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较好的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40.html

新书速递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推荐优质新书,我们将从近两年一枝独秀的马华文学开始讲起,推荐张贵兴《野猪渡河》与黎紫书《流俗地》,同为马来西亚华裔作家的黄锦树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句子——“无边无际连绵的季风雨,水獭也许会再度化身为鲸”,其中的意蕴恰可以隐喻马华文学近两年的发展:我们从本土汗牛充栋的乡土文学中直起腰肢眺望,看到的是莽莽苍苍的雨林,以及其中无数次杀戮,那样一种关于历史、关于命运的痛切让许多马华文学的文本几乎难以卒读,也因而具有某种天然的深刻。马华文学这只被遗忘了很久的、漂泊南洋的“水獭”,正像一只巨鲸一样翻覆起巨浪。

切合时事,本周我们也重点推荐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与《文状元》《武状元》《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当我们为一些问题争论不下时,或许可以从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中找回某种平静与客观。

当然,也不要总是沉湎在严肃思考中,《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带来的是一种如梦似幻的视觉体验;《美人图》《人间烟火》中,女性学者们沉潜在历史的细节中,钩沉出充满趣味的古人生活图景:武则天的一日妆容的变化是怎样的?林黛玉也着迷波希米亚风的服装混搭……

读书的另一个乐趣则是颠覆你先前的认知,在《思维的精进:聪明人如何避开智力陷阱》一书中,你会发现高智商的人更容易陷入理性的陷阱,比如大名鼎鼎的柯南·道尔被两个小姑娘轻易用几张所谓“仙女”的照片哄骗,而他本人还对“招魂术”深信不疑。

另外,我们也推荐6月2日摘得年的国际布克奖的法国小说家达维德·迪奥普的小说《灵魂兄弟》、王尧的《民谣》《“新时期文学”口述史》……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01

《流俗地》《野猪渡河》

(马来西亚)黎紫书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4

张贵兴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

马来西亚华人文学正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呈现出来,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李永平、张贵兴、黎紫书等人的写作。其中,李永平曾是马华文学的指标性人物。在“后李永平”的时代,现居台湾的张贵兴以《野猪渡河》,黄锦树以“南洋人民共和国”系列写作(包括《犹见扶余》《鱼》《雨》及其他短篇),在华语世界和中国大陆引起广大回响。而定居大马,足迹遍布世界的黎紫书以《流俗地》这样的新作,指向第三条路线。

去年,后浪出版公司引入了张贵兴的《猴杯》,这部小说和之前的《群象》奠定了他的文学经典地位。这些小说刻画他的故乡东马——婆罗洲砂拉越——华人垦殖历史及与自然环境的错综关系。雨林沼泽莽莽苍苍,犀鸟、鳄鱼、蜥蜴盘踞,丝绵树、猪笼草蔓延,达雅克、普南等数十族原住民部落神出鬼没,在在引人入胜。最近出版的张贵兴的《野猪渡河》描写20世纪40年代太平洋战争日军侵入砂拉越,与此同时,在地华人为抵抗野猪肆虐也做出了艰难的挣扎。

张贵兴的文字华丽又洗练,如“这场怪雨下了一星期,嗍著日月星辰,下得大地哑然,家畜不语。莽丛如藻,山石如卵壳,苍穹如山壁,雨如鱼鳞”,“月亮肌腠嫩滑,瘦如蹼,肥如趾,硬如茧,柔如脂,在总督弱视的独眼中天下无双,母性十足”。

然而他的故事又是异常骇人,如最近推出中文版的《野猪渡河》的选段:“柏洋和一群孩子来到波罗蜜树下时,父亲已被村人从树上卸下,平躺地上,骼松的头发盘纡着烟霾,脖子有一道火燎似的缢沟。悬挂波罗蜜树干上的麻绳被灼热的西南风吹拂着,尾端系着一个帆索结。麻绳是一年多前柏洋悬挂树上的,拴着一个轮胎秋千。轮胎钢圈已卸除,胎面花纹模糊,柏洋的小屁股垫在胎唇上,两手揪着胎肩摆荡时,父亲偶会伸出一只脚,用力地将轮胎踹到半空,因为父亲没有手。少了柏洋亲手挂上的轮胎秋千,父亲也许不会自缢波罗蜜树下。父亲脖子上的缢沟像绞杀榕在寄生树留下的不再回复原状的勒痕,从脖子延伸到耳后,像一道壕沟护卫着脸庞上嶙峋崎岖的五官城垛。”

相比之下,十月文艺最近推出的黎紫书的《流俗地》并不汲汲夸张暴力奇观(如马共革命、种族冲突、家庭乱伦等),转而注意日常生活隐而不见的慢性暴力。华人遭受二等公民待遇,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屈居劣势,底层社会日积月累的生活压力,无不一点一滴渗透、腐蚀小说人物的生活。

在黎紫书成长的经验里,60年代或更早华人所遭遇的种种都已逐渐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或无从提起的禁忌。但这一段父辈奋斗、漂流和挫败的“史前史”却要成为黎紫书和她同代作家的负担。他们并不曾在现场目击父辈的遭遇,时过境迁,他们仅能想象、拼凑那个风云变色的时代:殖民政权的瓦解、左翼的斗争、国家霸权的压抑、丛林中的反抗、庶民生活的悲欢……在没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从事华文创作,其艰难处,本身就已经是创伤的表白。

02

《季风吹拂的土地:现代东南亚的碎裂与重生》

(英)迈克尔??提裘提斯著,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5

说起东南亚,你会想到什么?是如我们上文所述的湿润又暴戾的马华历史?还是在新的时代充满了海岛、沙滩、购物中心、度假酒店的旅游胜地,还是充满了暴力、腐败、军事政变、宗教冲突的政治形态?

最新出版的《季风吹拂的土地:现代东南亚的碎裂与重生》是一部关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及其面临问题的反思和剖析。

作者迈克尔·瓦提裘提斯既是东南亚社会与历史的研究者,又是经历丰富的旁观者,他曾担任BBC和《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基于其亲身经历和专业背景,瓦提裘提斯从东南亚的社会症结与历史重负出发,既有对不同国家社会历史差异性的比较分析,又有对东南亚社会整体性问题背后复杂原因的深刻解读。通过与高层精英或升斗小民的对话,作者揭开了东南亚的真实面貌——深入骨髓的腐败、被舍弃的人民、愈发极端的种族和宗教偏执。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东南亚困局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精英分子始终自私自利;二是支持东南亚社会稳定的宽容与包容关系正在淡化;三是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对于东南亚的未来,作者的判断严谨中透露着悲观。也许正如柬埔寨的一句谚语所言,“河水高涨时,鱼吃蚂蚁;低潮时,蚂蚁吃鱼。”

03

《中国人口发展史》

葛剑雄著,四川人民出版社,-5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人。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关于我国的人口和生育的历史议题再次被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cxz/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