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窟北凉,99的人都错过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啊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16226.html 殿堂窟内景 第窟建成于北凉。甬道接主室,主室纵长方形,盝顶。西壁塑交脚弥勒菩萨一身。南北壁上部各开两个阙形龛和一个双树龛,龛内分别塑交脚弥勒和思惟菩萨;塑像体魄强健,比例适度,神态自然,恬静超俗。西壁围绕塑像绘有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南壁中部画太子出游四门,看到世间生老病死,决心出家修道等佛传故事,壁下部画供养菩萨及垂幔;北壁中部画佛本生故事,有“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虔阇尼婆梨王剜身燃千灯”、“尸毗王割肉贸鸽”、“月光王施头”、“快目王施眼”等情节;画面突出主要人物,构图简洁紧凑,壁下部画男供养人;东壁门两侧画观音变及女供养人,门上画说法图;窟顶四坡为宋画飞天和千佛。北宋年间窟中加一墙,将窟分为前、后两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将此墙搬移。 交脚弥勒菩萨像 此窟主尊,位于西壁中央,保存基本完好,唯头部略有重妆,双手残损。此塑像高3.34米,头戴化佛三珠宝冠,发披两肩,右手置膝作与愿印,左手已残,颈饰贴花镶宝的项圈及璎珞,上身袒裸,胸挂璎珞,肩披大巾,腰束翻边羊肠大裙,衣褶贴泥条隆起,加阴刻衣纹线。菩萨面相浑圆而略长,隆鼻直通额际,眉长圆眼,上唇较厚,下唇作半圆状,肩宽胸平,体态健硕,双足相交,身靠三角形靠背,端坐在比较高大的方形双狮座上,神情庄重凝静,威严肃穆,造型概括稳定,比例均称,色彩明快单纯,手法简朴。其造型风格及坐具、服饰均表现出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具有十六国时期造像的显著特点。 南北两壁上部的阙形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阙,常见于中国古代标志性建筑群前两侧,所谓“阙者缺也,中间阙然为道”。阙是一种带有观望与军事作用,与“观”类似的建筑。阙形龛是在两龛之间加上殿顶,来代表天上的宫阙,借以表现佛教天宫的样式。龛中塑菩萨,或交脚,或思惟,他们都应属于“补处菩萨”,即佛的候补,降世之前均在考虑将来如何成佛的问题。 南壁阙形龛 南壁阙形龛细部 壁画斗栱细部表达 南壁上部的双树圆拱龛则来源于西域或印度,仍是表现菩萨在树下静思的情景。此处颜色经宋代重涂,但人物整体形象仍突显原貌,带有较为浓厚的西域风骨。龛侧对称两树,树干塑的较为真实,有树木纹理,而上部的处理又较为图案化,看起来枝繁叶茂,又不显得纷乱。树下菩萨,坐于高座,左脚着地,右腿曲置左膝之上,左手抚右脚。右臂残损,但仍可看出原应是拄头思惟之状。菩萨面部浑圆,神态自然,似已陷入沉思不能自拔,颈部与胸前的璎珞厚重,带有西域王者的装饰特征。佛教早期的菩萨装多取自西域和印度的王族衣着装饰,于此可见。 南壁双树圆拱龛 南壁中部的佛传故事,主要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成佛的因缘。故事讲:释迦太子成婚之后,不喜娱乐,终日仍掂念舍身出家。他的父亲净饭王十分忧虑,与大臣们商议后,决定让太子出宫游玩,以此来打消他出家的念头。太子在侍从的陪伴下,出宫游玩,于城东门遇老人,在南门遇病人,西门遇死人,见人世间老、病、死三种大苦。之后在北门遇见出家之人,出家人神采奕奕,不被世间诸苦纠缠,于是太子更加坚定了出家的决心。整个画面采用汉晋传统形式的横卷连环画形式,人物和景物不分远近,平列构图。人物形象服饰则明显受西域画风的影响,显得较为古朴粗犷。 壁画中太子遇老人与出家人两情节保存较好,均是太子骑马从城门中出,前有伎乐弹箜篌、琵琶引导,下有侍从百姓礼拜,上有飞天散花相迎。图中右侧情节为遇老人,老人发、眉、须皆白,面容憔悴,弯腰弓背,老态龙钟,仅着短裤,似正在向太子行礼。左侧为遇僧人之情节,僧人着右袒袈裟,面容饱满,姿态自然潇洒,左手握袈裟,其健康超脱与老人形成鲜明对比。 北壁西侧本生故事画 北壁绘佛本生故事,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前生累世行善的故事。此窟的这类故事很有代表性,主人公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体现了他过去为求法而不惜施舍眼睛、头颅、身体甚至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此图仍采用横卷式连环画形式,自西向东排列。 北壁中层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 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故事讲:毗楞竭梨王喜好妙法。有一个叫劳度叉的婆罗门,称如果有人愿意在自己身上钉一千个钉子,他就为那人说法。毗楞竭梨王知道后非常高兴,请劳度叉说法,并任劳度叉在自己身上钉钉子。图中劳度叉一手执钉、一手挥锤,正向毗楞竭梨王身上钉钉。国王神态安祥,似乎正沉浸在听闻法语的喜悦当中,完全忘记身钉千钉的痛苦。 虔阇尼婆梨王剜身燃千灯,故事讲:虔阇尼婆梨王为人正直,喜好正法,向全国发布命令寻求能讲说正法之人。劳度叉应召愿为其说一偈语,但要求国王必须在自己身上剜一千个洞点燃千灯。