦门、台湾进口茶叶,并传入欧洲各国。闽南语“茶”念做读Te,从闽台输出的茶都念这个音,最终演变成为英文的Tea这个单词。除了英语,荷兰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马来语、印尼语、北欧各语等都是发类似闽南话“茶”的读音,可见闽南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48、厦门跟鸡有关的地名 厦门市总共有20个带有“鸡”字的地名。其中思明区7个,湖里区3个,海沧区4个,集美区4个,同安区2个。有地名、路名,如金鸡亭、卖鸡巷。有山名,如鼓浪屿鸡母山。有岛屿名,如海沧鸡屿。还有一些由于地名雅化,字面虽看不出与鸡有关,但用闽南语读就能发现。比如,同安隘头村圭母岫因为其村后的形似母鸡和小鸡的天然小石群,闽南语称为“鸡母巢”,后根据闽南语谐音雅化为“圭母岫”。 49、厦门最后的自然海岸线 厦门山多平地少,因此常年来不断的向海洋要地。厦门这几十年来因填海而增加的面积超过平方公里。同时,自然岸线已经保留不多了,到处是人工的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了,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都变成了陆地。剩下的自然海岸线少的可怜。一段在厦大白城附近。一段在海沧鳌冠东方高尔夫球场附近。 50、在厦门点到点最远的距离有多远 若是以厦门岛的南部曾厝垵做起点到同安西坑村,自驾不堵车的时间,最快也需要2小时21分钟若是坐公交,就真的哭晕了。要转三趟车后还需步行近米,在车上的时间就要4小时38分钟,加上等候的时间需要5个多小时。这很可能是厦门最遥远的距离了,这个时间去香港一趟再回来都足够。 来源:每期发现(meiqifaxian) END更多°精彩HOTSPOT学说闽南语 土地公,白目眉。 海沧第一大姓“林氏” 海沧姓氏源流与著名家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6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湘籍厅官重庆被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