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风起罗布泊

故事要从《大漠长风》这首诗说起,我并没有记住这首诗的作者,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它的朗诵者—朔寒(中国登山协会著名户外主持人)。那优美的诗词,铿锵有力的声音,深深的吸引了我,指引着我到大漠深处,去看看那芨芨草,骆驼刺,沙枣花...多好听的名字。

《大漠长风》作者:歌吟有梦朗诵:管乐透过芨芨草、骆驼刺、沙枣花,我向着大漠的深处凝望。那些驼铃、孤烟、流沙,却把我的目光,我的梦,带向了遥远的历史,带向了遥远的天涯……大漠长风吹了一万年,至今还在呜呜地吹。长河落日依旧在大漠的黄昏里落下,又在大漠的黎明中升起。从凉州词和古边塞诗里飞出的苍鹰,盘旋在大漠的高处。使人感到那些遥远的岁月,在空旷的大漠中,就像一片飘飞的纸、一粒飞扬的沙。大漠长风吹了一万年,至今还在呜呜地吹。在起伏的沙丘上疾走的漠风如刀,将谁额头上的皱纹雕刻成了塞外的古老?我们聆听着呼啸的风涛,犹如聆听着永恒的音韵和历史的歌谣。

《大漠长风》诗歌朗诵视频(引自腾讯视频)

河西走廊从张掖开始拉开序幕,我靠着车窗边,静静的看着窗外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牛羊满山。时不时,被飘过来的“二手烟”扰乱思绪,他们总想把我带坏。

来到嘉峪关城门脚下,因时间不够充分,遂未能进入城内参观。绕着城墙外围走了半圈,看着黄土夹杂着芦苇杆,等其他植物夯筑而成,历经千年的风霜刀剑依然能够屹立于此。

“天下第一雄关”!林则徐题词。想想这名字,曾几何时,它是祖国西部地区重镇,重兵把守。守卫着祖国的疆土。也许是现代遍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太多,导致现在人们看嘉峪关觉得不就是一个土城墙嘛,有啥好看的。

试想,回到千年前,茫茫大漠,风沙四起,一座高大威武的城楼,绵延千里的城墙,这气势多宏伟!

遗憾的是,曾经也是一名守边军人,我对这里的历史知道的寥寥无几。惭愧啊。既然这次无缘入内参观,也好,等我回去再好好学习历史,再带着崇拜之心,感慨之情细细的瞻仰它。

走马观花的游玩,无非是到此一游,打卡拍照。相比较而言,更希望是慢节奏的旅行,细细的品味,慢慢的享受。旅行前期不仅仅是做攻略,更多的还有行程中相关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带着疑问,带着知识,去旅行远比到此一游的“哇塞,好美”更有意义。

到了敦煌,给自己留出完整的一天时间,参观莫高窟。我们选择了B类门票,这样就可以参观8个洞窟。还好可以跟着敦煌研究院的解说员听讲解,多多少少可以了解一些洞窟的历史,彩绘雕塑的解读,传说等等。

莫高窟(摄影师:陈娟)

在数字中心看了3D版的莫高窟飞天,仿佛置身其中,除了感慨,似乎没有其他的语言来形容。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己肚子的墨水太少,吐不出来。

回去列采购书单,继续学习,目前只读了三本。还有纪录片《河西走廊》。

一天时间做好后勤物资准备,油料,水,食物行前计划,人员车辆安排等。一切准备就绪,即刻出征。

过阳关后,开始向戈壁挺进,第一眼的感觉就是荒凉,太荒凉了。没有水,没有绿色,没有生命的迹象。

后面开到沙地前,所有车辆要对车胎进行放气。根据沙地的柔软程度不同,调整对应的胎压,这样才能在柔软的沙地上高速行驶,就像在高速公路开车一样,居然可以开到码以上。又让我开眼界了,“沙漠公路,上演飞驰人生”!