大臣属民都劝国王不要这样做,国王却毫无惧色,为听闻法语果然身燃千灯。佛教护法神帝释天被其诚心感动,最后使国王身体恢复如前。壁画略有残损,国王端坐,上有飞天散花,前有一人正在剜凿国王的身体,坐下一人正恐惧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北壁中层尸毗王割肉贸鸽 尸毗王割肉贸鸽,故事讲:尸毗王善良,喜欢佛法,想普救众生苦难。帝释天和毗首羯摩变成鹰和鸽子,想考验他的志向。鹰紧追鸽子,鸽子逃到尸毗王的面前以求保护。鹰逼尸毗王说,如果你不把鸽子给我,我也会饿死;尸毗王为了保护两条生命,只好割自己身上的肉给鹰吃以救鸽子。老鹰要求割下来的肉必须与鸽子肉重量相同,并设天平称量。可是,尸毗王快要割尽了自己身上的肉仍不够鸽子的重量,但他为了表示诚意,举身坐上了秤盘。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地,一时间天地震动,帝释天恢复了原形,以神力使尸毗王身体恢复了原状。画面左侧,国王右手握绿色的鸽子,一刽子手正在割国王腿上的肉;右侧一人提一杆大称,称的一头是小小的鸽子,另一头是双手合十而坐的国王。 北壁中层月光王施头 月光王施头,故事讲:月光王仁明慈悲,救济贫困,爱民如子。有一毗摩斯那王,很妒忌他,悬赏找能取月光王头的人。外道劳度叉应募,来到月光王面前,向月光王乞头。月光王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应允,并说过去已经布施过颗头,再施一次就满一千了。于是他将头发系在树枝上,让劳度叉砍头。此图也是由两个画面组成,左侧月光王端坐于束帛座上,用左手指自己的头,面前有一侍者跪捧托盘,盘上有三人头,表示月光王在前世已经布施过很多次头颅了。右侧月光王以发系于树上,身后一刽子手举斧欲砍,表示任劳度叉砍头的情节。 快目王施眼,故事讲:富迦罗拔城,有一名叫快目王的国王,眼睛明亮,心地慈祥,喜好施舍,得到众人的赞扬。他属下有一小国国王名叫波罗陀跋弥,天生傲慢,从不服从快目王的命令;快目王派兵讨伐,波罗陀跋弥为了逃避惩罚,派一盲婆罗门去要快目王的眼睛。快目王十分高兴,说用这双眼睛进行布施,可以求得佛无上一切智眼,遂令部下将自己的眼睛剜下布施给婆罗门。此处壁画损坏较为严重,仅能隐约看见王者端坐,面前有一人刺国王的眼睛。 南壁供养人线描图 南北两壁下部的供养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立北凉政权的沮渠氏,属匈奴后裔,在这些供养人中能看到匈奴人的一些特点。这些人均着袴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军士百姓都穿此种服装。褶为上衣,款式类似现代的短大衣,圆领或交领,对襟或左衽,窄袖。画中男供养人头戴幅巾,上身穿的就是交领窄袖褶衣。左衽是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胡人的衣服款式,与汉族传统以右衽为习尚不同。所谓“右衽”即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挽结。而北方少数民族则相反,是右襟压左襟,在左腋下挽结,故称“左衽”,此窟供养人被民族学家认为具有匈奴族的特征。 一、常常提到的敦煌石窟到底指那些石窟? 敦煌石窟群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 这几处在古代都属于敦煌文化圈,石窟内容、风格等方面都非常一致,有其系统性。▼瓜州榆林窟 二、敦煌石窟的营建,都经历了哪些时代? 营建历时一千多年的敦煌石窟,经历了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共十一个时代。清朝至民国年间,莫高窟仍有信众对石窟进行维修与补塑。世界上没有哪一处文化遗迹延续了如此长的时期,并且每个时期都有想当数量的作品保存下来。三、欣赏敦煌石窟,需要从哪几个角度出发?1建筑艺术石窟本身也是一种建筑,石窟采用什么样的形制,与传统时代文化和时代风格有关系,因而从石窟的形制上,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对佛教的影响。比如北朝中心柱窟中的人字披顶,北朝唐代流行的覆斗顶窟等等,就是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字披顶、中国斗帐形式等等而在石窟中的反映。 ▲莫高窟窟,正面为西壁,左边是南壁,右边是北壁2雕塑艺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逐渐流行,经隋、唐、宋、元乃至近代,佛教寺院、石窟的营建不断,其中大量的佛教雕塑艺术已经成为中国雕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石窟的雕塑更多为北朝至唐代的雕塑,各时期不同风格的彩塑艺术,反映了中国雕塑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具有中国风格艺术的重要历程。对于材质来说,敦煌彩塑为泥塑加彩绘制成,有别于石雕和木雕的艺术。▲敦煌莫高窟第窟 3壁画艺术在佛教石窟中,壁画与彩塑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佛教世界。敦煌壁画中系统的反映了4—14世纪佛教绘画的发展演变历程,特别是唐代和唐代以前的绘画作品,传世本绘画几乎没有,而内地的寺院及石窟壁画遗存也十分罕见,敦煌壁画便是研究这一阶段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莫高窟第窟 对于敦煌壁画按主题内容可以分为七类: ▲莫高窟窟张议潮统兵出行图四、普窟与特窟到底有什么区别?