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全球巨头中国内地首店,即将关门
商界平台企业智库 “开业时有多风光,退场时就有多冷清。”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大陆第一家沃尔玛超市,在营业了25年后,将于月底关门。 网友评论称感慨万千,从曾经的“高级”“洋气”的代名词,到如今黯然撤场,这家沃尔玛的兴衰也是实体零售调整迭代的一个缩影。 中国大陆第一家沃尔玛超市 年,新鲜事物正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落地生根。 这一年,沃尔玛在深圳开设了中国内地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罗湖洪湖沃尔玛。也因此,这里的公交站也被命名为“洪湖沃尔玛站”。 当时,新晋入局深圳的沃尔玛超市,可是一举打破众人对超市的印象。原来,超市也可以很大、很洋气。这里陈列着各种品牌专柜,卖的多数也是各种价格较高的服装和化妆品。当时的商场一开业,周边的人全去凑热闹。 开业最初那几年,其“洋气”“高级”的形象深入人心。费列罗、蓝罐曲奇等进口商品,那时还是让人们跑去沃尔玛的强吸引力。而它各种品类的自制熟食与面包糕点,丰富到可以解决居民一日三餐,馋得孩子口水不止。每逢春节前夕,周边居民都会集中前来买年货的,十几条付款通道都排起了长长的人龙。而如今,这个曾经带着“高级”、“洋气”标签的超市,显得有些老旧与落寞,很快就要在月底结业。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可以看到,沃尔玛商场内的商品供应正常,未出现空货架或大面积清仓活动,但到处打着“撤场清仓、亏本甩卖”的横幅,还是提醒着闭店结业的结局。有工作人员表示,商场撤场后大部分商品将回厂重新分配至各大沃尔玛进行销售,工作人员将就近分配到其他沃尔玛门店继续工作。对罗湖洪湖沃尔玛结业,不少网友表现出不舍。无论是深圳的当地居民还是来这个城市拼搏的人,都或多或少有着对这家门店的回忆,网友直呼“我的童年”“我的第二个家”“沃尔玛千万别,买菜便宜,质量又好,别走啊!”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家沃尔玛各方面配套已经跟不上。“最近几年,无论配套、装修,还是其他设施,这里已经没办法满足客人的基本需求。夏天空调不给力,冬天抽风机就跟没开一样,让人呼吸困难……”。”这家陪伴深圳人整整25年的大商超,如今却要遗憾退场,着实令人唏嘘。4年间关闭超80家门店值得注意的是,洪湖沃尔玛并不是近期唯一要被关停的沃尔玛卖场。此前,沃尔玛也一直深陷门店关停的漩涡。今年4月,沃尔玛接连关闭了广州、南昌、湖州、商丘的4家大卖场;5月,沃尔玛在江西关闭了两家门店;8月,沃尔玛在北京、阜阳、西安等地的多家卖场被相继关停。数据显示,从到年这四年多时间,沃尔玛中国已经关闭了超过80家门店。11月,与洪湖店同步关闭的就有十几家。与此同时,一则关于沃尔玛门店“卖身”物美的传闻也应声出现。不过,沃尔玛对外称该消息为谣言。关店、卖身的消息不断,沃尔玛在中国确实已经过了最风光的时刻。与关店潮同步的是,沃尔玛的盈利能力也已显疲态。根据沃尔玛发布的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截至10月底的第三季度,沃尔玛营收.25亿美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31.05亿美元,同比降低39.5%。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83亿美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11亿美元,同比减少35.2%。不过沃尔玛并未披露中国市场的具体营收数据,实际上,从财年第一季度开始,沃尔玛甚至不再单独披露沃尔玛中国的运营数据。近些年,沃尔玛已经传出过多次“卖身”传闻,尽管最后都进行了否认,但是在外界看来,这家美国巨头现在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了。回过头来看,近年来,从乐购、欧尚被收购,乐天玛特、易买得关店撤离,到外资零售中的佼佼者家乐福、麦德龙轮流卖身中国企业,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超市或关店退出,或打包抛售,纷纷撤离中国市场。外资零售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事实上,外资零售在中国市场的倒退,从年前后就开始了。自年以来,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相继强势崛起,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让传统超市变得无所适从。电商对实体零售的侵入悄无声息,以至于黄明端曾套用马云的话自嘲对电商的认识和态度:“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更低的成本、更高效的运营、更畅通的物流也是电商的强项。而在这些方面,电商可谓是对大卖场模式形成了精确打击。中国电子商务崛起,逐渐对线下零售展开摧枯拉朽的冲击,任谁都抵挡不了。外资零售巨头们,也扛不住了。除了电商的冲击之外,这些外资巨头们还要面临以永辉、物美为代表的国内商超的挑战。想当年,作为最近进入中国的一批零售商,家乐福、沃尔玛大肆跑马圈地,短短数年便成为国内超市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它们的强势扩张为正在崛起中的本土超市行成碾压之势。