开出软软沙漠地形时,要用打气泵对车辆进行补气。(摄影师:陈娟)

在沙海中畅游,每次过沙梁子,心里都会有点小害怕。因为过沙丘前,时候看不到后面是什么样子的,属于视线盲区。怕真的飞出去,像电影特效一样。不同的电影特效里的主角不会死,而我们会!

彭加木失踪地墓地(摄影师:陈娟)

傍晚时分,抵达彭加木失踪墓地,沙漠干冷的风呼啸着从我们的身边吹过,凉飕飕的。墓前放了很多矿泉水,它代表了到此地的人对这位为国家科学考察事业献身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在墓地周围转了转,视线最远处,都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在这种沙漠中,高温,缺水,踩一脚就会陷进去,消耗的能量和蒸发的水分会成倍的增加,换作是我,活着走出沙漠的希望非常渺茫。

如果直升机给他们送一趟水,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他不愿意因此而给此时f多难的国家带来巨大的资源,经济浪费。决定冒着50度的高温向东找水,他知道此行必是九死一生,但哪怕有一丝丝的希望,他都愿以命相搏。

后来国家又投入了大量的飞机,人力,物力几次去寻找彭加木,花费了比单次运水更高的代价,未果。

而他们吃苦耐劳,为国争光,为科考事业献身的那种精神,是我们现代人缺乏的,更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需要学习的。

沙漠露营地

天快黑了,我们找了个稍微背风的沙窝,搭建营地。搭建单人帐或者双人帐时,在沙漠中需要准备专用的加长沙漠地钉,这样在柔软的沙地中,才能更坚固。

沙漠中的温差也是很大,天黑后,温度迅速降低,羽绒服赶紧穿起来,烧菜做饭,晚上的星空很美,星星很亮,银河也静静地在天上挂着。寒风中,享受了一会星空大餐,冻的直哆嗦。

再往里走时,就看到周围一大片面积已经开始有植物出现了。骆驼刺,还有一些自己不认识的小植物,叶子大部分是针状,或者非常小的叶片,以最大量减少水分的蒸发。

一丛骆驼刺(拍摄:侠客)

尤其是骆驼刺,它刺的很尖,细长细长的,像针一样,其他动物都不爱吃。但是野骆驼最爱吃它,不知道是不是骆驼的舌苔很厚,所以可以抵抗住这个尖刺。我穿着凯乐石厚款的徒步裤,经过骆驼刺草丛时,它的刺可以刺穿裤子,再扎到皮肤。或许它的学名是因为骆驼喜欢吃,才得以美名吧。

某野生动物的脚印(拍摄:侠客)

沙地上也开始陆续出现一些动物的脚印,还有颗粒大小不一的粪便。我的经验比较匮乏,尚不能根据它辨别哪种动物。快到自流井时,发现前方有好几只鹅喉羚蹦跶蹦跶,大家都是初次见面,都比较激动。不一会都蹦跳跑开了。

自流井是在阿齐克谷地八一泉南3公里,为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从m深打出的人工井,淡水哦。小股泉水缓慢流出,形成一个小水塘。(当时忘记喝一口水,尝尝水的味道,小遗憾。下次补回来。)

(图片引自百度)