普窟,全称普通开放洞窟一般是指可供游客进行参观的洞窟,称之为普通开放洞窟。普窟并不是研究保护价值不高,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条件,才会作为开放洞窟供游客参观。特窟,全称特级保护洞窟莫高窟的特窟都是历朝历代开凿的极具研究与保护价值的洞窟,内容丰富,保存较为完整。但有些特窟的空间较小,并不适宜过多的游客一起参观。所以从保护洞窟的角度来说,特窟都是限制开放的。为什么如此多的朋友都想看特窟? 莫高窟的特窟不一定比普窟美,但它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研究价值,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需要更好的保护和解读。 去敦煌前 一定、一定…… 把特窟做足功课五、敦煌石窟到底是如何制作的?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大体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一系列的营造程序。敦煌石窟群内各处石窟的地质结构大体相同,都是开凿于酒泉系砾岩上的。石窟营建,分为几道工序 1、按设计的意图挖凿出石窟的雏形。 2、用拌有草或者其他纤维的黏土将壁画抹平,并打磨光滑。在这道工序上,通常需要两个层次,紧贴岩壁的底层的土可以粗糙一些,为了增强紧靠岩壁泥层的附着力,往往在泥中要拌一些草或者纤维质。其次在表层敷上较细的土质,并加以磨光以便绘画。 3、在龛内制作彩塑,并在墙壁上设计绘制壁画。 石窟所在的砂岩无法进行雕刻,敦煌一带少有雕刻的石材,因此,洞窟内的佛像均以泥塑加以彩绘,而形成了彩塑。 彩塑制作工序1、首先以木条作为骨架,然后在木架上绑上草绳、布条之类以附着泥土之物。2、在缠有草绳的木架上敷泥,做成雏形。??3、对形象进行仔细雕琢,完成各个细部的造型。4、在泥塑表面加以彩绘,最后完成彩塑。??对于大型塑像怎么办?大型的塑像采用石胎泥塑的办法,在开凿石窟时在崖面上凿成雏形,然后以黏土敷于表面,加工完成,最后上彩完成。以上这些内容是你去敦煌石窟前一定要做的功课!晋行记联合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为众多文化爱好者打造了11节深度特窟讲堂,为我们以后线下欣赏敦煌石窟做好功课,不再走马观花。 本次直播将于5月30日正式上线。(每周六更新)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向丽君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研学事业科科长。年至今就职于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曾数十次参与接待国级、省部级领导,各学术讨论会专家及嘉宾参访莫高窟。至年在兰州大学学习日语专业,年赴日留学,在日本成城大学研修东洋美术史,在日期间在日本跡见女子大学发表《中日文化差异》的演讲。参与年上海世博会甘肃馆为期两个月的领队工作,并荣获“上海世博会服务之星”称号。参与编著《讲解莫高窟》,《莫高学堂丛书》。目前主要从事研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研学事业拓展、研学导师等工作。 翟鹏 敦煌研究院金牌讲解员,在莫高窟工作七年,对洞窟内容有深入的研究,讲解风格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曾作为优秀讲解员参加过多次敦煌大展,如:年上海“生灵的歌”敦煌艺术大展,年成都“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也曾多次完成院内重要个人接待和研学团队接待。在这戈壁沙漠中,抱着对千年沉淀的热爱,用独特的见解带领五湖四海的观众欣赏千年莫高的绝妙,他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讲解员。 吴素娟 年入职敦煌研究院,现任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金牌讲解员,长期从事石窟讲解及重要嘉宾接待工作。并多次担任“莫高窟讲解员及志愿者培训”、“敦煌艺术进校园高校巡展志愿者培训”以及“小小讲解员培训”等工作。 课程表 特窟亮点 当然,你觉得不过瘾还想听更多文化课程推荐您购买晋行记”天“卡 一卡在手,所有我看晋行记会员使用指南(免费领取) 注:购买“天”卡可全年免费享所有课程,快来加入吧! 强大的讲师阵容 拥有”天卡“你可以获得 01丨身临其境的文化穿越 02丨学会欣赏传统之美、人文之美 03丨多元化的视角和知识拓展 04丨与名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05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06丨6张价值元的晋行记线下活动优惠券(除一日游活动不可使用优惠券,此优惠券可以与晋行记行程其他优惠同时使用) 点击下图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5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快讯三位省部级领导履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