对于内资超市企业来说,外资对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但也激励着自身努力提升经营水平,这些本土超市无时无刻不在积蓄力量,希望在零售巨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对外资超市的强势进攻,永辉创造性地建立起以生鲜为特色的超市和连锁店,定位瞄准以家庭主妇、上班族为主要客户群,避免与巨头的正面冲突,这种选择,为永辉后来在业界的成就打下了基础。另一本土品牌大润发则在二、三线市场默默布局,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完成了对家乐福的超越。之后,在20余年的发展中,本土企业越战越勇,已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外资企业劲敌。年以来,中国零售市场开始掀起了密集的外资撤退潮。从乐购、欧尚被收购,乐天玛特、易买得关店撤离,家乐福、麦德龙轮流卖身中国企业,至此,外资零售已然不再是本土企业的对手。相关人士认为,外资零售的败退,关键在于无法适应中国市场消费习惯。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看似科学,但在中国却不接地气,完全不适合中国人的文化、消费习惯。欧美零售企业的逻辑是人去找店,而中国必须要门店主动吸引、招揽顾客。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外资撤退潮,也成为了中国本土新秀们加速扩张的机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永辉、物美等本土零售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他们已经有实力去开疆拓土,中国市场正式进入本土零售品牌主导的时代。年,中国连锁超市十强榜单中,外资超市占据半壁江山,到了今天,只留下一个沃尔玛苦苦支撑,其它全部为中国企业控制。当然,在这一轮洗牌中,也不是所有的本土超市都获胜了。上海的农工商,新一佳、人人乐等商超,也在这一轮行业调整中吃够了亏,有的则直接倒闭了,很多本就处于弱势的超市卖场在这场零售变革中成为了历史。如今,随着电商、社区团购的不断崛起,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新玩家不断入局;不管是外资零售巨头还是本土企业,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各有各的难处,他们也一直在寻找着新的机会。毕竟,中国市场一直被看好,商业零售的市场需求一直在变强,应该没有人会真的舍得离开。“会员制”是巨头们的出路吗?经过了互联网的洗礼,传统商超开始开始展现出新活力,把目光投向了会员店模式。以山姆为例,其就将目标客户群定位中国的中产阶级。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胡润将中产阶级定义为,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后,仍然有高消费和投资能力。在零售界看来,随着中国新中产人群的崛起,国内市场的会员店还大有可为。换句话说,会员店目前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刚到爆发窗口,谁都想来插一脚。实际上,会员店在中国并不是新事物。早在年,以山姆会员店为代表的第一批外资仓储式会员制超市就开始进入中国,之后不少商超开始模仿办起了会员卡,只是直到今日,这张会员卡除了用积分换点超市的库存商品外,几乎没有其他价值。直到年,来自美国的会员制超市Costco给所有商超都上了一课。年,8月27日,大陆地区首家Costco门店在上海闵行开业,当天虽是工作日,但仍旧人山人海,蜂拥而入的消费者中,有人是冲着这六个字母的大招牌,也有人是冲着里面的“硬通货”茅台,只是最终,他们“成功”让这个全球知名的仓储式会员店,只营业了半天就不得不紧急关门。根据Costco公布的数据,上海闵行店开业当天便卖出16万张会员卡,总销售额达万元。疯抢茅台的,正是中国消费的中坚力量、颇有经济基础的白领或中产。Costco用自己独特的模式、极致性价比的商品,重塑了人们对于仓储式会员店的理解——原来,成为会员是需要交费的;通过买买买真的可以把会员费赚回来;真有会员店可以靠会员费赢利……除了Costco、山姆等老牌会员店外,盒马、永辉、华联、家乐福等品牌也将目光投向了会员制赛道,仓储式会员店开始进入“神仙打架”的局面。对于仓储店模式的复制,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曾经说过:“如果只是学了会员制的外壳,而没有真正效能的体现是没有意义的。”言下之意,会员店的本质是,你能够为会员创造怎样的价值,也就是你能否为会员提供极致性价比的商品。这背后,考验的是会员店从选址到选品、品控以及供应链等全方位的能力。最终决定消费者是否会光顾的,依然是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以及有竞争力的价格。如今,随着巨头们齐齐进入会员制商超赛道,会员制商超开始越来越受欢迎,不过这一模式真的能够帮助线下零售行业再次迎来春天吗?接下来,还需经过市场的验证。最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yfyl/9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龙到底是卵生还是胎生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