自流井(地质现象)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钻到潜水中的井是潜水井。打穿隔水层顶板,钻到承压水中的井叫承压井,承压井中的水因受到静水压力的影响,可以沿钻孔上涌至相当于当地承压水位的高度。在有利的地形条件下,即地面低于承压水位时,承压水会涌出地表,形成自流井。(引自:百度)水是生命之源。正是因为这片泉水,孕育了周围的生命,让这苍凉的沙漠多了一些生机。再远处就可以看到这片大片密集的芦苇随风摇摆。红柳(拍摄:侠客)紫红色的红柳在草丛中独树一帜。它没有松柏的魁梧,没有白杨的高大,但却像站岗执勤的哨兵,坚定的守卫者这片泉水。红柳被称为沙漠卫士,与盐碱搏斗,与风沙较量。它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固风沙...在这贫瘠的沙漠中默默生长。有人说用红柳枝烤出来的羊肉串更好吃,我不忍,让它继续守卫这片土地吧。风干的小野骆驼尸体(拍摄:侠客)旁边沙地上散落着一具小野骆驼的尸体,已经完全风干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让这沙漠之舟让它长眠在此。如果它还活着,也许正跟着母亲一起奔跑,也许正“啃”着骆驼刺。也许是在这片沙漠中生存太艰难,所以我总幻想着要是它活着该有多好啊。芦苇丛中,还散落着几片白色的羽毛,应该是大型鸟类留下的。或许这里是他们迁徙路途中歇脚的驿站,或许是他们的家,或许是它们约会的地方。而我们只是个过客,除了脚印,其他什么也不要留下。“罗布泊大门”(拍摄:侠客)到八一泉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两座高大的迈赛,一左一右,大概有十五米高,被称为“罗布泊大门”。像是守门神,威武雄壮。迈赛因为风沙的作用,多处裂纹,感觉随时要坍塌。上面还发现了一处鸟巢,很大型的树枝搭建而成,应该是属于老鹰,猛鹫类的窝。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一般高度在2-3米左右。迈赛的高度在10-30米左右。雅丹一词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Yardang(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考察时随着他的著作《中亚和西藏》(CentralAsiaandTibet)在国内外学界的广泛传播,在中国被音译为“雅丹”。八一泉碑八一泉,简介:这口井是部队在年挖的,据说当时是口很旺的淡水井。现在除了一块水泥碑。年,罗布泊彻底干涸,荒原风沙肆虐,这口井也在劫难逃,成了一口枯井,坍塌得已模糊不可辨别。在无人区的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捡宝贝了。每次下车时,打开车门,下车第一脚,看看有没有踩到玉石玛瑙。只要一停车,大家就开始像放鸭子一样散养了。那双眼睛,就像鱼鹰见到了鱼,猴子见到了香蕉,撒腿就跑。沙漠寻宝,各自为阵。(拍摄:侠客)玉石玛瑙自古以上就是财富的一种象征,大家都比较缺钱,所以两眼放光,不放过任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另外一方面是个人喜好,捡一些自己喜欢的宝贝,可以做成手链,摆件饰品类,或收藏,或送给可爱的自己,恋人,亲朋好友,意义非凡。一小块黄玉(拍摄:侠客)这几天最辛苦的莫过于早上起来做饭了。出发前大家说好的,早晚餐各做各的呀,怎么到了沙漠我变成主厨了呢?早点起来收拾好帐篷,准备做饭。但是无人区早晚温差很大,早上的时候特别冷,冻的脚趾快没知觉了。拿起大桶矿泉水,没想到变成冰坨坨。鸡蛋也被冻住,只有等太阳晒到身上才开始有点温暖。还有我们的水哥,早上起来帮忙,用他的不粘锅,给大家做葱花鸡蛋饼,好人和几位驾驶员帮忙做羊肉汤面条。在这茫茫戈壁,早上能喝到热乎乎的粥,牛奶,吃到煮玉米,鸡蛋饼,面条。哇,幸福的一天从早餐开始。午餐,都是大家各自带的路餐,水果,馕啊,零食之类的。基本吃午餐的时候,是边捡石头边吃饭,生怕在吃饭的时候漏捡了一个宝石。两位可爱的,认真串羊肉串的小姐姐。(摄影师:忘记了)我也很认真,只是更喜欢吃瘦肉。(摄影师:乌龟姐)晚餐相比较而言,就非常丰盛了。首先呢,伴随着篝火生起,我们几个打下手,帮忙串羊肉串,切洋葱。几位驾驶员和好人,是新疆专业的大厨,我们几个小徒弟就抓紧时间拜师,每人学习一门手艺。好人大哥专业指点。铁板烧,看着都流口水。“好吃,就是这个味”!(摄影师:陈娟)鋗子学的烤羊肉串,经好人大哥引入门,师从豆豆师傅,经过学习后,手艺大涨。你看她烤串认真的样子,还有越来越熟练的手把式,有模有样的。回到四川可以开个烤肉店了,等开业的时候,大家记得要过来捧场哈。豆豆师傅在考羊肉串,红柳羊肉串哦。(摄影师:陈娟)江湖哥的铁板烧一绝(摄影师:陈娟)我呢,学习江湖哥的铁板烧,看着感觉挺容易。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有点难度的,比如说火候的大小,风向,我去做的时候,热油噼里啪啦的飞溅到手上,烫的很痛。如果带双手套,效果会好很多。篝火晚会视频集锦。(摄影师:老鹰,水哥)每天的营地也是风景各异,大部分都是在雅丹地貌附近。路途中捡了一些枯死的胡杨树枝,装车捆扎,用来烧火做饭和篝火。篝火晚会将每天的氛围推向高潮。鉴宝大会也在此时展开,大家把今天捡到的宝贝拿给英雄哥和好人哥,让两位专家把把关,互相传阅,欣赏一下别人家的宝贝,然后心满意足的把自己的宝贝收藏好。篝火晚会每人带上自己的小马扎,端着小酒杯,不喝酒的“童鞋”揣着奶提子(葡萄),或啃着哈密瓜。围着篝火,烤着袜子,把酒言欢,别有一番风味。如果有个新疆姑娘教我们跳舞,那就更完美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进入著名的“大海道”雅丹群,这里有城堡、海盗船、烽燧、驿站、海市蜃楼,以及众多罕见,雄伟壮阔的地理地貌。顺着河谷往里走,可以清晰的看到,岩壁上清晰的线条,层层叠叠,像绵延起伏的铁轨欢快的跑着。丹霞,骆驼峰,天然行程。(拍摄:侠客)神仙湾的一处著名丹霞。神仙湾附近还有一个自流井,这片的泉水面积比八一泉大多了,还是一个温泉,常年温度20度左右。芦苇很多很密,有淡淡的硫磺味,听他们说可以少量饮用。芦苇杆梢头,站立着很多只小麻雀,叽叽喳喳的,给这片地方带来很多生机,像在乡下赶集市一样。穿越罗布泊大峡谷,峡谷高差数百米,一路穿行,又路过一片泉水。真好,有水就意味有更多的生命。再往前走看到了施工人员,挖掘机,大卡车,原来是在修路。大峡谷中的一处泉水,芦苇荡。旁边的路基表明已在修路,或许某天它就被水泥,柏油路覆盖。和周边丹霞在同一幅画里会是什么样子?听说这里要被开发成景区,正在大规模基建。这似乎成了国内的通病,只要看到哪里有人过来玩,有开发潜力,可以赚钱,就开发成景区,公路,栈道等纷纷进驻。原来的生态环境遭到大量的人为破坏。为什么要在这么好的地方修路,户外爱好者的空间被压缩,越来越少。希望国内能像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学习,尽量保持它的自然风貌,少一些人为干扰。无人区陷车,爆胎,换胎。沙地,戈壁,碎石,陡坡,盐碱地,风沙,在这种地形开车,人都要颠散架的路况,车子也很难保证不出问题。这次5辆车中,英雄哥的丰田越野车在第4天早上的时候,前转向机漏油,无法继续前行。解决办法:(一)呼叫救援车带工具和零件进来,维修费用很贵。(二)趁现在还可以勉强开,开到最近的维修点。还好这次出故障的时候,离公路不是很远。后面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另外一辆是后勤物资车,老白哥的长城炮皮卡,陷车大概四五次,还有一次爆胎,被扎了一个大口子,报废了。把备胎换上继续开。圣火哥的车胎,被扎了一个小口,用备用工具,辣条塞进去就补好了。在无人区开车,首先靠车技,其次看运气。总的来说,我们这次车队还算是非常顺利的,安全出山。泉水在流淌,红柳在飞扬,芦苇在摆荡,鹅喉羚在奔跑,风沙在滚动,野骆驼在沙漠深处嚼着骆驼刺,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愿它们在这苍凉的无人区,继续谱写生命的乐章。活着真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ai.com/zmtxwgy/6128.html